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欢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学校,江苏南京 211800)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语文教师要针对阅读模块,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和对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阅读理解的信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如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刻板、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课堂评价、学生课堂参与感不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有效弥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足之处的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预习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前了解基础知识和主要内容,还能有效地锻炼课后独立学习能力,从而始终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掌握阅读要点,学习阅读技能。小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成熟的预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全方位制订阅读目标,设计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导学案,优化预习成果。
例如,笔者在教学《落花生》前,为学生布置了具体的预习任务。第一,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第二,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几件事情,分别是什么;作者对这些事情是如何分配笔墨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规划?第三,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花生怎样的美好品质?第四,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突出了怎样的主题?第五,你能解释本文的标题为什么叫“落花生”吗?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预习,形成良好的阅读思路,掌握文本的情感内涵。学生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在课堂上听教师重点讲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突破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需要对学习环境给予重视。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将没有生命力的文字转化成生动具体的画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联想提供良好的条件。
教师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法,在阅读课堂上应用多媒体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联想,从而更加精准、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对文本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时,笔者从互联网上搜索了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过泼水节的视频,以及电视剧《玉观音》中两位主人公在泼水节相遇的场面。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能够深入感悟文中文字构建的场景、作者诠释的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友谊。
教师也可以通过调动学生参与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笔者根据文中的动物形象,为学生准备了情境表演需要的蝌蚪、乌龟、鲤鱼、青蛙头饰,并将学生分成多个表演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文中的场景,并模仿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话,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
众所周知,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背景的拓展最好呈现在一节课的导入环节,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为学生接下来的有效阅读奠定基础。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导入犹如美妙的序曲,能够渲染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时,笔者先将课前搜集的有关曹冲称象的背景资料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将此作为课堂导入。接着,笔者结合幻灯片提问:“你认为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时,有的学生说曹冲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还有的学生说曹冲是一个敢于表现自我的孩子。这个问题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图解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思路,并提出了“等量替换”这一概念。接着,笔者为学生拓展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以及比利时小英雄小于廉撒尿浇灭导火索的故事,这样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在生活中,你们有遇到过什么难题吗?最后想到解决难题的方法了吗?”这一问题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应变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转变权威的授课方式,从课堂教学的主体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强调让学生以自主的方式参与阅读探究活动,并在积极的互动交流中,对文本的思路和内容进行深度学习。所以,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保证学生分组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中总结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笔者先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的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学优生、两名中等生和一名学困生;接着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以下问题。第一,阅读第一至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引起你注意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二,找出最能概括对小女孩评价的话。第三,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根火柴?每一次擦燃火柴出现的场景是怎样的?带给了小女孩怎样的感受?第四,文中“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一句出现了两次“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五,如果你在除夕夜的街头遇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对她说什么?在学生完成文本探究后,笔者会让每个小组派一名或两名代表发言,其余小组可针对其发言进行补充和更正。在此过程中,笔者认真做好记录,然后结合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教学,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评价是很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一个环节,但评价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参与点评过程,从自评或他人的评价中获得提升。
新课程改革提倡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落实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因此,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为教学评价提供充足的空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例如,学习了《自然之道》后,笔者首先安排学生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点评,让学生阐述通过学习《自然之道》有怎样的收获,以及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接着,笔者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从合作学习、课堂表现、创新意识、学习状态等方面进行相互评价,并生成小组《自然之道》个人学习情况表。最后,笔者在翻阅表格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学生再次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这样,一方面能够从整体角度帮助学生找到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对评价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的评价意识,帮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学习问题,并深化阅读理解。
对小学生而言,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也是快速吸收、内化知识的前提。因此,教师要针对阅读模块,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通过组织课前预习、营造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方法、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落实多元评价观等措施,对阅读教学进行全面优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阅读思维,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