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1-11-22 06:04戴志钦
名师在线 2021年18期
关键词:原子结构离子学案

戴志钦

(福建省莆田第十二中学,福建莆田 351139)

引 言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化学课程来说,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学生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的综合能力,借助自主学习意识的启发与引导,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热情。由此可见,无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还是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高效课堂的构建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良性发展都大有助益。

一、精心备课,优化导学案设计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做好备课工作,优化导学案设计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精心的材料准备、科学的内容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1]。在化学课程的备课阶段,教师在精心设计与编制导学案时,应首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情,贴合其真实的学习需求。构建高效课堂需要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以贴合学生理解能力与知识水平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导学案的优化设计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充分了解与准确把握上,无论采用自主思考学习方法,还是选用合作研究的教学形式,都是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针对性地讲解章节中的重点、关键点等,深入挖掘课本教材,最大化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2]。

例如,在讲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结构后,引导学生描绘不同的原子结构模型,然后通过交流谈论,总结并探讨各种原子结构模型的特点及构造规律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感受科学探索过程的艰难与曲折。最后,教师可借助镁和氧气形成氧化镁这一化学反应的引入,揭示原子结构的微观本质,进而引导学生了解、观察科学家眼中的微观物质世界。精心备课与优化的导学设计不仅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教师科学把控整节课的授课流程,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初步理解课本中的相关理论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实践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夯实学科基础。

二、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其学科学习效果的重要元素,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热情是构建化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之一。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对化学知识的深入思考,从而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充分激发出来,拉近其与化学学科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存在的畏难情绪[3]。无论借助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化学知识教学,还是以具体的化学实验开展实践教学,教师都应有意识地营造和谐、灵动的教学环境,以及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因为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与关键[4]。枯燥与乏味的课堂教学只会带给学生疲累感与厌倦感,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灵活运用实验导入法、资料导入法,使课堂教学氛围具有灵动性与真实感,从而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对课本内容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钠镁及其化合物”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投影展示钠、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并对比分析钠、镁原子结构的异同点。结构决定性质,由此,学生回忆钠、镁单质的性质,并以钠与非金属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为例,钠与氯气在常温下会产生氯化钠,钠与氧气在常温条件下会产生氧化钠,而镁与氧气则需在点燃的条件下产生氧化镁。然后,教师演示实验,将钠、镁分别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再给加了镁片的试管加热,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在与水反应时,钠比镁的反应更为剧烈。这样,学生便可以借助实验现象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两种化学物质。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情境创设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要想将其灵活运用到化学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就要结合每节课具体授课内容,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或者适合研讨的问题主题,以达到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其学习效率的根本目的[5]。

例如,在讲解“铁、铜的获取与应用”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引入课题:“金属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铁、铜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并猜想一下它们的获取方法?”这一部分的问题导入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铁、铜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学生可以答出其硬度较高、采用冶炼等方式制成等。然后,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这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的考查与了解上,以铁为例,引导学生观察铁与非金属的反应、与盐酸的反应、与盐溶液的反应等,总结得出:铁在化学反应中既可以生成二价铁离子,也可以生成三价铁离子。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有何区别?如何用实验加以鉴别?”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实验探究,并得出实验结论,进而反思得出:当二价铁离子转化为三价铁离子时,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促成这一反应的发生;而当三价铁离子转化为二价铁离子时,化合价降低,则需要加入还原剂,促成这一反应的发生。创设问题情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通过实验探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等也得到有效提升。

四、引入生活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实用性是化学学科的显著特点,生活与自然环境是化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化学元素,将其作为教学材料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贴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拉近学生与新知识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并领会化学学科的实用价值[6]。

例如,在讲解“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氮元素的两种重要作用为着手点,谈一谈氮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如氮是生命物质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人体中的血红蛋白中就含有氮元素。除此以外,氮还在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氮是农作物生产的必需元素等。然后,教师可以引入含氮化合物的相关内容,如氮氧化物会对环境产生污染,酸雨的形成便是二氧化氮与水发生反应,光化学烟雾也是氧气在一氧化氮的作用下形成臭氧。可见,将生活元素引入化学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结 语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课堂对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优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借助导学案的优化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生活元素的引入,实现新旧知识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以所学知识为基础,加强进一步的知识拓展与迁移,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夯实理论知识基础。

猜你喜欢
原子结构离子学案
原子结构猜猜猜
原子结构猜猜猜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原子结构与性质常见考点直击
离子共存常见问题探究
“比例尺(一)”导学案
First Perfume Which Smells Better the More You Sw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