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美根
(江西省高安市田南镇初级中学 江西 高安 330807)
化学是一门依靠实验为基础方式的自然科学课程,化学实验是有效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的核心途径。传统教学方法即使能够让初中学生具有基本实验技能,理解基本的化学理论,也会让初中学生成为课本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严重束缚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通过部分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可以有效改变现状,实现一定的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有着新奇、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参与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热情。因此,化学教育有必要多使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验过程,捕捉稍纵即逝的实验现象,并做好对各种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工作。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时候,教师若和过去一样,仍旧照本宣科,让学生严格按照课本过程进行实验,虽然能够让学生明白石灰石和稀盐酸能够制取二氧化碳,但是学生却并不明白为什么要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而不用其他药品。在实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学生一问三不知。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妨设计多组实验:第一组实验为碳酸钠+稀盐酸,石灰石+稀盐酸;第二组为石灰石+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学生在对比实验中不仅产生了强烈的实验探究欲望,而且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充分活跃。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与讨论,能获知实验现象本质,理解实验内容。这样便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思路,增强了学生的思维意识。
化学课程教学过程是初中师生深入交往、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全面发展的具体过程。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演示实验过程中通常以化学教师为教学主体,通过化学教师演示实验,初中学生只是负责仔细观察、详细记录、积极总结、掌握应用等方面。此时初中学生只是属于旁观者角色,接受被动的学习方式,不能直接有效参与,难以实现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化学创造性实验可以给初中学生有效提供深入探求化学知识的理想环境。在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学生学习情绪激昂,学习心情舒畅,创新思维更加活跃积极,使创新潜能获得进一步发挥。
一个对化学课程没有任何兴趣的初中学生难以认真学习记忆各类化学知识,难以把各类知识信息有效地实现储存记忆,特别是学习化学课程的初期。只有在化学教师的不断诱导启发过程中,初中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化学知识。目前化学课程积极提倡从日常生活深入走进化学课程,从化学课程逐渐走向社会领域,从初中学生身边的日常现象开始,积极引导发现各类问题,开展学习探究,提升初中学生主动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
例如在探究洗发剂和护发乳的酸碱性时,这一实验与生活紧密相关,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洗发剂和护发乳的酸碱性产生疑问和兴趣,探究这两者哪个是酸性哪个是碱性,其作用和伤害在哪里等。在进行实验时要确保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完备,如pH试纸、白瓷板或玻璃片、玻璃棒,还有几种常见的洗发用品等,那么怎么区分洗发水的酸碱性呢?酸性的洗发水pH值在7.0以下,而碱性洗发水pH值在7.0以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pH试纸来测试洗发水的酸碱性,酸性越强pH值试纸就会呈红色,碱性越强pH试纸就会呈紫色。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强酸具有腐蚀性,强碱会让皮肤有灼伤感,对皮肤造成伤害,所以要多学习有关于酸碱性的知识,这样对日常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教学本就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实验操作出现问题或提出不同看法,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的思维主动性,这是学生个性思维的外在体现。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按照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思维能力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了解学生内在思维过程,将这些课堂突发情况作为新的教学契机,从新的教学角度展开化学知识讲解,并以开放性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开展一些重点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验。这样,学生通过思考,联系教材内容,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实验,并且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验证其设计的成功与否。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加深对教材中实验学习的理解,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
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现实意义在于它能够改变、完善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意识,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有综合性的提升和发展。当今社会发展速度飞快,初中化学知识的资源体系也在逐步更新换代,在众多可以引用和使用的实验资源中,化学实验需要依靠创新发展来完成教学任务,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影响,最终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