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魏
教师在教育行业占据关键的地位,新课程的改革首先要给教师培养先进的教育观念;其次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新课程的改革核心在于创新课堂教学。将二者有利的结合在一起优化语文课程,使学生能够充分吸收语文知识。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使学生的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接受程度,也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基础、创新教育理念,结合两者为学生创造更加合适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相对于传统的“执行式教育”,教师应该逐渐提高课程中的自主性,每位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一味地按照先辈的教育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的自主性变强了,就会科学合理的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全班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学会对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除此之外,教师更加应该提高的是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地参加能够提升自我的培训。雄厚的知识储备能够使学生信服,也能够使语文课程更加的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随之提高了。也因为如此,学生和语文老师的亲近感也在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在课程教学中也显得十分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方方面面的工作开展。
(一)学习模式 语文课程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枯燥的,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除了背诵、就是抄写黑板知识点、记笔记等方式。我们的学习过程基本分为知识的输入、对知识的理解、记忆知识点、最后输出我们所学的知识为我们所用,未能准确的将知识获得一般是理解过程有误,理解的不充分就无法进行长久的记忆。所以教师应该创新语文课程的教育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充分理解的条件下就可以达到快速记忆以及长久记忆的效果。例如,在背《望洞庭》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关的风景图片资料,刘禹锡的资料或者相关视频来充实学生的眼界,加深他们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进而能够实现永久记忆。
(二)课程导入 除了在课程上使用心得教学方法,教师还应该在语文课程导入时多使用情景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很快的进入到接下来的学习情境中,可以用讲故事作为语文课程的开头,通过对故事的总结来进入语文课程。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就可以在课程开始前讲毛泽东在1952年的秋天,背井离乡去广州地区给人民群众讲习农民运动,在路途中经过湖南长沙旧地重游当地的橘子洲,回忆起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和军旅生活,这个故事详细的描述了毛泽东写这首诗词的原因和心境,并且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大事的时刻关注,以天下大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心情。经过故事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时代背景,轻易的形成永久的记忆,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先者的爱国情怀,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思想上的培养。语文课程中文章的优美能够让学生置身于各种场景中,千军万马的气势、生气盎然的森林、热情奔放的沙漠等等,教师能够带学生领略各种风景,教学方式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多样性。
(三)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比如使用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这种方式比全程板书更能够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采用鼓励式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语文方法,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语文知识,发散学习思维,逐渐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主要是靠着学生自己来读书,自己领悟书中的知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能够更加的活跃语文课堂的气氛,有效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知识更能够进入脑海中深刻记忆,将其变为自己的东西,并且举一反三使用到其他同类型题目中去,实现链条式类型学习,学会一个解决问题的技能就能够将这一类型的问题解答。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的去思考、大胆的提问,积极地思考问题是学习知识的关键环节。学生在问问题时,教师应该耐心的引导其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按照答案讲解,也不是拒绝为学生答疑,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教师需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地面对学习生活。
(四)课后任务 每节语文课堂结束后教师都会留背诵的任务或者抄写文章词汇的作业,学生在抄写的同时能够加深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在学生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深入的了解历史史实能够很大程度帮助学生了解语文课程中的文章背景。教师也要积极督促学生的完成情况,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
语文的教学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上,最关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永久的知识学习能力,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这些技能在学生未来的人生中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国家新课程的改革使教师提高了教学水平,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并且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底蕴,使学生能够科学的、高效的吸收语文课程知识,实现师生共同的提升。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引导、课程教学方式,都是语文课程创新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