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颖杰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在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该将全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体系构建起来,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将体育课开齐开足,引导学生在锻炼中增强体质、享受乐趣并健全人格。在此背景下,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融合便受到了更多学校的重视,高职院校也应该响应号召,将职业知识技能教育,以及思政教育、体育教育等工作同步开展起来,共促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时代发展下,我国的国际化程度在提升,社会中的多元文化蓬勃发展。即使学生们身处校园中,思想观念也会难以避免地被多元文化所影响。在高职院校,很多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够完善,自身的自制力也比较差,因此要对他们将思政教育加强,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政治观[1]。在我国教育中,德育属于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在体育运动中,强调的让、恭、义和仁等体育精神和规则制度,它们的本质便是一种道德教化。此外,思政教育属于系统、长期的一项育人工作,而学生群体的思想也在随时代不断变化。所以,教师应该将教学的传统观念及时改变,主动承担思政教育的教育责任,这不仅属于高职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也属于社会发展向高职教育所提出的一种新要求。
长期以来,国内教育强调素质教育、人本教育,全部教育活动均围绕学生成长而进行,所以育人属于高职院校关键的课题。从此角度可知,体育教学应该成为思政教育内的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时,体育技能的训练,对学生人格的塑造等等,都和思政教育内的内容有一定一致性。在体育运动内,所蕴含的竞争文化、社会文化等等,决定了它可以变成思政教育内的关键载体,能向思政教育顺利提供物质资源、精神资源[2]。与思政教育的理论化教育等形式不同,在体育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其积极性,最终实现理性、情感的统一教育,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以及知行合一。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将传统教育内出现的弊端解决掉,消除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的机械化发展,国内进行了课程改革,将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引入了进来,确定了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在此背景下,各阶段教育积极将新课改的制度落实,要求教师对新课改的要求进行学习,将教学的传统方法改变起来,便于素质教育的推进。而在体育课程内,思政教育的融入,有利于营造给学生思政学习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学习,实现知识外化及内化的互相统一。这一过程能将素质教育所提要求充分满足,实现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目标,推动了传统教育的改革创新。同时,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利于体育教学顺利形成良好体育文化,为学校发展带来一种新的思路,帮助学校积累经验,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由此可见,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属于新课改下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在体育教学中,受一些传统观念所影响,很多教师、学生会认为,体育教学只是为了带领学生锻炼身体,使其身体素质水平有所提升。但实际上,体育教学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也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使其学习生活更有趣味[3]。同时,体育教育的开展,也有利于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公正、公平等原则,将体育的竞技精神发扬出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锻炼其意志力,提高其团结合作等意识,发展人文素养。上述种种目标,都有利于有效开展思政教育,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多样的教学资源。
在体育课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培养不放弃、不抛弃,乐观向上及积极进取等良好精神心态,树立其健康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4]。与思政课堂相比,在体育课中对思政教育的理念进行融入,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让体育教学显得更为丰富多彩,更受学生青睐。因此,学校应该将教师的教学认识提升,使其看到体育课程内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促使思政教育的意义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
在部分学校中,体育教育、思政教育一样不受学校的重视和关注,这会影响两者的有效结合。对学生来讲,他们往往对毕业后的就业更为重视,所以对专业技能及知识的学习会更为关注,但没有积极进行思政教育、体育教育方面的学习。很多学生对思政教育有片面的认识,认为它对自身的未来就业、未来发展没有较大影响及作用,很多时候将思政课程的学习当作应付考试的任务。同时因为教师会在教学中持有传统理念,以单一的授课方式进行教育工作,由教师示范给学生体育技能,由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在讲课时未曾将思政教育融入进去,这也影响思政教育、体育教育的融合。为改变现状,教师应该将思政教育的融入工作充分重视起来,积极进行思政教育的学习,主动将体育精神、爱国情怀等内容渗透进教学中,结合实际实现思政教育、体育课程的融合。而在学校方面,应该将思政教育、体育教育的融合重视起来,组织体育、思政学科的教师成立教研小组,对体育课程内的思政教育方法进行研究,以此促进两者的融合,充分激发学生对思政学习的重视,保障他们能主动积极参与思政学习。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应该对体育课程内蕴含的各种思政元素进行深入分析。在很多体育比赛中,不仅包含体育技能方面的比赛,比赛也属于运动员们对精神面貌进行展现,代表并展示国家形象的一种途径,有利于运动员提高自豪感及成就感。在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可以积极进取并且努力拼搏,以良好状态去发挥个人能力,最终赢得比赛的理想成绩,这其中体现了运动员的优秀精神面貌,也树立了其光辉形象。而在体育课程中,其中的思政元素比较丰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展示给学生一些图片、视频等类型资料,使得学生在多媒体资料的观看中,身临其境般地感受竞技比赛内运动员的崇高精神,这有助于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爱国精神,促使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以及思想观念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教师有着教书育人这一重要使命和责任,应该将自身的工作态度端正起来,正确树立教学的观念,了解到体育教学不仅应该带领学生对体育技能及知识进行学习,也需要引导他们对思政知识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在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提升道德品质,顺利实现育人目标[5]。因此,学校应该对教师做好培训教育,将其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使其对教学提高认识,秉承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去进行培育工作。而在体育课程内融入思政教育前,教师应该认识到体育教育的意义,对体育教育具备的职能作用有明确认识。对一些教师来讲,他们没有深入地认识体育教育,欠缺一种良好的育人意识,为改变现状,教师需要在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水平做好客观的评估分析,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活动的策略方案进行设计,将体育教育中的育人特质充分表现出来。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观念渗透,有利于学生改变对思政教育的普遍认识,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理解。在以往的思政教育中,因为理论知识显得比较宽泛,其中的知识内容更为复杂,教育模式也显得更为单一,所以更多学生会抵触思政课程的学习。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学生看到思政教育的实用性、重要性,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政学习,调动了学生思政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无形中将学生的学习观念及时改变,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了解思政理念,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其次,体育教学并不局限在课堂上,也包括一些课外教学,如早操活动、体育比赛等等,其中也蕴含了很多思政教育的元素。所以,在融合思政教育、体育教育的时候,教师要看到思政教育在课外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价值,在课外活动的组织中主动寻找各种教学资源,将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起来,便于思政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顺利渗透。在学校方面,也应该将课外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营造起来,营造积极向上的一种体育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
在早操、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应该将思政教育灵活地组织起来,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也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政品质、身心素质。在学校方面,应该合理配置教学的设备设施,完善教学场地,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创造一种有助于教学的良好环境条件,打造积极的体育文化,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促使学生看到体育学习的魅力和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针对于学生实际学习的表现做好评估非常关键。而在实际评估中,一般需要评估学生技能、知识的学习状况。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将教学的传统评估模式改变起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如评价其爱国意识、体育技能和学习态度等等,以全面评估,为思政教育、体育教学的融合奠定基础。同时,学校还应该将思政教育的评估体系完善起来,使得校内师生都能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在最后,在评估学生学习的表现时,教师应该客观评价学生的具体表现、身心素质,这有利于将体育教育的育人目的顺利体现出来。
在体育教学中,将思政教育融合进去,有利于为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拓展思政教育的途径。在高职院校中,为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体育教师应该看到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可行性,结合教学实际,建设有体育教学特色的思政教育渗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