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鹏飞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就业结构与就业形势都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为了能够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正处于不断变革的状态,而高校体育教学作为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转型与升级的迫切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从学生的就业角度出发开展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顺利地融入社会中。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了就业的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对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与创新,在保证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重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胜任力。换言之,只有以就业为导向,才能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才能发挥高校体育教学在学生未来就业中的积极效用,这是因为高校体育教学将就业作为导向,能够帮助高校寻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能够帮助学生在系统、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就业意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到体育乐趣的同时,也能够树立必要的就业意识,保证学生在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标。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比较传统且落后,缺乏创新性,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也不利于为学生日后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具体而言,部分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比较多元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例如健美操、网球、篮球等,满足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基本需求,但不容忽视的是,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始终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来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同时仅仅依靠简单的模仿来掌握体育技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学生并不能主动地探索掌握各类动作的技巧,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抵触和厌烦。
对于高校而言,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但是目前我国体育教学的目标尚不明确,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即使部分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制定了体育教学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体育教学目标相背离,使得体育教学目标流于形式。同时,一些高校倾向于借鉴与学习其他高校的经验,甚至出现了照搬的现象,没有根据自身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围绕综合性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设立相关的体育教学目标,造成了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十分模糊和混乱,这种方式不仅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切实提升,也不利于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的人才。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将学生的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以学生成绩来衡量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果,这种比较单一的评价体系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也不能为高校体育教学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每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都表现出了鲜明的差异性,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都不同,如果仅仅运用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来考核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无法借助评价结果来了解和掌握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其他方面的表现情况,例如学生的训练态度、出勤情况等。由此可见,采取多样性的评价考核体系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至关重要,能够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构建提供便利的条件。
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仍然以传统的体育内容为主,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内容需要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从而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无法发挥自身在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也就无法通过体育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与能力。现阶段,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普遍以竞技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主,例如篮球、足球等,虽然这些体育运动项目也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支持与喜爱,但是由于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与技能,需要基于就业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另外,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存在宽泛的缺陷,体育教师并没有从就业的角度来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最终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能切实地完成学生就业体能的训练任务。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要重点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弊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所需的综合性人才。一方面,高校要认识到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模式构建的核心与归宿,充分彰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地维护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能够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模式的执行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引入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可以依据旅游业未来的发展需求来重点锻炼旅游专业学生的耐力与体力,设计多项长跑、引体向上的体育教学方案,从而保证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职业特征,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清晰的教学目标能够为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指明方向,能够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中的积极效用,因此,高校在构建体育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要以就业为导向,考虑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以此制定较为清晰和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一是围绕学生的专业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不同的就业能力,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保证高校体育教学能够为学生专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并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专业来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二是以就业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实际上,高校体育教学在学生未来就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高效、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切实地增强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与能力。据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深入地探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归纳出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以此培养出企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确保学生能够在日后顺利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高校体育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对现有的评价考核体系进行调整与创新,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入手来系统、全面地评价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身体素质、技术能力等纳入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客观地评价出高校体育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所发挥的积极效用,从而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第一,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要注重多元性,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应该要拓宽评价的主体范围,而不是让教师成为唯一的评价主体,要注重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以及家长评价,并且构建专门的企业评价环境,通过企业评价环境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企业对人才的考核与要求,激励学生主动地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第二,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要注重综合性,在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要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评价,同时也要考核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并且注重学生就业胜任力等方面的系统考察。第三,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方式要注重创新性,采取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单纯地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而是借助科学的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一定的保障。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与热情,也能够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将体能素质训练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教师要对体育素质训练的内容进行科学地设置,推动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就业能力为主,从学生的专业出发来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胜任力,以会计专业为例,这类专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长时间地保持伏案的姿势,工作压力比较大,针对这类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灵活度比较高的体育教学内容,例如瑜伽等,总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要符合学生就业的需求,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来对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专门的调整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