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6)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包括体育文化的少数民族遗传现状和体育文化模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成为了社会文化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广泛、最深刻、影响最大的部分。然而,如今西方体育文化在世界体育的格局之中无疑占据着霸主地位,代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少数民族文化体系,却缺乏国际话语权。这种状况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失败有着密切关系。该文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可行性策略。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通过以下4种方式传播:政府机关、社会团体、文化类企业、个人。在实际的交流活动之中,这些主体不会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协调,合作发展。
第一,政府引导的官方传播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中的意义重大。由于政府拥有优质的通信资源和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处于核心地位。
第二,具有半官方性质的社会群体,如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交流会。这种传播主体往往有一个较强的政策背景,而且由于社会组织的性质,也能够更好地收集个人信息,传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途径和形式更加灵活。
第三,文化机构和某些文化企业也具有较大的社会号召力,能够独立组织一些独具特色的社会活动,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开发总公司。
第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人传播者。个人在国外建立了武术学校或社会组织,然后逐步开始招生,逐渐将我国的少数民族武术文化推广到国际社会中去。
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能够在3个不同的层面进行传播发展,其分别是技的层面、理的层面和道的层面。从表面上看,它已蔓延至少数民族的射弩和游戏技巧等项目之外,此类项目的传播的内容是最普遍的,他们很快就吸引了外国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风采。但从中间层面角度来看,它被扩展至许多能够引导健康生活方式的项目之中。就像许多少数民族舞蹈艺术非常受发达国家居民的喜爱。从中间层面上传播此类内容不仅有利于传统技艺的顺利传播,也有利于加深外国观众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感知和认同。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与体育联系的文化价值理念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的核心,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传播能力还比较薄弱,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外国人心目中的神秘感主要来源于表层的搏击之术和相应的气息引导,但隐藏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传承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深厚的文化背景,还较少被外国人所了解。而这种传统文化背景在国际上的传播有助于加深国外受众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可和理解,使其渗透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的各个层面。但从目前看来,我国在这方面的传播显得十分无力,抑或者说是由于缺乏其他两个层面的呼应,有点模糊。
目前,我国采取了很多种方式推广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少数民族文化代表团访问各国,推进中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国际化,资助制作包含我国少数民族特色的武术动作片和娱乐节目。但是这些推广措施并没有全面地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从大众传媒等新闻媒体的专业角度来看,很多西方体育文化很好地利用电影资源、电视剧资源和娱乐项目来做国际上的推广。像《一球成名》《空中大灌篮》等电影包含着西方独特的体育精神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体育理念,迅速在国际上获得很大反响。而类似于《卧虎藏龙》等带有中国特色的武打片虽然也向国际输出我国民族体育的理念,但是从整个影片的内容和形式上来看,武术动作层面的片段较多,而推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的内容则比较薄弱。在利用电影等短暂性传媒工具去描述时往往不能够很好地描述或者表达清楚,这样就使得外国观众在理解上有很大的偏差,由此传播效果也非常不明显。除了电影这种传媒方式之外,类似于CCTV等可以在海外传播的媒体少之又少,而且传播方式没有很好地整合起来,没有形成一套自成的体系专门用于栏目介绍。根据调查显示,目前许多海外受众群体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较单一,除武术之外便一无所知,更别提相应的传统体育文化内涵。
针对上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及及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可行的对策。
首先,建立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培训机构,即建立国家层面的少数民族体育培训中心。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专业人员和专业设施,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有力的理论支持及专业知识不能分割开来。在适当的时候根据传播的需要加大推进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力度。
其次,鼓励文化企业和文化机构传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目前,我国许多促进文化传播的机构和企业在传播我国各类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这些企业仍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这些企业和机构加强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
最后,加强选拨专业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综合性人才。要培养既掌握现代的沟通技巧,又能深入理解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高素质传媒人才。尤其是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主流媒体的外部机构工作人员,他们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国际化窗口。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特点、传播规律和传播方式等方面的精髓,会直接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产生显著影响。
首先,丰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容和载体的传播。如表层技艺、中层养生到深层文化等体育文化传播的具体内容中,都包含着十分庞大的传播资源。期待更丰富的通信内容和综合性的形式以满足庞大的体育文化传播的需求。例如,传统的内家拳法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学习中国武术。又如,代表着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空竹、龙舟等项目,在传播过程中也被用来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体育的一种文化象征。
其次,也可以利用文化作品和文化层面更广泛的研究成果来扩大传播。我国的《少林寺》电影已经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实际价值做了最充分的证明,但对于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传播仍然不够。这些事例证明,利用各种形式的文化作品传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方法。在媒体融合的新时代,应该充分利用新的方式,如微电影、动漫、游戏等形式来传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成果推广至海外,让更多海外受众喜爱上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
最后,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国际著名足球教练米卢的“快乐足球”理念打动了亿万中国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过程中,同样也应增加其娱乐功能。对娱乐性的追求是人的自然本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应符合现代人享受生活、娱乐至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特别是在随着更多的西方民众的物质财富逐渐增长的基础上,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一种放松身心的愉快感。
首先,利用多种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例如,我国民族体育网的体育频道,近半年以来,发布各种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数量突破6000条,不仅有相关活动的信息,还同许多用户之间开展了网上交流。在当今流行的社交媒体背景之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可以使用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受众范围,增强传播效果。利用交互功能和一系列灵活的网络平台,从多方面宣传和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
其次,必须遵循媒体融合的趋势下,开展各种媒体传播的融合。在媒体融合的通信环境下,可以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平台,集中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信息,使各种信息不断流传在媒体上,重复使用,这有助于织出一条适用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综合通信网络。
最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若想进一步增大媒体的渠道,最终还需要加快全球媒体的整体布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播“全球内容”依靠全球蔓延的传播路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但这只能依赖建立全球媒体传播平台来满足。因此,全球分销媒体平台作为全球化布局的支撑和基础,可以通过兼并收购和合作等国际交流渠道,建立媒体和各种形式的媒体公司在国外的扩张机制,来打造属于自己的国际传播地位。
通过研究调查表明,海外观众参加不同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接受中国体育文化时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和地方的人对体育项目都会有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在进行有效的国际交流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彻底的调查,其中包括观众的独特需求,以及他们访问和使用媒体的习惯、消费习惯等,并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的层面观众的需求。根据观众需要采用“随需应变”的传播方式,扩大观众范围,这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战略。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有影响的民间社会组织,或是文化企业,都可以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受众研究机构,收集关于潜在受众的信息,深入调查他们的需求信息,他们往往选择有针对性的接受通信手段。这将确保民族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的金融资源不被浪费,以精确的受众定位推进国际传播工作的细化步骤。
目前,瑜伽已经风靡全球,瑜伽馆分布在每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和社区之中。印度开设了一个瑜伽学院,将瑜伽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其对人类健康的价值;韩国和日本非常重视通过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推广,来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我国应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融合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武术和舞蹈艺术,这些传统项目目前已经在国外获得了一定的推广,有了一定的受众,但仍有待于进一步传播。我国体育学术机构应加强对这些项目的研究,找到其在竞技比赛、健身方面的作用,从而使其更容易获得海外受众的认可。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必须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多渠道、全方位地传播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中积极营造学术氛围,培养传播主体,丰富传播内容,利用先进的网络传播渠道,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分层以满足不同阶层海外受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