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苏雅
数学思想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而在当今的教学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面临着课堂效率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低迷的困局。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总结升华,在教学中运用数学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减轻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更为理性和正确的认识,重新恢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从而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在数学知识体系中有着大量的抽象性的知识,而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在学习上偏科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使用“数形结合”这种数学思想,将原本抽象的内容以具体的图形直接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增强数学知识的直观性,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更好地促进数学课堂的进行。
比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时,首先,为了让学生能够区分每种图形运动后的特点,教师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些图形经过或是平移,或是旋转后的情况,并着重给学生标注出图形的运动轨迹。其次,教师让学生根据观看的多媒体演示,自己试着说出前后两种图形有哪些特点,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总结,变化成数学语言。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得到的平移等运动的特点找出生活中有哪些实物符合这些特征,有的学生说我们的门是运用了轴对称的原理,有的学生说传送带是根据平移的知识创造的,有的学生说风车使用了旋转的知识等,很好地学到了这节课的重点。
在数学学习中,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死记硬背,但这只是暂时性记忆,学生远没有真正地认识所学的知识。所以这就需要教师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地将所学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计算量或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倘若此时学生还是像平时一样按部就班学习、计算,必定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取得的效果还十分有限。所以想让数学课堂效果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想让学生学得快、学得好,教师可以试着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在教学中融入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方便学生的理解、学习。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教师给学生讲解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熟悉、练习公式的使用。接着,教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并让学生计算出其体积。由于学生所学只是规则图形的计算,所以学生对这种问题没有任何头绪。教师则引导学生用一块橡皮泥捏成和给定图形一样大小的形状,然后将橡皮泥再次捏成一个规则的正方体或者长方体,这样自然很容易就计算出了该物体的准确体积。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还提出了第二种方式,如可以将这个物体放入一个透明的长方体容器中,先测量出没有放入前的水面的高,再测出放入后的水面的高度,最后用体积公式计算,可见学生已经接受了这种化繁为简的思想。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没有太多的耐性,所以此时对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进行简化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化繁为简这一思想,更像是一位透明的教师,帮助学生以更简单的方式学习数学,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学懂、学会。
类比思想更多的是通过不同事物的相似点,从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从而易于人们对该事物的认识。而这种方式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也就是教师要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性,通过前面学习的知识的特点,从前后两种知识的相似处出发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习得更为透彻,更好地使课堂的效率问题得到保障。
比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有哪些?”学生们一致回答:“条形统计图”。接着,教师再次提问学生:“那么谁能告诉我条形统计图是如何统计数据的?”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就引出这节课的知识点—折线统计图,并提问学生:“根据刚才复习的条形统计图以及这节课统计图的名字,你们觉得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有的学生说:“既然是叫折线统计图,应该是不规则的一条线吧”;有的学生说:“折线应该能更好地看出走向,也能像条形统计图一样,一下子就知道了具体的数据,很清楚”。学生已经根据前面的知识猜出了大概,最后教师再详细地给学生讲解折线统计图的具体特点。
类比思想的运用,正是利用了教材知识前后联系的这种特征,既可以让学生及时地复习学过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更好地理解,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数学体系,而这种思想对于课堂、对于学生都是极为有利的。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原来一味强硬式的教、不求甚解的学的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式。要想保证课堂效率的高效性,让学生真正学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要进行改变,而数学思想走进课堂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