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甘肃省酒泉市第四中学,甘肃酒泉 735000)
学生常常无法有效理解教师反复讲过的知识点,或者在教师的带领下会很容易地解答题目,反应也比较快,但是只要题目稍加变化,就觉得手足无措。这种种现象都是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体现。他们将数学学习当作一个机械的过程,希望套用公式解决一切问题,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不佳。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往往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这也导致他们思考能力不足,创新意识比较弱。这些都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这一时期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各项关键能力,为其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1]。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只需要稍加引导,便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助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此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意识的形成。学生只有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在遇到问题时才会主动思考、探究分析并得出答案,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习效率。
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是教育工作者普遍认识到的,在具体培养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及思维模式等客观因素不同,所以他们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创新能力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统一的,但是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定不同的目标,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数学学习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问题入手,重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2]。
第二,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只有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时,才会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这样才能确保学习的长久性,否则只可能是“三分钟的热度”。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更有趣,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其中。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死板、机械地开展教学,而是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尤其是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他们处于比较贪玩的阶段,若是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就容易出现不善于思考、不敢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因为在比较松弛的状态下,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对教师所讲的数学知识也会更容易掌握[3]。
小学生常常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对此教师需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正确发散思维。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只重视让学生理解教材中需要学习的内容,不重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生会慢慢对数学丧失学习兴趣。学生的好奇心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在“三角形”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生活中有什么和三角形形状相近的东西吗?”学生主动思考,找到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此时学生会积极讨论,说:“老师,我知道自行车的车架是个三角形。”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那为什么自行车的车架一定要做成三角形呢?”这样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三角形的性质。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让他们认识到具备这一能力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4]。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当前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帮助教师打造更具活力的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能够让情境更逼真,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就会变得更容易。
例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具体情境,如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买书的情境:由一名学生扮演导购,其他学生扮演顾客,《数学家的故事》售价6.45 元,《童话选》售价4.29 元,一位学生想买这两本书,需要付多少钱?回答问题的学生可在黑板上列出算式:6.45+4.29=10.74(元)。另一位学生需要买《数学家的故事》,但是他只有4.29 元,还差多少元?学生可列出算式:6.45-4.29=2.16(元)。在学生深入情境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开放性问题:某商店的足球有两种类型,足球A 为75.8 元,足球B 为92.5 元;排球也有两种类型,排球C 为45.5 元,排球D 为58 元。班级需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有几种组合方式?需要付多少钱?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四个数字有多少种组合方式。对这些知识,教师可以不必讲得很细,只需让学生有探索意识即可。
通过动手实践得出知识,学生才会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任何学科的学习最终都是服务于生活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重视理论知识讲解而忽视实践。事实上,将实践和教学结合起来,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5]。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够得到充分激发,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其共同探究数学问题,在实践中总结数学知识。
例如,在“观察物体”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而要引导他们自主观察,如可以带一些实物,让学生自主探究应如何观察物体。此时,学生会发现如果是比较小的物体,可以把它转动一圈来观察;如果是比较大的物体,则需要自己绕着物体走一圈来观察。学生的这些发现体现出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对此,教师需要多加关注,及时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实践中促使他们形成高阶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