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提升路径研究
——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22 03:41:28张向辉
对外经贸 2021年2期
关键词:哈尔滨院校职业

李 玮 张向辉 王 威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作为与新时代发展最为紧密的类型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确定职业教育提升服务社会水平的目标任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标志中国高职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时代、新发展、新格局,本文围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现实意义、面临的挑战、路径探索、成效表征等问题进行探讨,对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一、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现实意义

“双高计划”明确提出,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推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明确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内容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发展进程,给高职业教育提出挑战的同时带来巨大的机遇,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双高计划”项目建设院校,围绕“双高计划”目标要求,瞄准高职教育服务标杆,对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

“双高计划”建设是一场高职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1],建设院校须充分认识到自身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积极主动担负起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机遇,创造发展生机,提供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近年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赞比亚企业合作成立赞比亚分院,开发专业课程标准,编写《工业汉语》教材,推动学校标准国际化;与俄罗斯联合举办境外学生“冬令研习”活动,面向新疆阿勒泰地区和省内院校开展对口支援、职业培训,拓宽社会服务领域、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服务区域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是与区域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在服务过程中进一步彰显自身服务品牌特色,提升社会服务贡献度。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区域综合类高职院校,依托哈尔滨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紧紧围绕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战略及黑龙江省“五大规划”“十大重点产业”等战略,打造对接产业发展“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科研技术服务基地,提升师生应用技术传承与应用研发的能力,实现了“把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使人力资源供给与科技服务、社区服务、文化服务等“一供给三服务”精准落地生根,有力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服务产业发展升级的需要

“双高计划”进一步提出了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服务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明确指向,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依托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等技术类服务[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以“产教融合、组合创新,多元共享”为主线,坚持“引进高端型、合作领先型、服务中小微”的原则,一方面加强与哈电集团、华为、京东等龙头企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培养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依托黑龙江省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政行校企”四方联动,加强技术技能积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应用,着力提高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能力,助力中小微企业提质增效。进而,通过动态对接产业链,打好组合拳推进区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十四五”期间,高职职业教育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也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机遇。面对新形势、新布局、新要求,“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必须立足实际,聚焦重点建设任务、靶向发力,才能做到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统筹规划、精准布局,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做精平台赋能、做强团队打造、做实成果评价、做特品牌塑造,构建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贡献度,提升办学效益。

二、社会服务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一)教职工社会服务理念、社会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部分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意识不强,缺乏积极主动出击的社会服务精神,参与的行动力不够充足,学校在社会服务体制和机制建设方面不够健全,特别是社会服务评价考核管理滞后,进而影响高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水平提升。

(二)高水平的科技创新研发服务团队数量不多,缺少科技研发领军人才,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技术交易项目略少,应用科研水平与能力较弱,根据近5年高职院校专利成果转化数据显示,我国高职院校的平均专利成果转化率不足1%[4]。技术交易到款额低,是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三)缺少高质量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开展技术服务的基础保障,近年来,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平台的建设,但发挥作用不明显,社会服务资源没有建立很好的共享机制,如在经费筹措、技术合作研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未完全显现,没有充分畅通政策、服务、人力资源等渠道。

(四)缺少多样化培训学习平台。在构建多样化的培训服务模式,创新培训教学模式、实施个性化培训、提高培训效果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在开发创建技能型人才需求库、储备库,调研企业技能型人才专业类别,实时更新需求库,对接政、行、企开展培训等方面须进一步提高;在结合焊接等重点专业培训项目,实现培训资源信息化、培训资源开放化的亟待有效融合,缺少国家重点院校的开放在线课程资源。

三、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与新需求,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以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为总目标,以培养龙江区域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抓手,聚焦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任务、对口支援服务、国际职教服务联盟项目、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建设,积极打造服务理念先进、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品牌彰显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服务新标杆。

(一)构建科技服务创新体系,为技术技能服务增值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是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保障。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以“双高计划”建设项目为契机,突出科技创新应用导向,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完善科研政策,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以项目为依托,成果为支撑,校外引进、校内遴选为主要手段,在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设计、医护养老产业等领域,校企行联合,组建优势互补、研发能力突出、年龄结构合理的服务创新团队,推动领军人才、青年研发人才的培养,培育服务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梯队,增强师生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成为科技创新服务中“以研致用、以研促教”的主体,通过营造良好的科研政策环境,调动教职工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激发学院科技服务创新活力。

(二)构建学多元教育服务体系,为区域社会发展赋能

围绕学院专业技能优势,对接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组建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训团队。创建学院多样化培训学习平台,开发创建龙江技能型人才需求库、储备库。构建多样化的培训服务模式,调研企业技能型人才专业类别,实时更新需求库,对接政、行、企开展培训,“零延时”保障高技能人才与企业的便捷互通,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供给。实施公民终身教育计划,打造社区安居乐业新模式。合理布局社区服务站点,联合哈尔滨社区教育联盟、哈尔滨老年教育集团、哈尔滨老年大学,构建学习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培训服务模式,育训并举,助力区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打造高水平创新服务平台,为社会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全力打造高水平多样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氛围。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与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建设新能源汽车专业集群协同研发中心,现代设计集群协同创新中心、哈职鑫联华软件研发协同创新中心。开展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服务和人才培养,实现新技术资源校内共享、校企融通,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联合海克斯康测量技术有限公司等国际顶尖企业,成立省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开展校企深度合作,重点围绕高精度测量、难加工材料切削、先进连接技术等方向开展技术研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创业辅导、信息化、技术援助、企业培训等五大功能服务。

整合先进制造应用技术研究所、跨境综合服务平台和中日康养护理研究中心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区域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提供新技术支撑和高端人才保障,推动传统国际贸易改革创新,实现专业、教学、培训、职业资格互认、成果产业转化五维发展。

(四)实施高水平科研成果建设工程,提升社会服务贡献度

紧盯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指南和电力装备制造工艺改造、难加工材料加工技术研发、工业机器人应用等产业的关键共性应用性技术难题,积极开展项目前期预研,通过制度引领,提高教师国家级项目申报率。围绕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大中型领先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与企业联合攻关,突破应用技术创新。重点围绕电力装备制造、汽车新能源等关键技术研究,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成熟的技术和配套工艺,并不断推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实现2-3项重大关键技术落地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探索组建学校控股、多元投资的独立法人科技公司、创新创业投资公司、战略性风险投资基金,建立技术成果孵化、转移新体制,鼓励教师通过兼职、短期离岗等方式从事技术成果开发、成果转化活动。探索建立以成果完成人、转化人为分配主体的成果收益分配机制。

(五)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提高服务品牌辨识度

塑造高职院校服务特色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全力落实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一是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开展职业教育应用理论研究,进一步丰富现代职业教育科学理论体系[5],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能力。二是重视科技成果创新质量,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分类评价、开放评价的科研评价体系。三是改革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费用管理,合理编制劳务费预算和调整开支范围,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建立分配激励机制。四是完善教师项目挂职和科技兼职、校企技术人员交叉挂职、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建设等细则,促进校企实质性合作,协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打造服务引领新品牌。

(六)加强合作交流,扩大国内外影响力

扎根本土、融通世界是高职教育对外开放的根本遵循。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借助地缘优势,多年来深入研究东北亚地区主要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分析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依托中国-东盟培训中心,牵头成立“国际职教服务联盟”,下设中、俄、蒙、日、韩“国际职教服务联盟”工作站,服务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发展战略。对外发挥集群优势实施高质量人才培养培训与社会服务[6],根据各国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成立职业教育发展调查研究组,职业培训方案标准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交流组,职业教育互派考察组等组织,全面承担“国际职教服务联盟”工作站的具体工作。

四、高职社会能力建设成效表征

多年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实践,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围绕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校政企行”四方联动,构建完备社会服务体系,落实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高水平科研成果建设工程,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区域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一)社会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双高建设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总目体标,“校政企行”四方联动协同创新,构建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通过以横向课题项目、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等为依托,推动科技成果向行业企业汇聚,助力区域内支柱产业、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为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树立标杆,提供典型范式。

(二)社会服务服务指向更加精准

突出需求和应用“双导向”,坚持“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建设理念,通过入驻黑龙江省服务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成立黑龙江中小微企业志愿服务工作站,融入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决策咨询、以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聚力赋能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助力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全力为社会发展提供“三化”(个性化、多元化、终身化)的高质量的技术技能服务。

(三) 社会服务品牌更具高价值

特色品牌是高职教育优质发展的综合体现。在多年的社会服务品牌建设中,在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三结合”原则,即“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引项目和搭平台相结合,强化社会服务国际化创新服务理念,为社会服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与欧盟、东南亚、俄罗斯等搭建国际化交流服务平台,制定实施高职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计划,增加教育对外开放的深度及广度,突显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高职院校服务品牌,提升中国高职教育在国际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本质上就是高职院校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实际需求,只有对接社会需求,汇聚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协同创新平台、专业(群)等优势资源,建成技术技能积累中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精准化、特色化服务,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才能大幅提升,社会服务特色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因此,只有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定位,落大、落细、落实“双高计划”建设目标任务,创建社会服务特色品牌,才能切实提高服务发展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实效[7],提高社会服务贡献率。

猜你喜欢
哈尔滨院校职业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我爱的职业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
小主人报(2016年2期)2016-02-28 20:46:43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