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玉霞
新疆电影多指反映新疆各族人民生活的故事片。从1955 年第一部新疆电影《哈森与加米拉》诞生到如今,除却“十七年”新疆电影掀起的观影热潮外,上世纪80 年代是新疆电影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新疆电影量多质优,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佳绩,打造了新疆电影的品牌,使得新疆电影成为中国电影领域一道靓丽的风景。本文专述新疆电影品牌的形成。
第一部新疆电影《哈森与加米拉》海报
1955 年第一部新疆题材的影片《哈森与加米拉》拍摄完成并上映,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哈森与加米拉》的巨大成功,让全国艺术家都看到了新疆民族题材具有的巨大潜能,于是新疆与内地一些影视创作单位开始关注新疆题材影片。从1955 年至1962 年,新疆电影制片厂独立或与其他影视制作机构合作,拍摄了《两代人》《沙漠里的战斗》《阿娜尔汗》《绿洲凯歌》《黄沙绿浪》《远方星火》六部影片,由此掀起了拍摄新疆电影的热潮。1962 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经典的新疆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更是引起了观众对新疆题材影片的极大兴趣。虽然这些电影在当时普遍受到好评,但是由于拍摄的电影数量有限,综合影响力还不够大,所以“新疆电影”的品牌并没有形成。
1966 年至1979 年,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新疆电影创作进入了停滞期。直到1979 年,天山电影制片厂才又重新创作新疆电影。在创作激情被压抑了十几年后,新疆的电影艺术家以厚实的生活积累和饱满的创作热情投入新疆电影的创作之中,他们从创作题材、叙事策略、思想主题、文化内涵、拍摄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创作出了一系列颇有影响的影片,其中多部影片在国际国内获奖。如:《向导》于1979 年被文化部评为优秀影片;《不当演员的姑娘》获文化部1983年优秀影片荣誉奖,并于1985 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上获优秀影片奖;《买买提外传》获1987 年广电部优秀故事片奖,1988 年获第8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1994 年获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故事片二等奖;《西部舞狂》1989 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节故事片汇展纪念奖;《男子汉舞厅的女明星》1991 年在首届黑龙江第三届哈尔滨冰雪节电影艺术节“冰雪杯优秀影片评选”中荣获“冰雪杯优秀奖”。这一时期新疆电影不仅屡获大奖,而且在国内乃至国际都赢得了声誉,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佳的局面。“新疆电影”的品牌由此形成。
关注新疆电影的人普遍认为,20 世纪80 年代天山电影制片厂全面走向辉煌是因为广春兰导演的功绩,但是笔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诚然,在新疆电影的发展史上,广春兰导演功不可没,截止目前,新疆电影人的成就还没有超过广春兰导演的,她在这一时期共创作了15 部新疆电影,虽然不能说她的这些电影部部都是精品,但是,绝大部分赢得了票房与社会反响双丰收却是不争的事实。广春兰导演这一时期创作的新疆电影无疑为新疆电影品牌的形成增加了最重的筹码。但是笔者认为广春兰导演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深层的原因是天山电影制片厂这一时期的创作原则发挥了巨大作用。天山电影制片厂千方百计将广春兰导演从南京请回来,表明了天山电影制片厂爱惜人才、重视人才,这无疑也体现出了天山电影制片厂的战略眼光。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天山电影制片厂制定了符合“新疆片”发展的创作原则。当时的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张昆山明确指示:“我认为所谓‘新疆片’是一个形式和风格的概念,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和追求:一、鲜明的地域特色,雪山、冰峰、大漠、高原、牧场、山峡、盆地等;二、浓郁的民族特色,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建筑、服饰等;三、别具一格的新疆音乐、舞蹈;四、各族人民能歌善舞,少数民族演员特有的形象和表演才能。随着‘新疆片’的不断生产,我们相信这种探索会不断深入,而探索的不断深入,必将导致更高水平的‘新疆片’的产生,‘新疆片’在中国影坛应有它自己的一席之地,必将成为祖国电影百花园中一朵奇丽的鲜花。”①可见,当时天山电影制片厂确定了依靠新疆本土元素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新疆片”的创作原则。这一创作原则的制定是务实而明智的,它既规避了天山电影制片厂当时在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弱势,又巧妙利用了观众对新疆丰富的自然环境、多彩的民俗风情,特别是新疆绚丽歌舞的向往来打造新疆电影品牌,避免了创作上的盲目无序,使得创作导向更加明确,创作力量更加集中,为“新疆电影”品牌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确定了新疆电影品牌的创作原则后,天山电影制片厂的电影人在创作之路上进行了多种探索,最终打造出了新疆电影品牌。下面谈谈打造新疆电影品牌的创作路径。
电影《不当演员的姑娘》剧照
20 世纪80 年代,是交通旅游并不发达的年代,广大观众对新疆的奇山异水、多彩民俗以及绚丽的歌舞是非常有兴趣的,通过电影逼真生动地展示这些新疆元素,非常精准地抓住观众的好奇心理,讲述精彩故事,奠定了新疆电影成功的基础。在拍摄新疆电影的过程中,广春兰导演深谙此道,她对新疆土地饱含了深情与爱意,将新疆的本土元素利用到了极致,新疆这片贫瘠而多彩的土地,在广春兰的心目中不仅仅富有生气,更富有活力与美感。广春兰导演以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感悟新疆独特的自然美,然后通过各种电影艺术手段,赋予新疆的山山水水以灵性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如《男子汉舞厅的女明星》《不当演员的姑娘》《神秘的驼队》《买买提外传》等。在她的电影中,自然风光不仅仅成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增强了画面的美感,而且参与到电影的语义表达之中,深化了影片的主题、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且影响了电影的整体风格。为了使《神秘的驼队》新疆风情更加鲜明,广春兰导演强化了沙漠对影片整体意境的营造。她说:“我们的影片可以在新疆这块巨大的驼色大地上拉开一幕幕奇特的、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惊心动魄的战斗画卷,使人感到清新、感奋。”②正因为广春兰导演充分发挥了电影造型的作用,在《神秘的驼队》中,对新疆独特地域环境进行了特殊化的处理,使得新疆独具自然美的驼色沙漠具有了形象化、象征化意义,同时视觉造型“驼色沙漠”有效地参与了叙事,不仅更好地为塑造人物形象、升华主题服务,而且使得故事呈现出一种独有的西部情韵。片中那连绵的驼色的沙漠,既使得影片充满了一种神秘诡谲的气息,而且使得整部影片显得深厚而庄重,增强了影片的代入感。影片《不当演员的姑娘》对自然景观的运用也具匠心,如玛依拉第一次出场时,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绿意盎然的树林,玛依拉的歌声缭绕在树林中、飘荡在白云下,营造出一种仙乐缭绕的情境。在优美动人的歌声中,一袭红裙的玛依拉从树林中缓缓而出,很快就消失了。在这里,葱茏的绿树、红色的身影与歌声相互映照,玛依拉充满朝气、鲜活美丽的形象就印入了观众的心中,强化了人物形象的审美表现力。由此可见,在这里自然美景不仅仅成为故事讲述的发生地或者背景而存在,而且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增强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广春兰导演的新疆电影,这一时期《向导》等其他新疆电影在展示新疆的自然风貌方面也表现突出,独具风韵,深受好评。
除了利用新疆独特的自然景观,广春兰导演对新疆的歌舞元素也非常痴迷。著名学者戴锦华评论广春兰导演的新疆片类型是“少数民族特色的‘歌舞片’”,笔者认为这种描述虽然对广春兰导演作品的评价不够准确,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但却也说出了广春兰导演电影的一个共性特征:每部影片都或多或少运用了新疆的歌舞元素。有些影片中歌舞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元素,这些歌舞融入到影片的故事情节中,在影片的主题表达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最具典型的作品有《不当演员的姑娘》《西部舞狂》《男子汉舞厅的女明星》《买买提外传》等。在拍摄这些影片的过程中,广春兰导演避免了先前某些歌舞故事片中歌舞与电影游离的弊病,极力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与歌舞紧密融合。她在拍摄《不当演员的姑娘》时非常重视歌舞元素,将新疆歌舞与情节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融为一体。如“阿米娜在联欢会上跳的《欢乐果园舞》,本身就是一场戏。舞蹈情绪和动作设计,舞曲节奏和唱词内容,都围绕阿米娜急切寻找玛依拉的情节展开,那些富有强烈内心情绪的形体动作和神态的变化,完全是为了渲染她见到玛依拉时超乎常态的‘兴奋’,通过这个异常的心灵颤抖暗示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的悬念。”③而考场中,玛依拉“迫于形势”扮演赛乃姆所表演的歌舞成为了戏剧冲突的核心篇,把剧情和人物关系推向高潮。而影片结尾的大型舞剧《明月》,是全片的高潮,也是舞剧的高潮。广春兰导演曾说:“编这个舞剧时,我的要求非常明确:调动一切手段,把这个舞剧变成美好感情的赞歌。一切为了玛依拉那一声喊‘妈妈’——人类的强音。为编拍、剪辑合成这个舞剧,我们反反复复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舞剧表现人物、情节,成为整个影片的有机组成部分。”④正因如此用心,影片《不当演员的姑娘》大获全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总之,正因为这一时期新疆电影充分运用新疆元素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新疆风情,深深吸引着观众,为新疆电影赢得口碑和社会影响力,也使得新疆电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不再是纸上谈兵。
20 世纪80 年代新疆电影的发展推行了“类型化”的发展之路。当然这一时期新疆电影类型化模式并不完全与美国“类型化”模式相同,而是充分运用新疆元素与类型片模式结合,然后进行改造创新,打造出富有新疆特色的类型片。如“西部片的环境造型是这一类型作品(西部片)的重要角色,它凸显牛仔面对的荒芜自然环境,也隐喻着他们建立法治和文明时的艰难境遇。随着这一类型的发展,风格化处理的环境造型成了电影重要的‘有趣味的形式’。”⑤广春兰导演抓住“西部片”环境造型这个关键要素,对新疆的沙漠、戈壁等进行艺术化处理,营造出荒凉辽远、神秘诡谲的故事环境,将惊险、悬疑、恐怖的故事置于新疆西部环境之中,使得这个故事自然呈现出“西部片”的情韵,然后再对故事的叙事进行类型化改造,创作出独具新疆特色的“西部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85 年广春兰执导的第四部新疆电影《神秘的驼队》。在这部电影中,广春兰将新疆西部奇崛怪异的自然景色与影片神秘惊险的情节融合,广春兰导演谈到这部影片的创作契机时表示:“《神秘的驼队》这个剧本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就是我在新疆大地感受到的强烈的‘西部’味儿的汇集和提炼的过程。”⑥广春兰导演将新疆西部大沙漠、山谷、荒野的故事背景,独具西部风情的景致与传奇惊险的情节、神秘莫测的人物关系融合,产生了奇特的效果。营造出独特的“西部片”的情韵。同时广春兰导演在人物塑造方面也进行了“类型化”的改造,将“孤身抗暴的牛仔和试图建立或维护法制的警察”这类人物形象改造成解放军侦查员,将邪恶的歹徒改造成暗藏的特务。在叙事模式上沿用了“西部片”的二元对立的方法来表现矛盾冲突,故事结局虽然依旧是“邪不压正”,正义的一方取得胜利,但由以前“除暴安良”的英雄的胜利改为了人民解放军歼灭暗藏“敌特”的胜利。由此可见,《神秘的驼队》是对“西部片”的一种新疆本土化的改造,在人物类型、环境处理、矛盾冲突等模式上借鉴了美国“西部片”,同时广春兰导演又充分利用了新疆独特的自然环境,强化了新疆独特的地域风情,通过电影的视听艺术,深入心灵,渗透着一种神秘变幻而又令人恐怖的“西部味儿”,增强了故事的情境化效果与影片的代入感,使得影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在吸收与借鉴中创作出独具新疆特色的“西部片”。
除了新疆特色“西部片”外,这一时期天山电影制片厂还创作出了独具新疆特色的“歌舞片”和“喜剧片”。
“歌舞片”又被称作“音乐歌舞片”,是类型片中最常见也最经典的一种电影类型。“音乐歌舞片是以音乐舞蹈为观赏的主要兴趣中心,令音乐舞蹈进入叙事并成为叙事模式中重要因素的类型电影。”⑦广春兰导演将新疆歌舞运用到新疆电影之中,创作出好几部新疆特色的歌舞片,如《不当演员的姑娘》《买买提外传》《西部舞狂》等,在这些影片中,音乐舞蹈不仅仅成为叙事模式中的重要因素进入了电影叙事,而且利用新疆歌舞元素和歌舞演员表演的魅力,将新疆的歌舞元素通过电影重塑,使情节与歌舞水乳相融,歌舞的神韵与人物形象气质吻合,形成一种独有的审美艺术观念。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艺术创作追求,广春兰导演孜孜不倦地将新疆歌舞精神气韵融入新疆“歌舞片”之中,使得新疆特色的“歌舞片”呈现出一种炫目的神韵,深深吸引着观众。广春兰导演拍摄的新疆特色“歌舞片”——《西部舞狂》就是鲜明的例子。广春兰导演说:“《西部舞狂》就是要通过展示西部边陲群众文化阵地的新人、新事、新歌、新舞、新的人际关系,热情地赞颂新疆社会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进步,给人以祖国安定团结、边疆蒸蒸日上的安定感和希望。”⑧因此在这部影片中,从题材的选择到情节的设置,乃至于人物形象的定型都是围绕着舞蹈而展开的。《西部舞狂》可以说是一部“以现代歌舞气氛为主要内容的歌舞情绪动作片”,广春兰导演的创作目标“塑造的是在群众文艺大舞台上以现代气息闪闪发光的具有强烈萌动意识的人物群像”。⑨在情节设置上,把他们结为一体的是他们对文艺的共同爱好,诸如成立乐队、参加文艺比赛等,这种情节设置显然为歌舞表演留出了充裕的空间。为了使影片中歌舞光彩熠熠,广春兰导演在角色的设置与事件的安排上也匠心独运,“男主角是歌星,女主角是舞星,未来的歌舞片一定光彩夺目。”⑩在影片叙事结构的安排上,影片采用双线结构,而且这两条线索都围绕着歌舞展开,影片的主线是“赛阿西乐队”队长、流行歌曲演员亚森和现代舞明星帕哈尔饭店的副经理帕霞在爱情和事业之间的矛盾纠葛,影片的副线是内地到新疆巡回演出的汉族霹雳舞高手李三与新疆维吾尔族霹雳舞高手居来提三次激烈的“查舞”比赛。双线故事中都有大量的歌舞需要融入到影片之中,真正实现了歌舞与故事情节的融合,每一场歌舞的安排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避免了歌舞被单纯“观赏”而游离于影片整体的状态,使得整部影片呈现出“舞遍天下之势的情态”,为影片主题的升华、人物形象的塑造发挥了极好的作用。正是因为广春兰导演将新疆的歌舞元素运用到了极致,所以这一时期广春兰导演的这些新疆特色“歌舞片”蜚声中外,在中国电影之林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为新疆电影品牌的形成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电影《西部舞狂》剧照
在类型片中,还有一类电影就是“喜剧片”。对喜剧这一词语的定义和理解颇为多样复杂。《电影艺术辞典》中的定义是:“以产生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⑪《辞海》中对戏剧中喜剧类型的定义是:“一般以讽刺手法嘲笑丑陋落后现象,从而肯定美好、进步的现实或理想为主要内容。”⑫虽然,喜剧的定义与概念不尽相同,但喜剧片通过引人发笑的方式来表达某种人生观却是毋庸置疑的。从形式上看,喜剧片的创作追求和观赏效果都统一于幽默,从观众的反应来考察,就是笑。郝建认为喜剧无模式,他说:“喜剧是一个手法、结构等元素形态极丰富多样而很难列出其规范的电影类型。”⑬所以“喜剧片”的关键点就是幽默,引人发笑。新疆维吾尔族具有热情奔放、活泼开朗、诙谐幽默的性格特点,他们具有天生的喜剧表演天赋。广春兰导演善于发现并挖掘他们身上的喜剧表演天赋,她努力选取素材,利用各种叙事策略,将维吾尔族的喜剧天分发挥到极致。她在《买买提外传》的导演阐述中谈到:“我早就看中了喜剧样式电影的魔力,早就明白了喜剧里,人们从笑中得到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思维的张力。”⑭因此,打造出独具新疆特色的“喜剧片”成为广春兰导演的目标之一。广春兰拍的很多新疆电影都有非常丰富的喜剧的桥段,如《不当演员的姑娘》《男子汉舞厅的女明星》《西部舞狂》等都有“幽默”的喜剧元素,但这些影片并不是她最具代表性的新疆特色“喜剧片”。《幸福之歌》《热娜的婚事》和《买买提外传》可以说是广春兰导演新疆特色“喜剧片”的代表作。如《幸福之歌》讽刺了办事拖拉、对任何事情都满不在乎、缺乏责任心的青年工人克里木。影片巧妙设置一系列“错位”情节,让克里木在故事的发展中洋相百出,尴尬难堪至极,最终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广春兰导演将《买买提外传》称为“西部个性喜剧”的尝试之作。影片安排了“结婚”选取一个体面的伴郎这样一个桥段,运用“真假身份”错位的叙事模式,展示了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尴尬无奈而又洋相百出的窘态,揭示了何为真正体面,塑造了一个具有时代新貌的小个体户形象。影片中搞笑的情节和场景深深吸引了观众,“寓教于乐”的效果极佳。影片除了歌舞大放异彩,演员木拉丁·阿不力米提夸张的肢体动作、善于表现的神情都很好地展示了人物幽默诙谐、乐观热情的性格特征。基于木拉丁·阿不力米提出色的表演,《买买提外传》这部影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当年获得了“金鸡奖”特别影片奖。这部影片也为木拉丁·阿不力米提赢得了“天山升起的新星”的荣誉称号,让他走进了全国观众的心中。
众所周知,“类型化电影在形式上注意对观众趣味的认可,注重模仿既成的艺术经验。”⑮所以,在电影创作中,走“类型化”之路已经取得的经验,无疑给新疆电影创作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一时期天山电影制片厂能够借鉴“类型片”的创作经验,并将其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不惧失败、勇于创新的创作精神,使得这一时期新疆电影佳作频现。
20 世纪80 年代天山电影制片厂制定了利用新疆元素发展“新疆片”的创作原则,为新疆电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疆电影人充分利用新疆本土元素,结合电影“类型片”的特点,将新疆元素运用到极致,力求使“类型片”的叙事模式与新疆元素融合,创作出一大批深受大家喜爱的新疆特色类型片,创造出新疆电影繁荣的局面,“新疆电影”的品牌终于确立了起来,在国际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今,新疆电影虽然也在国内屡获大奖,如《大河》《梦开始的地方》《真爱》《远去的牧歌》等,但却并没有产生如上世纪80 年代那样广泛的影响。尽管今天的电影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20 世纪80 年代新疆电影品牌的形成是否能为今后新疆电影的发展,乃至区域电影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张昆山.回顾与展望.天山电影报.第二版1986(5)天山电影制片厂资料室内部资料。
②广春兰.〈神秘驼队〉导演阐述.天山电影制片厂资料室资料,第1 页。
③广春兰.〈不当演员的姑娘〉导演阐述,天影厂《不当演员的姑娘》艺术档案(1983),第2 页。
④广春兰.〈不当演员的姑娘〉导演阐述,天影厂《不当演员的姑娘》艺术档案(1983),第3-4 页。
⑤郝建.类型电影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 月第一版,第65 页。
⑥广春兰.创作的激情.中国电影家协会.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第五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探讨会文集[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14-17 页
⑦郝建.类型电影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 月第一版,第327 页。
⑧广春兰.劲歌狂舞赞新疆.[J].电影通讯,1989 年第5 期,第2 页。
⑨天影信息(1988),天山电影制片厂内部资料。
⑩广春兰.劲歌狂舞赞新疆.[J].电影通讯,1989 年第5 期,第3 页。
⑪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年版,第16 页。
⑫辞海·艺术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年版,第76 页。
⑬郝建.类型电影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 月第一版,第362 页。
⑭广春兰.〈买买提外传〉导演阐述,天影厂艺术档案(1987 年7 月),第2 页。
⑮郝建.类型电影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 月第一版,第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