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蓉 袁 超
(江西省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远景规划与行动指南。作为推动国家发展主力的大学生,需要充分认识到“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意义,更需要实现自我优化。而开展思政教育,通过基于十四五规划目标进行,能够打破现有思政教育局限。
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环境的影响,使得各种外来文化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营阵地,更加需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并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对思政课程教育缺乏兴趣,不明白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1]。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找准目标与方向,继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2.1 做好大学思政教育顶层设计。需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不仅要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校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落实德树的根本任务,作为思政课教师,更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理直气壮讲政治、讲正气,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思政教师需要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才能实现课堂鲜活与高效。另外就是学校需要始终注重从师资配备、硬件设施等多方面支持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并注重对思政教师素养的提升,通过深度的科研与学养化解教学技能的瓶颈。深入理解“十四五”规划中“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概念。需认真考虑自己的毕业去向与职业规划[2]。帮助学生转变观念,从更高的角度理解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主动参与到学校在这方面的顶层设计中来,一起建设与完善学校的教育工作体系,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2.2 开展十四五规划与思政教育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让思政教师明白十四五规划对思政教师的新要求以及当前学界的思政热点,指出思政教师应充分挖掘自身功能,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要深研基础理论,还需要不断反思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积极回应并总结提升[3]。另外,大学思政工作还应坚持交叉学科的宏大视野,为思政工作寻求新视角,提升学生兴趣。还需继续加大教学资源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资源多维度组织、教学团队的建设。
2.3 明确十四五规划内容。做好十四五规划,首先要保证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构建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其次要适应当前的发展局势,顺应时代潮流;最后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确保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正确政治方向。通过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规划是“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将自己的能力最大化,争取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教师还需要树立世界眼光,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帮助学生树立世界眼光,突破专业局限。
2.4 创新教学模式。思政教师可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其他教师在这方面的经验,并结合教学实际,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4]。例如可酌情考虑采用“1+N”教学模式的探索,用“1”的“专题教学”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用“N”的多种形式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式,又或者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级课程目标、四大课程工程、五大保障措施”提升教学针对性的方式。又或者是以提升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采用“望闻问切思”五步教学法以及“社会实践主题单元”。又或者是利用网络,明确微专题、使用微媒介、开展微实践提升学生积极性。
2.5 加强院风、师风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是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学校不仅要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更需要认识到教师要提升思想意识,提升实践和斗争能力,转变思想创新方法,将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一体化融合[5]。通过构建跨专业“抱团”发展教师共同体,培养思政理论课名师,努力培育一支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思政教师队伍。通过创建课程思政创新团队,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团队双融合机制。
通过思考研究和规划学校“十四五”党建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规划,积极规划思政教育工作,并重点从师德师风建设、育人教人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哪些建议。通过注重强化政治引领,强化基层组织,强化服务师生,强化制度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