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春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西双版纳 666100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精神内核的发展,古代 丝绸之路的精神是和平友好、包容开放、互利共赢、互帮互助[1]。而在当前,中国要进一步开放,就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实现共赢[2]。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带一路”在建设过程中,沿线各国合作交流也逐渐迈向新层次[3]。旅游开发指的是人们为了发掘、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致力从事的开拓和建设活动。旅游资源开发打造出优质资源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4],而对外汉语教师致力于打造优质课程,为“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提供语言服务,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一带一路”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中吸取经验。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运用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得到高度关注,跨文化交际活动越来越多,交际文化方面的知识不可或缺。张占一在1983年就提出了“交际文化”的概念,1995第一届跨文化交际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20世纪90年代有不少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专著成果涌现[5],其中为对外汉语教师所熟知的是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里采用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6]。对外汉语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管理工作中都无法避开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师必须要提高的综合素质之一。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到中国学汉语的留学生越来越多,汉语国际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旅游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中得到了大力发展,旅游开发需要进行文化交流,旅游文化融合与沟通的方式给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提供了鲜活的例子,也从中得到不少启示。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对外汉语教师在对跨文化交际活动要足够重视并且能够做充分的准备。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准备是打开跨文化交际成功之门的钥匙。从对外汉语教师入职后能够做到认真谦虚地学习跨文化知识并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思想上和态度上充分认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要充分地认识到和学生的每一次交流都是跨文化的交流,从而形成跨文化的自觉性。在接触学生之前,要对每个学生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还有相应国家概况[7],如果学生是老挝人,要了解老挝人的性格、习惯、交往礼仪以及人际交往的禁忌等等,对老挝的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当出现一个班级学生由来自不同多个国家的情况时,教师有必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国籍和相应的文化,同时认真地记录下来。在所有学生情况了解清楚之后,教师要进行不同文化的对比工作,尤其要找出相同和相反的地方。充分的准备能够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提供解决的依据。
要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第一,对教师进行跨文交际培训。每个学期组织对外汉语教师系统学习跨文化交际理论。四个学期为一个周期,每期学习不同内容。比如,第一学期培训《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关于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知识。第二学期培训跨文化交际策略。第三个学期根据实际工作中经常涉及的留学生国别,根据他们的情况探讨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第四个学期开跨文化交际研讨会,重点讨论工作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和解决具体方法。第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主要发生在课堂教学中,而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因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也至关重要。《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策略和文化能力四个方面制定培养目标。每个级别的目标中都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的描述,如四级的跨文化交际目标这样描述:“1.了解有关中国文化和所在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3.通过对所在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对比,加深对所在国文化习俗和思维习惯的客观认识。4.能积极地为所在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欣赏、相互提高做出贡献[8]。”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正确地选择文化依附,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给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教学之旅一个最好的开始。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文化依附,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妥善地解决文化依附问题能够避免一部分交际困境。教师在选择文化依附时会出现矛盾,从便于交流的角度,汉语教师可能会选择以学生群体的母语文化为依附。但就教学目的而言,无论是教学,还是交际的过程中,原则上师生都需要依附中国文化。学习汉语的外国学习者,为了更快地学会汉语并正确地理解、得体地运用汉语,在他们学习期间,特别是在中国生活期间,需要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课堂和活动是留学生了解感受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学习中国文化主要阵地,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并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9]。虽然做起来困难重重,但是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又如此紧密,可以说语言的教学无法绕过文化。如果忽视了文化依附这个问题,而是单纯地认为学生的母语或者通用语言英语是为了更好地和学生沟通,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汉语积极性下降。对外汉语新教师可以多交流多借鉴前辈的经验,在教学中多观察思考,顺利度过职业的起步阶段。
对外汉语教师要在交流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是促进教师成长最快也是提升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对外汉语教师在要多与学生交流,多组织课堂和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学生[10]。在课堂之外,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周末与学生一起去参观学校附近的景点,如果是留学生,教师可以主动组织参观景点的活动。在活动中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时间观念,是早到还是迟到。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人相处的方式。教师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可以对学生进行聊天式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结束后,对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真实跨文化交际案例的记录和分析,是对外汉语教师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方式。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对外汉语教师就职的高校组织了留学生夏令营活动,故事就发生在这位新入职教师与留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会上。接到学校通知后该教师心情很激动,这是她入职的第一次工作任务,也是第一次接触美国留学生。到了这天,由于没有准备,她不知道怎么和学生开始交谈,当学生走到她面前,很热情地跟她打招呼并说“你好!”时,她还在慌乱中思索怎么和学生开始交流,使用汉语还是英语。她回应了“Hello”。停顿了一段时间,想到了几个问题“你学汉语多长时间了?”“汉语难吗?”“你喜欢中国吗?”“你是哪国人?”使用语言是英语,没想到学生提议她使用汉语交谈。教师始料未及,然后开始说汉语。可是学生听不懂,于是教师只好问他会说什么。学生说:“我喜欢吃饭。”这句话幽默风趣,她夸赞学生说得不错。渐渐地,沟通基本顺利完成。在案例中发现了以下三个问题。问题一,学校通知教师有学生要来,教师应该做好要教学生的全面准备,但是该教师却想当然地认为这件事情很简单,没有把学生要来的事放在心上。这位刚刚入职的教师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第一次工作任务。问题二,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淡薄。文化依附的选择也存在问题。这样导致见面时的交流出现了尴尬的场面,让初来乍到的学生交谈的热情打了折扣。交谈刚开始时出现冷场的局面,不是一个很好的开始。问题三,教师状态太过于紧张。学生已经走到教师面前,教师还在自己的世界里紧张,没有及时地回应。
张江驰、谢朝武(2018)指出东盟合作旅游产业开发时可以从旅游市场合作、旅游企业合作、旅游产品线路合作构建体系。更新观念,充分利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多维度探索旅游合作路径。这些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跨文化交际需要创新思维寻找新的切入点。美食和旅游几乎为所有的人都喜欢的两大话题。在与学生交流交谈时,可以以美食作为开场,出于好奇和生活的需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对初级阶段学生教学时,学习与食物有关的词语,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接触到的中国食物,学生能说出食物名字的,就让学生来教班级其他学生,学生不能说出食物名字的,教师上课时讲解。这样既能增加学习兴趣,又能感受中国文化。一些文化中的刻板印象自然就在探索过程中改变[11]。
第二,跨文化交际需要创新形式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学语言的目的是交流和发展,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在整个过程中,跨文化交际如影随形。要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形式的创新不可少。在学习之前,做一个当地文化的体验活动。比如选择当地合适的旅游景点,师生一起去感受美丽的风景。在旅途中,组织留学生展示本国文化。让学生把自己国家有代表性的美食、歌曲、舞蹈等展示出来,学生会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12],那么在交流过程中就会注意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障碍也会减少。组织不同级别的学生交流。高年级的同学与低年级同学联谊。在交流过程中,高年级的学生能够帮助低年级的学生顺利完成异国文化适应[13]。
第三,跨文化交际需要充分利用当前信息技术革命的最新成果,依托网络平台的优势[14]。新冠疫情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让我们发掘了网络的潜力,一些方便工作学习的技术平台应运而生,比如钉钉、腾讯会议、腾讯课堂、ZOOM等等。对外汉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技术手段,增加交际双方的了解。
“一带一路”旅游的合作发展给沿线各国带来福利,各国文化在交流中碰撞,相互包容,互惠共生。对外汉语教师作为汉语的教授者,无时无刻不处于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各国联系的增多也给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更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完成。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师每一次与留学生接触的工作任务都会涉及跨文化交际。这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对跨文化交际有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在心理上和心态上进行调整,而且还要准备相应跨文化交际知识,借鉴同行的经验充实自己,弥补不足。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要注意交流交际策略,营造轻松欢快的氛围。教学活动中的文化依附的选择要以有利于目的语的学习为主。对外汉语教师应恰当选择文化依附,为学生更好地运用汉语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交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