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忆莲
(广东省怀集县梁村镇石矮教学点 广东 怀集 526400)
为解决乡村小学学生在日常生活表达能力低下的困境,我们班特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这一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发现这项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我们谈一谈实践中的一些感悟。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文章书写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1 丰富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其实,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都喜欢在他人面前展现自我。如何把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开展正是为学生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学生为了那短短的几分钟,它会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这一过程,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扩大了其知识面。
1.2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乡村学生都尤为腼腆,不敢表达,回答问题的音量特別小,或者词不达意。“课前三分钟演讲”正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个重要方法。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从“语无论次”“结结巴巴”到“敢于读”“乐于读”,最后“精于说”;从“小声音”到“提嗓子”再到“明观点”一步步的变化。
1.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厚积才能薄发,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做好选择性阅读和选择性摘抄的前期工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大量的好词佳句,掌握了很多布局谋篇的方法,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写一处自然景物,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写他们每天学习的校园。写出来的文章也只能是寥寥几句,整篇文章下来也找不到一句比喻、拟人等生动的句子。经过一学期的演讲训练后,在一次的习作中,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写熟悉的一处自然景观。大部分的学生依然选择写校园里奇特的石山,但在描写石山上榕树外形的时候,学生们把榕树比作了大伞,为石山遮风挡雨;还写出了“一阵微风吹来,树叶随风而动,像一只只灵动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好看极了”这样的佳句。
“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要求全班每个人都必须上台演讲,自觉参于。这时,学生已无可选择。我们也为演讲者、聆听者提出声音技巧、礼仪规范等基本要求。
2.1 有助于学生胆识的提升。当学生硬着头皮,战战兢兢上台进行第一次演讲时,教师适当煽动同学们善意的掌声鼓励,给予他们以表扬性的点评,学生的信心就会慢慢有所提升。经过一次、二次演讲或聆听之后,他们会自觉地为下一次上台做更充分的准备。一年下来,学生的胆识提升了。很多学生从第一次上台是无话可说,畏首畏尾,忸怩拘谨到现在的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声情并茂——变化来自持之以恒的坚守。班上有个叫毅海的学生,平时从没见过他在课堂上读书、发言,举行任何集体活动他都只是呆呆的站着,早操晨练也从不做任何动作。经了解知道他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导致性格非常内向。他第一次出来演讲的时候,站在讲台上浑身不自在,不敢正视同学也不敢开口说话,任凭老师多次的鼓励同学多次的掌声,也没法令他开口。过后我们私下找他聊天,开导他鼓励他,让他好好准备第二次的演讲。第二次他出来演讲时,虽然只是小小声的朗读了一首古诗,但老师和同学都很感动。同学们也给予了很多的正面评价,因为这是三年来他第一次在班上读书。一次次的锻炼,一次次的鼓励,现在他不再害怕上台,终于能自信的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2.2 有助于学生的礼仪文明。学生的每一次上台,都是自我表现的一次机会。演讲者从要求性地向聆听者问好和自我介绍到习惯性的礼仪互动,这本身就是文明行为养成的实践过程。从随意到展示,我们明显地发现学生已经懂得从细节上注重演讲的机会。如:红领巾的佩戴和服饰穿着更鲜整洁;行使队礼和站立姿势等一举一动也更规范更大方;文明语言和微笑传递也更自然更得体了。这行为,学生从演讲表演到课间活动到生活,一处处地引伸,一点点地变化。
事实上,短短的三分钟小演讲,不但不会浪费上课时间,反而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从课间散漫的状态进入学习状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改革基础教育的课堂结构模式,变传统的授课式为课堂多元式,压缩老师讲授在课堂所占的比例,增加学生活动在课堂所占的比重。在三分钟后的上课时间,气氛活跃,同学们对老师的问题是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大大的加强。
总之,课堂三分钟演讲,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等语文实践能力,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增强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前三分钟演讲这一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扩大阅读面,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学生的语感也得到了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