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第五中学校 陈丽君
“互联网+教育”在此特殊时期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状态。同时暴露出身处信息时代的中小学教师群体在信息技术相关能力方面的不足。笔者以某中学在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学习体系的建设与反思为例,探索建立信息时代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模型。
案例对象:W中学的1480名学生,分别是七年级472名,八年级476名,九年级532名。
课程持续时间:自2020年2月8日起至5月初。
课程呈现形式:上午进行线上直播,课程可回放。下午由相应的科任教师通过钉钉APP对上午的课程进行针对辅导,或者进行专题训练。
课程考核形式:线上课程期间进行两次月考,由家长担任监考,学生自己在家完成测试。5月中旬复学,复学后进行摸底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线上课程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通过对复学测试的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各年级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理科类课程成绩显著下降,文科类影响较小。例如,八年级10个班级语文均分基本增加1.59~5.09分,只有一个班级均分下降0.41分。英语均分实现10个班级全部增加6.02~14.43分。而数学和物理学科10各班级的均分均下降至少9.45分,下降最高达27.64分。
案例结果显示,在线教学虽然延续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但是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课程的主要讲解环节是通过录播室进行,而不是当下流行的网络平台的直播间及时互动模式,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上具有滞后性。其次,在课程的衔接上,由不同的教师轮流讲解完成一个科目的所有课程设置,在衔接上缺乏流畅性。再次,课程讲解通过希沃一体机,部分年长的教师不能熟练使用它的所有功能,只是单一地把它当做了PPT呈现的工具,这对于某些知识内容的呈现极为不利。比如,物理中涉及的力学、热学、电学实验,数学中的函数变化,如果能有效利用希沃一体机的仿真功能,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最后,上课教师对课程设计不足,学生对其不感兴趣。另外的原因就是学生自身自制力差,又没有家长监管,导致了长期脱节、掉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除却硬件相关影响因素后,教师信息素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影响最为巨大。当在线授课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授课形式,部分教师的信息素质却没有及时更新,无法灵活运用新的授课技术来辅助教学,无法有效发挥出现有技术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展开,所以,学校与社会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所谓的信息素养,已有的研究就其内涵已达成共识,认为它是一种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教育理念、文化积淀和理解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综合表现。而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仅要具备信息社会公民所具有的一般的个体信息素养,更要具备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信息素养。
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合上述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构成应分为基础素养、教学辅助能力素养、信息传播能力素养三个方面。基础素养是教师作为信息社会公民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其立足信息社会、立足课堂必不可少的保证。教学辅助能力素养是教师适应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新时代创新课堂的重要手段。信息传播能力素养是教师作为一名施教者,把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的重要能力,也是核心能力,它对学生正确理解信息,形成自己的信息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利用好信息技术,展现当代教师的风采,才能不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教师信息素养具体内涵解读如下:
(1)基础素养
信息素养中基础素养是信息社会任何一个公民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它具体包括信息获取意识、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运用、评价能力以及信息安全意识五个方面。
信息获取意识是有意识地获取与自身相关的,适合自身发展的内容。作为一名教师,要对信息、教育信息化、信息社会、信息素养等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对信息要足够的敏感,注意筛选出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信息处理能力是能够用正确的价值观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加工和处理。
信息运用、评价能力是在正确理解信息的前提下,将信息运用于解决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信息安全意识不仅仅是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杀毒软件对多媒体、电脑经常性的杀毒,防止入侵。更是要有意识地分辨有害信息,及时指导学生,教会学生在信息时代下提高安全意识。
(2)教学辅助能力素养
教学辅助能力素养主要是指在教学中对各种信息技术、教学媒体的使用、设计和整合。据调查,案例中W中学每一间教室都配备有希沃一体机,但是由于中小学教师任课量较多,他们使用电脑和上网搜索资料的时间有限。另外就是W中学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他们面对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即使知道其能够改善教学,提高效率,可常常因不会使用或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对自己多年已经非常熟悉的教学模式做出改变而放弃使用。除此以外,在不得不运用新工具新技术时,也只是限于简单运用,并不能够对新工具的各项功能进行详细挖掘。同时,案例中下午的针对辅导,大部分教师采用钉钉APP进行,但使用形式仅限于上课签到、与学生进行连麦对话、布置作业。有的教师甚至直接用微信语音讲解,放弃使用钉钉。这也使在线学习流于形式。
所以,要实现“互联网+教育”,教师除了要有基础的信息获取、处理、运用、评价和安全意识外,还要有意识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那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应用相关的软件和硬件,其次能够根据所教授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工具。或者结合所教授的内容对教学媒体进行合理的设计整合,使物尽其用。
(3)信息传播能力素养
结合教师职业的特性,我们提出教师信息素养组成的信息传播能力素养,具体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在对信息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表达;二是改变教师角色定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信息的受众面;三是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文化的传承者。学生大部分的认知是通过教师间接获得的,所以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知识,然后准确地教授给学生,才能实现知识的传播。
另外,只有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才能实现文化的传承。所以在信息时代,基础教育教师要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功能定位,用新的教育理念定位自我职业角色,树立“教师由中心到辅助,学生由要求到引导,知识由灌注到激发,激情由压制到鼓励创新”的角色意识。在课堂上,积极借助信息技术,以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吸引学生变成“忠实粉丝”,也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受众最大化,真正实现桃李满天下!
最后,中小学的学习主体年龄较小,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往往会不加选择地吸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自身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提高对各类信息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各种信息的真实性,才能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释疑和解惑,真正发挥师者的作用。
结合案例,参考其他学校的有效经验,笔者认为可以具体从学校、教师、校际合作三方面入手,打造符合现代化,具有高素质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
(1)学校营造良好信息环境,加强校本培训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继续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实现三个方面普及应用。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和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各级各类学校。
目前,W中学已具备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但距离数字校园还相差甚远。良好的信息环境是教师接受信息教育的实践平台,更是他们融入信息社会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切入点。因此,学校还需要根据现有情况,多方筹集资金,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专业人员,分层次、分系统设计,逐步完成整个环境的建设,使师生早日处于良好的信息环境中。
另外,每个学校的特点和信息化情况不尽相同。各学校应立足本校,挖掘学校队伍中具备高素质信息素养的人才,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以实际教学为基础,以教研、座谈、讨论交流、合作教学等方式,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传统课堂的灌输式、传授式讲课方法。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和学习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优秀案例,并培养出自己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名师,然后以点带面,逐渐营造学习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浓厚氛围。
(2)教师队伍信息素养提升
淤教学骨干与新教师结对帮扶。
笔者在前面已经提及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中的差异化,其中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年龄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是时代进步的必然化。对于青年人而言,他们本身就是数据时代的土著,他们容易接受也更擅长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年长的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对于他们来说是后天产物,他们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消化、融入。但是,老教师拥有新教师无法比拟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方法,新老教师互相学习,不仅能有效促进新教师的成长,还能带动老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
以Y县Y中学为例,Y中学针对高一年级的新老教师举行了师徒结对仪式,选取本年级的优秀教师作为“师傅”,青年教师把“师傅们”当做学习榜样,向他们学习职业操守、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经验,内外兼修,争取早日成为德才兼备的骨干。而“师傅们”除了向“徒弟们”传授经验,起到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外,更要向青年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特别是青年教师所擅长的信息技术的使用。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在思想上提高,在方法上改进,在教学上创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师徒”共同进步。
于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的培训。
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的整合的基础是对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熟练应用,但其关键是整合。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能力,学校可以请专业人员,组织教师开展相关培训。
在培训中,一是学校领导足够重视,为相关培训做好物质、设施方面的支持。“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如果技术培训只停留在讲授层面,就失去了培训的意义,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应该有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支持。二是培训的内容要注重教学的实际应用。培训内容可以是一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秀案例,可以是教教师如何判断什么样的课程适合采用信息技术,选择哪种教学媒体,也可以开展反思性教学培训,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所遇到的真实情况再现,利用反思教学进行经验总结、策略调整,并在实践中检验。三是线上线下培训有机结合。诸如平台使用操作或者某个工具的使用的培训可以采用“视频讲解垣实践操作+任务驱动”模式,不需要集中教师进行讲解,只需将讲解视频线上发送给教师,教师按步骤熟练操作,并尝试完成相应的任务,线下集中教师对自己完成的作品进行讲解交流,从而达到培训目的。
(3)加强校际合作,创建“教学共同体”
中小学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是要有符合信息时代“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各学校可以加强同类型、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合作,实现教育信息开放、教学资源共享、校际之间合作教学,最终实现教育共赢!
“教学共同体”的组建,有利于促进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共同提高。在这种更加开放共享的环境中,既丰富了各自的资源,又节约了经费投入,是一条节约快捷地建设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教学共同体”不单单是校校的合作,更是教师间的合作。教师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发适合当地、本校的现代教育教学的信息资源,在开发的同时,各校针对教师信息资源情况,深入挖掘学校潜力,既注重现代技术的优势,也不忽略传统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他们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