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亚
(贵州省赫章县第二中学 贵州 赫章 553200)
高中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核心素养从宏观概念进入微观实施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为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全面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确立核心素养视角,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考,数字化学习和创新有必要优化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设计。将核心素养有机地渗透到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从而真正实现核心素养扎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的归宿。下面,以“获得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例,简要描述关于核心素养视点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设计。
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提出问题是刺激学生思考和求知欲的主要途径,问题不仅可以口头和文字两种形式提出,还可以以视频、图像、游戏等形式提出。这些素材综合起来的问题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是问题十分新鲜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刺激求知欲望,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探究和分析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图像合成”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寻找有趣的合成图像来与学生共享,并与学生展示合成这些图像的图像素材来提出问题。如何从合成图像中寻找图像的素材?学生发现合成图像很有趣,所以会对学习感兴趣,集中精力寻找这些素材。这些素材怎么合成一个图像?大部分学生回答不知道。教师可以自然地进行模范教学,通过设计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开展教育活动。
在教育过程中,设计优秀的问题会带来教育的一半效果,只有把握提问的时机,才能将问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方式上。因此,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优质问题,还要把握教学过程中插入问题的时机,使问题自然有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教育效率和质量。
比如,在上“信息加工”课的时候,老师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自己收集的信息整理保存起来。那个总结和保存结束后,向学生提问是怎么整理保存的。然后老师说:汇总信息保存方便吗?会丢失吗?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自己省去自己的汇总保存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解决,教授方便的汇总保存方式,提高操作技能和信息意识。
总之,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设计优质问题体现教育目标,围绕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活动,同时应该接近实际生活,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求证。此外,问题设计时重视问题阶层的渐进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辟,问题有新颖有趣的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后把握提问的时机,最大化问题设定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唤醒学生的信息意识。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两面性”,加强学生信息社会责任,自觉维护网络秩序,负责遵守网络规范,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保障“双硕士”的地位。也就是说,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放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活动的有效性、目的性等。同时,把学习活动的时间、机会还给学生,改变传统教室教师的“一言堂”现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构建知识。在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参加学习和探究任务的设计,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引导下自主开展学习活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
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实现学习活动的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及时总结、反省学习活动,通过总结形成系统的信息技术理论体系,重新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调整。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引导学生深化活动体验,并以教师学习活动为中心,进行适度扩张,深化学生课堂学习活动。
总结“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活动的反省点,带领学生整理教材知识,回归活动过程,指出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容易忽视的内容和难学知识,使学生对四个基本环节形成明确的认识。信息来源多种多样,来源越广,越全面,可以比较信息的真伪。我们根据酱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采集方法和采集工具。在网络信息社会,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通过计算机发表的。这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注意不同信息的保存形式。
也就是说,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设计中,确立核心素养的观点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诉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学习活动为线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成为知识主导的建筑师,使学习活动更具创造性,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