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倩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小学校,四川成都 610100)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语文教师要从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视阅读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多年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实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那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将分析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做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阅读,缺乏相关的经验,因而在朗读中往往不能准确把握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层次之间的间歇,造成唱读,即一口气读下来,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情基调的把握[1]。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感受句子的组成因素,从而对句子进行合理划分,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效率。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动物儿歌》一课中的“蜻蜓半空展翅飞”一句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节奏的朗读,如“蜻蜓在干什么?在哪里飞?”。这样,学生就能将这一句分为“蜻蜓”“半空”“展翅飞”三部分朗读,从而读出节奏感,读出句子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节奏、感情,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避免出现唱读现象,能够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
低年级学生虽然在幼儿园多多少少接触过阅读,但基本上都是在教师、家长的引领下阅读。上小学后,他们要自己阅读,因此,很多学生面对阅读感到迷茫,甚至有些排斥。基于此,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想读、爱读,从而树立积极、正确的阅读观。一旦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阅读效果自然会随之提升。
教材中的文本多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因此,如何将这些感情通过阅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或激昂,或低沉,或欢快,或压抑的朗读,能够让学生如痴如醉,从而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朗读典范。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一幅大雪漫天、各种小动物在雪地里的画面。学生看着图,听教师用抑扬顿挫、富有磁性的声音朗读,仿佛也来到了雪地里,与各种小动物一起尽情地玩、画。由此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感染和吸引学生,用声音打动学生,唤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就可以富有感情地读,让阅读成为一件愉悦的事。
情境可以将学生带入与文本相关的意境中,使感情、思维随着情境的流动而涌动,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音形兼具的特点,创设相关情境,刺激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愉悦的情绪,让他们获得丰富、深刻的情感体验。
例如,一年级课文《小小的船》是一首儿童诗,语言生动优美。在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感受诗歌的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比如,教师利用课件为学生出示弯弯的月亮挂在天空、星星眨眼睛的图片,并配以轻柔的音乐来渲染氛围。学生随着音乐轻轻摇摆,慢慢地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坐在小船里,飞上蓝天……这样,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审美情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一年级教材中有很多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多以各种动物为主体展开叙述。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动作、表情。因此,教师可以将两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角色互换中感受动物形象,领悟故事中的道理。
例如,《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因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戴上壁虎、鱼、燕子、牛的头饰,朗读文本。在对文本内容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学生结合对语言的理解,创造性地配以动作和表情,将故事活灵活现地再现出来。只见一脸委屈的“小壁虎”不好意思地向“小鱼”请求:“小鱼姐姐,你能把尾巴借给我吗?”“小鱼”为难地说:“不好意思,我还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学生精彩的表演让教师和其他学生沉浸在故事中,意犹未尽。这样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不仅如此,学生在演、说、写的创作中,对文本的理解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群文阅读逐渐受到更多教师的重视,使学生的思维从单篇阅读的局限中解救出来。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思维的深度,能够多角度地思考、分析问题,实现高阶思维的培养目标。虽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升,但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合理引导,群文阅读同样会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绽放精彩。这就需要教师对群文阅读的性质、模式、意义等有充分的了解,从而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其核心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童话故事。为了让学生对童话体裁有充分的了解、发现童话的结构规律,教师可以开展主题为“走进童话世界”的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将课内外的童话故事进行收集、整理。例如,教师可以将带有拼音的《小壁虎借尾巴》《小猴子下山》及《卖火柴的小女孩》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分组读、跳读等,并用表格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童话故事的内容和结构。比如,《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向哪些动物借尾巴?《小猴子下山》中小猴子看到了哪些东西?《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根火柴?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群文阅读,可以避免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提升阅读效果。不仅如此,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归纳,学生会发现童话的写作规律——相同的情节多次出现。教师可以将之归纳为反复结构,并结合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明白这种结构用在童话中可以起到强调说明的作用。在学生充分了解这一结构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这一结构创编童话故事。学生不断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利用反复结构创编内容翔实、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如《小猴学艺》《小猪上学》等。就这样,教师通过群文阅读,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童话体裁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还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多得。
总之,阅读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要想扎实、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就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好阅读指导工作,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从而读出精彩、读出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