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仲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2020年12月10 日至12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修订完善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竞赛规则研讨会旨在促进竞技武术套路健康持续发展,解决目前武术套路竞赛评判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引领技术方向,提高竞技水平,对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体系以及西方科学进行贯通融合。针对此次研会,众多武者也在网上评论,武术必须要有导向作用,竞技武术融入西方的高、难、新、美就把武术基本的攻防含义都丢失了,没有攻防含义的武术,失去了武术的本源,长此以往,待大众对竞技武术套路的高、难、美产生审美疲劳后,对竞技武术就不再有兴趣。竞技武术作为传统武术变化而来的一种以突出竞技性为目的的武术活动,它的特点就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超负荷。随着竞技武术套路结合西方体育美的要求,竞技武术套路内容的体操化,让人们不禁怀疑中国武术是否就真的只能趋于西方体操而存在,变成只有观赏性的花拳绣腿,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众多武术家。传统武术拳种多样,到底哪几项应列入竞技武术比赛中?为了中华武术的持续发展,要如何在传统武术文化中发展竞技武术,被大众所认可,成为了重中之重。
竞技武术是高水平武术竞技,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运动潜能,并且以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和夺得比赛名次为主导的运动项目。众所周知,武术作为一门体育类技能技术,不断地练习是其增强技能的必要途径,而传统的练武又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且艰辛的学习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坚韧的心态,练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潜心修炼,静下心来摸索,而后是一遍一遍的重复性练习。随着现代竞技武术的体制不断完善,与世界比赛接轨后,追求的更多是“高、美、新”,在此特点上,难免有打破我们传统武术文化要求的。传统武术文化不仅包含了武术的技击意义,还有关于“仁、义、礼”等理论知识,而竞技武术追求的“高、美、新”就有一些动作被改编,使得其丧失了它的攻防含义,这也让观众逐渐产生中国武术不能打的观点,从而不愿意买票去观看武术比赛,也致使竞技武术没有得到大众的支持,发展较为缓慢。
进入新时代,伴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号角响彻华夏寰宇,也使得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文化符号的内涵阐释工作,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1]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它的创新与持续发展也成为了必然。但是随着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竞技武术的攻防含义不能在赛场上被表达,观众能看到的就是不断地翻跟斗、砸拳、跳跃,观众审美疲劳后,很快就对竞技武术失去了兴趣,竞技武术的发展也慢慢陷入了困境。传统武术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最初产生的原因就是为了生存和自保,这里就产生了技击,赋予了其攻防含义,这也是武术必要的要素之一,大众潜意识状态下认可的武术也是因其具有技击性。竞技武术首先要得到大众的认可才能得以发展,国内发展起来后再进军世界就能够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也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传统武术包含许多拳种,民间就有“南拳北腿”一说,也说南派北派,像洪拳、咏春拳属于南派,弹腿、戳脚属于北派。据20世纪80年代官方统计,武术拳种约有129种,中国武术又至少有七大拳系。这所有的都称为武术,那么把竞技武术推入全世界要以哪个拳种哪个门派作为代表进行推广呢?试猜想,竞技武术进入奥运,那么多拳种,仅仅是竞技武术就要花一周的时间才能比完,整个奥运会时间得延长多日,奥委会是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种类太多,各有各的优势及特点,单独推广一个明显会引起公愤,要如何解决就成为了大家头疼的问题之一。中国武术拳种纷纭、形式多样,给武术文化呈现丰富多彩的多元化格局,这是中国武术最突出的文化现象。以杨式太极拳为例: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重要派之一,杨氏太极拳分为40式、42式、85式、103式等,光杨式太极拳就有如此多的套路,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大大加大对武术教学的难度。拳种、套路形式多样复杂化,[2]这也导致竞技武术难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使得西方认为武术没有合适的规则,显得又杂又乱。
如果一个项目不能提高大众的参与度,想要真正发展起来是非常困难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发展水平上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在温饱富足的状态下,人们也在思考如何充实自己的生活,体育运动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自然受到许多人们的青睐。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防身自卫的技能和正义勇敢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国人对武术还是抱有情怀,但竞技武术高、难、美的特点让人们望而却步,普通人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没有高、没有美,难度就更展示不出来,这也让人们加深了对竞技武术体操化的观念。竞技武术自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失去了大众参与度,成了专门用来比赛的武术,可想而知,竞技武术运动难以有发展前途。
传统武术不仅有功能技法类的记载,还富含哲学、医理等优秀的理论知识,这些都是传统武术在历史中沉淀的优秀文化。美国文化人类学学者怀特就在他那本著名的《文化的科学》一书中曾经说过“对于文化,必须依照文化自身,从文化学上加以解释。”而我们的传统武术文化也能从中得到文化学的解释。社会生存是传统武术立身之本,但在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以及文化全球化冲击,倘若传统武术仍停留在简单的社会生存维度,这样或许连基本生存都将难以维系。[3]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武术文化加以提炼,把传统武术里的技击功法、礼仪等都提炼出来融入竞技武术中,保持传统武术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竞技武术才能在全球化的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且武术讲究内外兼修,武技和武德上的提高应该是和谐共生,并驾齐驱,[4]这种传统武术文化更应该一直传承下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竞技武术套路的创编不断追求“高、难、美、新”,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好的比赛名次,几乎完全丧失了武术的本质——技击功能,竞技武术套路与技击已相行渐远。[5]1958年中国就起草了第一本《武术竞赛规则》,之后修改了很多次,这也使得竞技武术套路的动作、结构等随着竞赛规则不断改变,慢慢的就和传统武术渐行渐远。武术的灵魂就是技击,但现在的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都是追求高度、难度和美感,真正把套路动作拆分做技击练习的运动员几乎是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应建立相应的竞技武术训练体制,如递招、喂招、应招、拆招等的训练方式。
顾客满意度4C理论来源于市场营销,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成本、便利和沟通。竞技武术要发展最终还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大众可以是其消费者,大众对竞技武术的所有花费就是成本,竞技武术的设定场所与大众的距离就成了其便利与否的关键,教练或是管理者及媒体都是竞技武术与大众沟通的传媒。站在大众角度了解大众需要,并在不违背武术的基本原理中,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部分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众对竞技武术的参与度。总而言之,要让大众满意竞技武术就要适当考虑大众需求,增加大众对竞技武术的参与度。
中国武术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于复杂的历史条件与社会背景之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生成、发展、心理、文化、艺术、道德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她具有了独特的魅力,获得了深厚的文化内涵。[6]武术推广是我们近现代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竞技武术融合传统武术和西方体育特点而产生,到目前为止,竞技武术的推广也小有成就,在许多国家都举办过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也有很多外国友人肯定中国武术。尽管如此,还是没有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如:武术进奥运,所以,我们必须加大推广竞技武术的力度,让观众喜爱竞技武术。
要吸引观众就要有特别出彩的地方,庞林太认为:“难度上的提高,即在腾空动作中融入拳法和腿法的技击元素。”高质量的难度动作可以在套路演练中营造精彩的高潮气氛,竞技武术需要竞技性、观赏性来吸引观众。[7]在实施推广措施时,我们可以着重推广两人、三人或多人对练,进行实战对抗式比赛,也可以采用欧美的影视推广,当然,影视推广一定要客观,不能夸大,也可以编写多种语言的竞技武术书籍,从而达到推广目的。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竞技武术在传统武术和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中,依然展现中华之美,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文化始终保持着开放品格,在世界文明中保持定力。相信在与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中,中华武术文化有着足够的胸怀和智慧,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汲取养分,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竞技武术在世界的发展道路上,尽管蜿蜒曲折,但要相信风雨过后会出现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