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洁
南阳市农村公路管理处 河南南阳 473000
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企业内的社会保障对人力资源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保障是国家主导的保险系统,良好的社会保障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工作效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因此,有必要对社会保障对人力资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水平的对策,有利于企业招聘与吸纳优秀人才,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或丧失劳动收入时,能从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从社会保险的项目内容看,它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这三个特点。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社会保险项目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全体劳动者,资金主要来源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的缴费,政府给予资助。依法享受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新常态的背景下,对人员科学有效的分配是这个时代必不可缺的技能,新时代要求我们注重人才的培养,对人事管理的要求也就更高。而只有人员的管理,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撑没有办法实行这种人事管理。我们在加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时候,不要只埋头苦干,闭门造车,我们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较其他国家可能还有差距,这就要我们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完善自己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1]。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隶属于薪酬的福利范畴,通过保险形式进行运作,是对因年老、伤病或失业等丧失劳动能力和工作机会的劳动者进行的经济补偿。所以其对于员工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员工是企业的重要构成,企业必须采用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员工的工作自觉性才会提高,企业才能稳定的发展。而良好的社会保障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况且当下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转型升级,劳动力结构也在随之改变,社会保险也已十分普及,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保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2]。
首先,从社会方面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推动,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快速地进入市场机制,推动地区性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其次从公司企业层面来说,它是员工的福利保障,让员工在公司中有获得感,因此,做好员工社会保障能够有效地促进员工的生产积极性,让员工将更多精力和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同时这种制度所带来的凝聚力还会层层上传,让企业员工队伍更加稳定,并吸引更多优质人才为企业增添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综上所述,不管是从社会发展层面还是企业管理层面,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有效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不仅能合理配置市场人力资源,还能积极有效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要想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水平,需要健全企业社会保障管理制度,保障社保服务的质量,从而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健全社会保障管理制度,首先,应建立健全的人才选拔制度,将应聘者的简历进行仔细的筛选,避免出现简历资料与实际业务能力不符的问题,同时专业的社保管理人员应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完善社保工作管理制度,保障社保工作能够按照规章制度有序的进行,及时解答员工在工作时遇到的有关社会保障的问题,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减少员工在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其次,相关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员工管理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科学设定岗位,能够及时发现员工身上的闪光点,进而匹配合适的岗位,并不断挖掘员工的潜力。社会保障是员工工作时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减缓人才流动[3]。
目前社会中,人们对于社会保障的认识和参与意识比较低,不能透彻和深入地了解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无法将社会保障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使人力资源无法发挥良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社会保障的宣传力度。加强社保的宣传力度能让员工对相关方面的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在企业中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社会保障的透明度,向员工公开社会保障情况,例如,可以通过开设企业内部社会保障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将企业当前的社会保障政策公示,也可以制作一个微信小程序让员工能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社会保障状况,这都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首先,企业要以员工的实际需求为主,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完善和优化的社保规划方案,让全体员工都参与到此过程中,尽量按照员工的意见来调整规划方案;其次,在制定社会保险方案的过程前,企业相关的主要制作人员要深入地分析和研究相关新社保法规,确保制定出的社保规划方案符合法律法规,更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实际,并要在之后的实行中及时有效的调整和优化。
在经济新形态的大背景下,社保工作的展开显得非常必要,不过要是单单依靠线下服务,既耽误时间,还不能保证工作效率,所以我们就要结合现在的“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同时服务。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系统,在保存办案相关记录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和物力,在建立社保网络办案的同时,还要加大社会保障的宣传力度,制定社保稽查网络办案的规章制度,保障社会社保网络办案的合理有效进行。重视网络办案的监察力度,做到精准核实,及时审批。
在企业内,有关社保服务的工作都由专门的人员执行,从事社保管理的员工业务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社保服务的质量与人力资源的满意度。一方面,由于企业中从事社保管理的人才并不是专业的人才,大多数都是从其他部门选调出来的员工,使得相关员工在完成自身岗位工作时,还要统计员工的社保缴纳状况,往往在工作中力不从心,不能较好地完成相关的社保管理工作。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提高社保管理人员的薪资水平,给予额外的补贴,使员工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面对社保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应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培养专门的社保管理人员,将员工社保档案、证件、表格等材料都由该管理人员保管,必要时,还应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促使社保工作透明化,对社保工作的重点部分进行管理与监督,定期组织社保管理人员培训,使得社保管理人员能够紧跟时代变化,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并应用于实践当中,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极大限度的满足员工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刺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此外,相关企业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才的管理,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将人力资源进行整合,根据不同员工的特点调配岗位,同时为企业内的员工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与展现自己的平台,在不断提升员工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拓展了员工的实践业务能力,有利于社保管理人员对所有员工的工作水平进行有效的统筹,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给予合理的物质保障,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在经济新形态的带领下,我们已经有一套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这套体系的管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首先自身要明白监察和管理的重要性,再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要做到真正的社会保障可以服务大家,不是面子工程,就要求政府先进行现有的社保制度进行考察,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及时指出,要求有关部门进行修正,真正做到制度落实,就要求政府对有关部门的改进工作进行持续跟进。政府要不定期对社会保障工作进行抽查,到基层去采访百姓是否真正享受社会保障,这样的监察可以有效提升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人们群众的社会保障意识逐渐提升。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保险对抵抗风险,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人力资源是企业建设发展的关键,缴纳社保对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意义重大,建议对应的企业加强企业绩效管理、增加企业价值控制,不断增加企业凝聚力和建设质量。最终发挥社会保障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