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大学体育部 上海 200090)
在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民族传统文化外在表现形式中,舞龙运动作为其中优秀的表现形式之一,具备强大、悠久、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精神,它不仅是一项强身健体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更是一项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运动项目。自2003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龙狮分会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相继开展了舞龙运动的教学内容,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极大地满足了高校体育课堂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需求,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步伐,但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因素,有待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保障舞龙运动在体育课堂教学顺利、高效的开展。
目前,舞龙运动在高校体育课堂中的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大部分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集体或分组练习,教师集体纠错和个别辅导的形式进行的,极少会运用到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或者其他辅助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运用一些在视觉、听觉感染力比较强烈的多媒体教学、网络视频及微信公众号推广等方式来完成或辅助教学。单一、传统、机械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参与舞龙运动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会逐步减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融洽,课程之外学生也不会主动跟教师进行联系与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舞龙运动课堂教学的成效,不利于舞龙运动教学的开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传授者和解惑者,任课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储备量、教学能力及教学观念,都会对舞龙运动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显示,目前阶段,开展舞龙运动教学的任课教师,大多是由其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如武术等专业的教师或者其他专业对舞龙运动感兴趣的教师,通过短期的培训或自学,继而担任课程的任课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等方面有所欠缺,不能将舞龙运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层面以及标准的专业技术动作展示、传授给学生,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另外,有很多现任的舞龙运动的教师并不是很重视教案、教学内容的制定、变更和创新,有的教师一份教学进度、教案可以使用很多年,总是一成不变,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更新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案上,而是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没有学会技术动作,完成了多少最终考核里具有量化标准内容,没有注重考虑到舞龙运动是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备深邃、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应从继承、创新、弘扬、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全面“育人育体”的教学理念出发来进行教学,一成不变的教学观念必然会影响教学效能。
科学、合理、系统的舞龙运动相关教材和电子课件能够高效、快捷地实施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的,但目前阶段,舞龙运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大多采用的是舞龙运动比赛中的技术难度大、不易掌握的套路和本校教师的自编教材,甚至于有些高校在开展舞龙教学时根本没有教材,只是随意从影像资料中抽取部分技术动作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信息平台的逐步完善,其他项目的教学大都具有较好的电子课件辅助教学,而舞龙运动教学的电子课件极少,甚至没有,以上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舞龙运动的课堂教学效果。
舞龙运动一直以来在民间活动中开展得比较丰富,而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中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中并不多见,很多大学生在接触舞龙运动之前,只是从网络、电影电视或节日庆典活动中看到过舞龙表演,并未亲身参与过舞龙运动的练习,对于舞龙运动的相关知识了解少之又少,因此,在高校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对舞龙运动表现出了浓厚的新鲜感,但练习的持续性和积极性并不高。
舞龙运动教学设施包括场地、器材、音响、多媒体等多个方面,舞龙运动教学能有序、有效开展,离不开完善的教学配套设施的支撑,目前来讲,大多数的高校都没有标准、独立的舞龙教学场地,常常是借用足球场、羽毛球馆等场地进行教学。舞龙器具、音响、多媒体等方面的配置缺乏或者陈旧,不利于舞龙运动教学的顺利开展。
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方式使舞龙运动教学的课堂氛围异常沉闷,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度不高,参与度也会逐步降低,不利于学生对舞龙运动的内涵和技术动作的理解、创新及弘扬。因此,在每节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合理地运用符合本次课程的教学方法、方式。比如:在教授舞龙运动中“龙”字造型时,可以使用道具——小黑板,在小黑板上将每个位置的学生的移动路线和最终的固定位置画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整个跑动路线及最终成型的动作,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这一动作,达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让学生分组创造出一个简单、漂亮的造型动作,在黑板上进行标注位置及线路,并完成自己设计的造型动作,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比如:在讲解音乐与舞龙技术动作配合的时候,可以利用CAI多媒体或网络平台,通过播放舞龙表演、比赛录像等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高质量的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内容、目标、任务的完成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舞龙运动教学之前,必须要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及其他途径获取舞龙运动最新的发展状况,力求深刻理解和意识到舞龙运动的内涵及价值,将传播、推广、弘扬、发展舞龙运动作为教学目标的根本出发点,整理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让学生清楚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任务和目标,在思想上,专注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他们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行为上,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锻炼的能力。只有不断地创新、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加充分地将舞龙运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极致。
一支专业技术能力高、专业素养高的舞龙运动教师队伍是高校舞龙运动教学有序开展的必备条件,应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舞龙运动专业的师资力量:其一、引进舞龙运动专业的教师,扩大、增加舞龙运动专业教师的数量;其二、鼓励、支持现有的舞龙运动任课教师和其他专业对该项目感兴趣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舞龙运动的培训和学习,增强和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其三、邀请民间精通舞龙运动的大师、舞龙运动的相关研究人员到学校进一步对任课教师进行辅助和指导教学,改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而明确课程指导思想可以引领整个舞龙运动教学课程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和目标,舞龙运动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还要让大学生了解该项运动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以此为本,来指导大学生在学习舞龙运动的技术、技巧动作,同时让大学生从中感悟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精神。
面对当前阶段高校舞龙运动的课堂教学内容的随意制定及电子课件的匮乏,应从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组织舞龙运动专业的相关研究人员及高水平的教练员、教师,编写科学、合理、系统的教材;制订符合课堂教学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还要跟上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改革创新推出该项目教学的电子课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将舞龙运动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更加直观、便捷、准确、生动地传授给大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的舞龙教学活动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组织舞龙社团,团结、争取更多的对舞龙运动感兴趣的大学生参与到该项目的学习中;组建舞龙队,在学校的各种类型活动中进行舞龙表演,扩大舞龙运动的影响力;积极组织、参与校内外的各种形式的舞龙运动比赛,与其他高校的教师、学生进行切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利用现代信息化平台对舞龙运动的相关知识和举行的活动进行宣传,相信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营造出的良好浓厚的舞龙运动学习氛围,必定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对舞龙运动的认知度和兴趣度,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开展舞龙运动教学,学校相关领导和机构应给予高度重视,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情况,加大资金的投入,合理补充和建设舞龙运动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任课教师在使用教学设备、设施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充分的使用,比如:舞龙器具方面,如果在校方暂时无力配置新器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维修旧器具或自制器材来进行舞龙运动基础动作的练习;如果舞龙运动教学场地资源有限,相关教学主管部门可以提前调配好相关运动场地的使用时间段,助力和保障舞龙运动教学稳定、有序开展。
为提升高校开展舞龙运动在体育课堂中的教学效果、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的有效性,应从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师资力量、教材大纲、学习氛围、学习兴趣、设施资源等方面实施优化策略,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之路,不断地促进舞龙运动教学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