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芳
近些年来,小学音乐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着教学的改革,小学音乐也在进行不断的革新,音乐教学方式越来越趋向于对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践能力的激发,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的提升,这些都能够在卡尔·奥尔夫教学法的指导下更好地实现,能在小学音乐中发挥更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必修课。语言诵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诵读指导,通过经典语言类诵读来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学生通过对语言知识的累积,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断句,进而掌握一定的断句技巧,逐步掌握节奏。
例如:在教学《三个和尚》歌曲时,这首歌曲的节奏感比较强,然而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这首歌时,他们所表现出的音乐节奏基础并不扎实,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完成教学预设目标,大部分的学生在节奏方面都欠缺一定的技巧掌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鼓励将《三个和尚》的小故事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先用诵读的方式,阅读这个故事,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有意地在朗读中突出断句和断点,逐步产生节奏感。而对这篇文章熟悉后,学生们再学习《三个和尚》这首歌曲时,很容易对歌词进行节奏的把握,学习更具实效性。
语言诵读是针对学生开展的一项比较简单的节奏训练活动,围绕着经典诵读的形式、范围,教师都可以进行及时的界定和灵活变化,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节奏变化规律,又能在语感、朗读等多个层面上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声势律动是指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音色,用身体进行一定的律动,从而更好地区分音色,夯实音乐基本功。声势律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最常见的是利用手脚的有规律拍打和身体上的有规律的摆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手、脚所发出的不同声音进行不同声部的划分,在引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音色辨别能力,夯实音乐基本功。
比如在教学《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这首歌曲时,借助于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歌词特点,歌曲中有很多的拍手、跺脚的动作,这些动作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声势律动的重要活动内容。课堂上,教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可以引导学生们根据节奏和歌词内容进行手脚的变化发声,在歌曲结束后,与学生们回顾整个歌曲的不同声部之间的变化特点以及声部之间的有效变化。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奇妙,拉近了与音乐的距离,从对音乐的陌生逐渐开始熟悉,不仅冲破了很多思想上的束缚,更在内心感受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转变,这也是卡尔·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内容体现。
每个学生都有着对音乐的不同感受,这些感受是真实的,是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音乐感受的激发,通过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声势律动的训练,使学生们能够真正地探索出不同声音,区分不同的声音,强化对音乐的认知。
卡尔·奥尔夫乐器演奏是卡尔·奥尔夫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的特点也非常鲜明。教师可以利用卡尔·奥尔夫乐器演奏在课堂上组织活动,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编演,以小团体合唱为主要课堂活动形式,针对学生的声音特点,将学生们分为不同的声部,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声部的音乐特色,实现对音乐声部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充分发挥卡尔·奥尔夫演奏乐器的实际效果。
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在教学过程中,这首歌曲可以采用合唱的形式。课堂上,教师将学生们分为不同的声部,第一遍,教师弹奏电子琴,学生们先倾听歌曲,熟悉歌词。第二遍,学生们开始尝试着哼唱,跟随着节奏,将歌词试唱出来。第三遍,教师开始有针对性地教学节奏和音调,学生们熟悉后,第四遍,教师开始指导学生们在演奏乐器的带领下进行歌曲的演唱,区分不同的声部,先分别进行演唱,演唱结束后再进行合唱。整个演唱的过程中,学生们在乐器的弹奏伴随下,逐渐地熟悉了不同声部的音乐变化,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真实魅力。
声部结合不仅是音乐上的结合,也是学生相互间的一种默契配合,这种配合促进学生们彼此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整体上获得提升。应用卡尔·奥尔夫乐器演奏的方式,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也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团队的合作,提升了能力。
卡尔·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学科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指导意义很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掌握音色、节奏、声部,能够进行实际应用,从而实现对音乐素养的更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