张 琴
(江苏省连云港新海实验中学,江苏连云港 222000)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当前的词汇教学多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机械记忆,这种方式耗时又低效,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基于语境的学习策略,因此,笔者尝试将微语境引入词汇教学中,摆脱了碎片化、机械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创设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理解词汇的意义及用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微语境一般是指脱离上下文依然能够独立存在、理解起来不显得突兀的意群(句子)。简单地说,就是简短的意群(句子)营造出的理解、记忆环境[1]。微语境中的“微”展现出了微语境的特点——语句简短、切口微小、语言精练。
微语境是指在主题语境的引领下,从微观上给词汇教学创设一个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攻克单个词汇的音、形、义及用法,呈现的语境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
微语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表格,也可以是一段几秒钟的视频等。微语境的切口微小,更加贴合单个词汇的使用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词汇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准确抓住词汇学习的切入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微语境简洁、短小,但是语言非常精练,直指词汇教学的核心,是词汇学习的缩影。微语境简洁精练的语言能帮助学生体会到词汇学习的精髓,学生也可以在微语境中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和图式知识,更好地学习词汇。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梅德明认为,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碎片化教学方式,采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六要素整合的教学方式。然而,当前的词汇教学呈现碎片化状态,词汇学习被割裂成一个个毫无联系的个体,词汇的教与学都是孤立的存在。实际上,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语境开展的,因此,词与词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创设微语境开展词汇教学,可以摆脱碎片化的词汇学习方式,赋予词汇语境和意义,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
词汇学习的机械化体现在日常词汇教学中,即教师带着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读,然后让学生反复背诵、记忆、默写,过一段时间后检查默写。当发现学生默写不理想时,教师再把原来的机械记忆过程重复一遍,直到学生掌握为止。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直接影响词汇教学的效果。
语言的使用都是在真实语境中发生的。在词汇教学中创设微语境,有助于学生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让与之相关的词汇重复出现,从而激活学生原有的词汇学习图式,建立新旧词汇之间的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
脱离适合的语境,词汇学习往往演变成“满堂灌”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或许能理解记忆,但是遗忘的速度也很快,更别说应用了。脱离语境的词汇学习必然产生理解与应用的偏差,而在微语境中体验、领悟词汇的用法,学生会有很强的代入感,这样学习的词汇知识才能真正得到内化,才有利于后续的输出运用。
一个完整的微语境需要具备明确的目标导向。教师在备课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关注点就是关注单元的主题语境,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词汇教学前,教师要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和教学目标,分析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新词汇所出现的主题语境,对词汇进行梳理和概括,划分为一个个微语境,以便于创设主题语境。
例如,在教学牛津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7Seasons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雪、雾、雨、风、阳光等图片创设微语境,并提出问题“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让学生自由交谈,学习snowy,foggy,rainy,windy,sunny等词汇;之后,展示一张雪后图片,让学生做一道语境填空题: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 earth is covered with thick snow.It snowed heavily.The weather is snowy.教师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在微语境中让学生学习其他几个词汇的运用。通过创设与单元主题有关的微语境进行词汇教学,学生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的用法,了解词汇使用的场合,还可以在语境中得体、准确地运用词汇,达到良好的输出效果。
教师关联单元背景知识创设多模态微语境开展词汇教学,有利于把文化知识的教学有机融入语言学习中,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发展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例如,blue这个词含有“蓝色的”意思,然而“I am blue today”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天我感到忧伤”,这里blue是“忧郁、悲观”的意思。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微语境:Tom 向 Tina求婚:Tom:“Would you marry me,darling?” Tina:“Sorry,but I am not prepared for it.” Tom feels blue now.通过这个微语境,学生能够体会到汤姆求婚却被拒绝的心情是“忧郁的”。
很多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只要求学生知道词性、词义和用法,忽略了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利于学习与运用词汇。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创设微语境来展示词汇的文化内涵,关联文化背景知识。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词汇。
传统的词汇教学倾向于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被动接受,学生没有机会体验在语境中感知词汇、学习词汇的用法。教师要明确一个立场:学生是词汇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知行为受到情感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微语境,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词汇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并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词汇。
微语境的创设可以另起炉灶,也可以在教材的文本中进行。比如,在文本中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整合、内化语言和文化知识。遇到新词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寻找词义的线索,从而培养学生充分利用构词法、上下文语境、生活经验、社会文化背景、近反义词等来猜测词义的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多样化的微语境供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用,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成果等形式灵活运用所学的词汇,以此提升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词汇的能力。
总之,创设微语境帮助学生学习词汇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具有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词汇教学中,教师创设微语境能够帮助学生推测词义,提高学生参与词汇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学生通过参与教师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形成“学中用”和“用中学”的互补和良性循环,进而极大地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