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卓裔
(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技能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渠道之一。如何在听说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语言运用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探讨话题之一。然而目前的听说教学课堂上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当;教学内容缺乏情景化和主题化;语篇主题意义挖掘不深;教学思维聚焦不足等。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如何在听说教学中克服现有弊端,引导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内化,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感知和感悟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实现语篇真正的价值导向,又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文章尝试通过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
教育领域中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最早是相对于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所提出的概念。1976年,美国学者马顿(Marton)和萨尔约(Saljo)针对只是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收知识的浅层学习,最早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Eric Jensen和LeAnn Nickelsen提出了深度学习路线(Deeper Learning Cycle,DELC)。该学习路线分为七个步骤: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获取新知识;深度加工知识;评价学生的学习。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结合英语听说教学的实践,尝试把听说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聚焦的环节:聚焦教学目标、聚焦学习理解、聚焦应用实践和聚焦迁移创新。接下来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2听说教程Unit 9 Only Losers Quit的部分教学内容为例,尝试对指向深度学习的英语听说教学进行探索。
束定芳(2011)认为,我们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体现了课标要求,是否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为了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需要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英语课程入手。合理恰当的教学目标是听说课有效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教学目标。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深度学习的开展需要学习者对新知识进行浅层次的学习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新知识,分析、综合新知识,形成新的整体,最后迁移运用解决问题。
在本教学环节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建立和主题新知的有效关联,帮助学生熟悉主题词汇,进入话题。然后再立足语境,完善对文本信息的建构,初步感知和思考主题。
1.搭建情景支架,建立有效关联
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是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步骤之一。创设真实的听说情景有助于激活学生相关主题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新知识的输入、内化和输出搭建平台。在听说课的认知环节,设置情景将对听说课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新课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抛出问题:What’s your dream about?What should you do in order to realize your dream?和学生交流探讨梦想这个话题来激活学生相关背景知识。然后通过让学生听一个访谈类节目的听力文本并回答相关问题来导入今天的主题:
①What’s the name of the program?Who is this program talking about?
②What was his dream in the early mid-1970s?What did people think of his dream?
③What will the man tell us about in order to succeed?
文本中提到当所有人都告诉他不可能成功时,这位电影制片人用行动证明了他的成功,并在节目中谈及为了成功我们所需要的决心和毅力。然后引导学生一起讨论:What else should the man need in order to succeed?这样既让学生感知了本节听说课的主题,同时又通过立足真实的语境,让学生们初步感知了克服挫折相关的词汇 determination,persist,ambitious,为后续学习环节扫清了词汇障碍,而且导入了本次听说课的主题——遇到困境绝不放弃。
2.立足主题语境,完善信息建构
立足主题语境,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帮助其建立信息结构,并为主题意义的进一步探究奠定基础。此教学环节是本节课的主体输入部分,包含了小对话、长对话和一个段落的听力文本,分别从不同侧面描述了不同人物在应对困境时的具体做法。听力文本在内容编排上有一定的层次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定梯度的听说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包括描述与阐释、与判断分析、内化与运用等,这是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主要是通过思考与寻找来解决答案在文本中的深层次问题,是体现深度学习的又一个过程之一。教师在通过引导学生对两个主听力文本进行信息的整体输入获取细节信息和感知主题后,引导学生探究两位主人公能走出困境的原因,以让学生自悟主题和探究主题,从而进一步深化主题。
1.分析主人公克服困境的原因,进一步探究主题
通过不断的追问引导学生对两位主人公走出逆境的其他因素进行思考归纳。
Student A:They both have confidence in themselves and they can persist.
Student B:Sometimes encouragement from others is quite important.
Student C:They are active and never lose hope.
引导学生概括两位主人公能走出困境的共同点:Try harder and never lose hope.
通过追问促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2.解读语篇标题,进一步感悟主题
标题又称为文眼,往往高度概括了语篇的主旨大意,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了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归标题,解读标题与文本主题意义的内在关联。首先教师抛出问题:What topic are we talking about in this class?Look at the title,why did the author use it as a title instead of“keep trying”?
本节课的所有听力文本都是围绕着一个关键词trying,为什么作者不直接采用Keep trying作为语篇的标题,反而用文本中的一个句子来代替呢?此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讨论后学生们一致认为:作者用主题句来作为标题一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要做强者的欲望——面对困境时只有失败者才放弃,强者是绝不会放弃的。二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面对困境时,要不服输,要坚持尝试一直到成功。
这是本节听说课的输出环节,是对文本知识的学以致用。布鲁纳认为,原理与方法的迁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迁移活动的聚焦在于“输出”,在学生进行语言分析、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从创造性思维角度生成个性化、条理化和结构化的内容表达。在本教学环节,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借助文本对话内容,通过迁移和创新,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价值体系。
1.Have a discussion
根据听力文本中所获取的关于如何走出困境的一些信息进行讨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当我们面临困境时,我们应该具备哪些必要的素质?
Student A:We should have the determination and we should persist.
Student B:We should never give up,even when things are difficult.
Student C:Try not to use the excuse and keep trying.
2.Have a debate
让学生就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困境,在班级内进行辩论,Only losers quit,but in our life there are all kinds of difficulties.And some of them may be impossible to overcome.So,should we quit or persist when we meet with all the difficulties?
让学生就听说课的话题展开辩论,既在真实情景中活用了语言,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辩论也让学生更明确了本节听说课教学最终的价值取向:Quitting is for losers and winners never give up.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在教师精心的教学引导下实现的。在指向深度学习的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充分的教学引导和主题引领,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过程。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学习环境,以挖掘语篇主题意义为起点,来设计各种主题探究活动,同时关注问题设计和主题意义的关联性和梯度性,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原有英语水平,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并留给他们充足的思考时间。关注他们对知识的建构、内化和生成过程,从而实现英语课堂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