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

2021-11-21 04:05:05徐梦华
商品与质量 2021年1期
关键词:农民信息化信息技术

徐梦华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办事处 山东临沂 277700

对于我国而言,农业是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新时期下,我国农业经济需要逐渐迈向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而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信息技术作为保障。当前,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已经不相符,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其不仅与社会发展要求相符,同时也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迅速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农业提供了有效渠道。

1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概述

1.1 概念和内容

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其必须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收集、整理、分析、应用农业信息,推广落实农业新成果,进而为农业经济迅速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不仅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农业教育,并传播科技,同时还需要农业市场和生产要素实现信息化,这样不仅可以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出来,还能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对各种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尤其积极作用,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先要共享新型农业资源,并促进各区域农业信息交流,提高农业竞争力,让农业经济多元发展,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等环节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其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也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1)为提高农业发展水平,需要注重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2)农业生产需要适合的土壤、气候、水源、光照等条件,农业信息化管理科员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这些条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以及效率。

(3)农业市场信息化科员促进农业信息交流,获得更加准确的市场信息,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提供保障,可增加农民收入,便于农民了解市场和判断市场,调整产量,提高收益,降低农业损失。

1.2 重要作用

1.2.1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尽管我国已经大力开展农业生产创新活动,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但是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并没有提升,这是由于农业经济管理效果低,信息化在其中的效用并未发挥出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互联网的普及,各行业产品价格逐渐透明,农业信息化管理可以简化农产品销售流程,农民可直接销售,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1.2.2 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于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农业需要向知识型农业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够符合市场发展形势,增强竞争力。在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利用现代科技和先进设备,并通过科技改造农产品,使农产品销售符合市场需求[2]。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可以增加农业经济效益,知识型农业的发展,为农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3 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机制,深入农企合作,不仅可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推动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同时,通过推动新型农业经营服务,可以有效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产品实现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 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发展的水平整体相对缓慢,发展水平受到限制,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时一般需要人工开展,有些工作甚至使用纸币安排,这对于信息大发展社会而言十分不利,但是,当前农村大部分存在不关注信息技术的现象,农村经济管理也缺乏信息化设备,管理模式仍然比较传统,制约了经济管理工作。而通过分析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在环境和建设的限制下,管理规范程度和严谨度都与技术要求不符,管理制度和系统均较为落后,与现代化发展脱离,在执行工作时效果不佳。此外,我国农业技术和管理逐渐朝向信息化发展,有些农村地区已经具备了信息服务系统,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但是大部分农村仍然不具备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技术发展与要求不符,质量村问题,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产生了影响,不利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3]。

3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化建设成本高

尽管社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但是由于网络应用成本过高,很多农民并不愿意将资金花费在网络上,这就导致农业网站中的访客很多并不是农民。此外,农村地区对基础建设十分重视,但是对网络维护不够重视,注意力集中在信息建设功能方面,信息网络硬件成本高,而对信息软件和资源开发不够重视,导致硬件过多,软件资源过少,信息资源出现严重浪费,资源存储有所不足。内容重复、形式单一、缺乏实效性等使得农民的实际工作热情和动力逐渐缺失,影响了农业信息的流通。

3.2 信息无法满足需求

农业信息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村企业以及农业合作社等组织,服务对象较多,不同服务对象在需求上相差较大,农业信息必须要满足不同对象需求,因此,农业信息在开发建设上也需要满足多样化。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在网络信息建设上,农业信息类型较少,大部分信息是关于新闻时政以及农业科技,整体呈现综合性,有些农业信息只是一味模仿,并没有对市场前瞻性以及市场综合性发展进行有效分析,信息缺乏地方性特征,与区域农业发展需求不符[4]。

3.3 信息化人才缺乏

近些年,农业信息化发展是我国当前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很多地区在农业系统运行上都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其中最稀缺的人才就是既了解农业经营又了解信息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根据调查报告,我国的农业信息从业人员中,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数量不超过5%,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信息工作人员都是农业学校学生工作后自学的。从中可以看出,基层单位中,很多农业信息管理人员集中在原始信息资源采集以及信息发布中,在信息开发和创新时对信息内容无法进行深度和广度拓展,导致农业信息资源利用不完善,影响了我国的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

3.4 信息利用率较低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农村信息化程度低,大部分农民没有信息意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的大幅度流失,农村劳动力迅速减少,青壮年流失量巨大,留下来的多是老人、儿童,整体水平较低,科技素养差。因此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人员综合素质低,农业信息利用程度低,网络知识理解力低,这是由于农民本身学习存在障碍,对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不够了解,导致信息应用水平不高,无法将信息技术实质性作用发挥出来。

4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措施

4.1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4.1.1 积极发挥政府职能

农业经济发展涉及的部门和行业业务类型较多,且不受地区控制,体现了多种科学技术,属于一项大工程,包含了很多城市、县镇工作,需要在政府支持下将不同机构作用发挥出来,进而完成统一指导,分工合作,将政府职能范围落实到位。因此,我国政府需要充分发挥作用,将其在农村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出来。我国农村地区需要建设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政府部门需要深入开发建设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确保资金充足,进而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为整个系统运行提供保障。为了保证各层面费用,不同机构以及部门需要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专项资金,并科学分配建设资金,满足农业发展资金需求,协调管理资金,合理使用资金,避免资金浪费。同时,政府还需要为农业信息化建设颁布一些优惠政策等,并鼓励网络运营商进入,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满足农村信息化建设需求,促进多渠道融资[5]。

4.1.2 整合资源,加强各部门合作

首先,需要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机构中建设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信息,统一进行标准化管理。同时,在确保不同项目发布制度统一的基础上构建农村信息化网络,融合网络资源以及农业资源,共享并传播农村地区发展信息数据。此外,还需要加大力度加工不同项目农业信息整体融合以及信息筛选,并按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农民需求拓展信息资源来源路径,开发拓展新的农业信息资源。对于农业发展信息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筛选,并对其进行加工,确保农村信息资源有效完整,为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及网络信息建设提供保障,为农民朋友发展提供依据,进而加工整合信息资源,满足政府评估以及农户发展信息,为农业信息提供有效价值。通过多个方式开展工作,并与社会机构展开合作,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效率。

4.1.3 加大力度投入建设资金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大量资金,若是缺乏资金就会导致基础设施无法建设,制约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其管理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因此,政府要注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对当地农业生产进行全面调查,并划拨转型资金,购买农业设备和信息化设备等,为农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构建规范的农业生产环境。同时,定期组织农民学习机械设备、信息化设备操作方法,此外,政府需要加大力度管控资金,明确资金使用,落实资金,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

4.2 完善信息化建设

(1)现阶段,农业信息化进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首先需要加大力度建设信息化,扩大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范围,并融入到农业物联网、传感器等领域,推动农业多元化发展。其次,围绕网络化平台做好涉农数据收集整理,形成统一报告,为农产品的生产和农业管理工作提供服务,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提供农业生产水平。

(2)建设示范基地。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对农民的认识不足,这就表示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十分重要,在建设示范基地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村落建设,并结合政府、企业等主体共同建设,保证当地农民能够独立操作计算机,查询农业信息。

4.3 引进专业人才

当前,国家与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并大力扶持农业,注重提高农业经济的地位。对此,各大高校需要加大力度建设农业专业,培养相关人才,为农业输送更多人才。同时,当地政府还需要建立信息技术典型队伍,让农民能够充分利用农业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并提高农民的素质,让农民能够在网络上实现互动,拓展农业知识,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发展。

4.4 提高农民素质

农业经济管理主要在于农民,农民素质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发展,为了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提高农民素质,对此,政府和相关部门、企业需要对农业专业、信息技术专业等开展讲座,选派农民代表参加,加强农民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为其建设奠定基础。同时,还需要加大力度宣传农业信息化,定期对农民群众进行培训,做好知识宣伟,传递信息化功能予以农民,让农民群众能够了解并操作现代化设备,根据村干部、合作社等构件整体的农村网络信息资源传播组织,并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在线培训和学习,为农村生产现代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提供保障。此外,通过多种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为农业信息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 结语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在此基础上,为了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要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管理改革工作。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其不仅能够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也能够为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此,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设置专项资金,完善信息化建设,扩大信息化范围,建设示范基地,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并提高农民素质。

猜你喜欢
农民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信息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