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艳
(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 辽宁 铁岭 112000)
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各行业的发展方向,最近几年人们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视越来越高。美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情趣,同时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1 从学习内容的表达形式上发现美。目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与原先旧教材相比,存在更加丰富的表现元素,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表现,如有充满生机的春景图、有壮丽的山水图、有繁华的城市图,也有幽静美丽的田园图,这些形式多样的图片,为教学内容的表现增加了无限的感染力。另外教材里面还有好多富含音乐美的文章,如儿歌、童谣、散文等,这些内容中融入了音乐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在精神和情感上产生愉悦的感受。所以教材中这些丰富多样的美的元素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力条件。
1.2 从教学内容上发现美。小学语文课本有英雄事迹的素材,有祖国山河的素材,这些都是美育最大的资源。风景文章中,对祖国壮丽山河语句描述的我国自然风光有的恬静优雅,有的雄伟壮观;描述的人物有的大公无私,有的平凡而伟大。这些文章从多个角度反映社会、自然、人类的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享受美、学会分辨世间的丑与恶。
以美育为核心的小学课堂教育的载体还是小学语文教育,所以还应该符合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应该重视教师的潜移默化与熏陶感染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应该从仪表、语言、板书设计等方方面面给予学生无形的感染。这就要求教师的这些方面应该达到审美标准,符合审美标准的要求,比如说:仪表端庄大方、教学姿态自然和谐、语言表达风趣幽默、板书设计简洁工整、板书字体干净漂亮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实都能体现美,能够给予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在学生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方面起到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长期在这种良好的美的环境中会逐渐对这些良好的习惯进行效仿。而与之相反,当教师不能在这些看似平常的小方面给予重视,在生活中仪表邋遢拖拉、教态扭捏拘谨、语言表达含糊不清、板书设计凌乱、板书字迹潦草,这些行为也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曾经有调查显示,在一个教师写字漂亮的班级,学生普遍写字较好;但在一个教师字迹潦草的班级,大多数学生也字迹潦草。这个调查就表明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随时都影响着学生,几年下来,就会有明显的效果产生。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发挥自己在审美方面的表率作用,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人格美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文字和语言传递了语言美,课文中的插图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掘图片资源,帮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文本传递的意境之美。在教学《四季之美》时,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一句描写夏天的话: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由于班级里的学生多数生活在城市中,很少看到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所以应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夏日月夜,如果只是单纯地朗读句子,学生很难体会到文本中所写的意境美。此时,教师可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夏夜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感受。这时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到夏夜的美,也不由得发出阵阵赞叹声。画面的美感冲击给了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在文字表达之余,将《四季之美》中的意境美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感受意境美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是广大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中,生本间的对话同样属于对话教学的重要一部分。通过以往的教学可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文本进行对话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其在陶冶情操中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何种方式强化生本对话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本对话,以此达到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的作用,使其可以感受文本中人物性格的特点,让其在学习中体会语言之魅力。比如以学习《扁鹊治病》这篇文章为例,为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各个小组成员自主分配角色,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之后上课时应用让学生到讲台上表演,这个过程中学生模仿了文本对话,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除了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文章的印象之外也有利于学生体会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想高效渗透美育教育,必须意识到语文教材之美,积极带领学生解读文本,体会文章中蕴含的境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