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雅馨
智慧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运用高效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在构建智慧课堂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设计,从而为智慧课堂构建奠定基础,具体分析如下。
从教学实践可知,智慧课堂可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对智慧课堂进行构建时,需先达到智慧课堂在硬件方面的需求。开展智慧课堂需以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为前提,如宽带、网络设备等。从小学方面来讲,不但需在硬件设备方面投入更大的配置力度,同时还需提升设备布局的合理性,从而为智慧课堂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前提。此外,需达到智慧课堂相应的软件需求。智慧课堂在软件方面的需求主要为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评价体系两部分。其中教学资源可作为搭建智慧课堂体系的前提,如各类多媒体课件要素、微课资源及其他相关的教学活动资源等。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便是对智慧课堂整体教学质量的评估。如教师及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指标等。最后,智慧课堂还需在行业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实施。教师在规划和组织智慧课堂时,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前沿的智慧课堂教育思想,按照以学定教的思维来规划智慧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以合作模式高效接受学习内容。
情境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具有更为高效的优势,该种方式也是教学理念发展所需形成的较为新颖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可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依据既定的学科教学内容,配合先进的硬件设备,为学生构建与学习内容相符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产生更为积极的学习热情,从而在教学情境的作用下,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的学习意识和技能。这样不但能够迎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还可对教学活动进行细化和丰富,从而形成高质量的智慧课堂。
如在开展“长度单位”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向学生展示实际测量具体实物的情境。学生在真实的任务实践中会自主联系学习内容,并直接把握与长度相关的概念和特征,此外教师还可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向学生展示长度在生活中的运用途径,从而明显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施效率,促进智慧课堂的顺利开展。
为形成有效的智慧课堂,教师需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更为关注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锻炼,彻底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活动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从而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指导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进行优化设计。首先,教学内容需主动迎合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学生具体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迎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其次,可将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为追求目标,而非以机械背诵公式、定理等作为教学目标,为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提供推动力,顺利构建理想的智慧课堂。
如在开展“100以内的加法”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便需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不但让学生掌握既定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可设计口算竞赛等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竞赛活动中进一步扎实掌握计算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科思维的提升。此后教师还可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充分尊重学生能力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置难度不同的训练目标,这样便可明显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达到智慧课堂的理想效果。
教师还可尝试运用问题引导手段来推动教学活动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发挥主体意识,以信息技术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同步训练。微课便是能够有效整合学科知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新型教育资源。学生可借助微课的引导来探寻答案,全面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技能,形成高效的数学智慧课堂。除了以问题作为引导的方式还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指导,以多样化的问题设置来加强学生对知识把握的牢固性,全面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的全面提升。
如在开展“倍的认识”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以3辆小车为标准,那么大车有几辆便可以说大车数量是小车的倍数?学生结合真实的生活经验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便可顺利掌握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内容存在疑虑,还可通过微课进行深刻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夯实知识基础,牢固掌握知识内容。上述教学形式不但能够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同时还可形成智慧课堂,辅助学生能够更为高效地掌握既定的学科知识,从思维和技能等多方面获得发展,形成更高水平的学科素养。
总之,通过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总结了小学阶段智慧课堂教学方法,作为新时代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科学地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创新智慧课堂教学形式,加强学生学习水平,希望通过以上研究,能进一步为智慧课堂构建提供有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