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尚峰
(辽宁省本溪市北星小学 辽宁 本溪 117000)
决定一个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因素主要是根据他们的信息技术使用的能力,判定信息素养教学效果的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能将信息技术在学习实践中融会贯通,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校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老师教学或是阅读书本,信息技术的学习帮助学生获取其他信息,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同时,学生还要学会分辨哪些信息对自己是有益的,是能够对学习有帮助的,要学会去伪存真,弃糟粕取精华,将信息素养的理念融合到学习中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的提升。与传统教学不同,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更加精确,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帮助教师分析数据,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是否能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当学生对教学方法存在疑问时,教师可能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讲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动手操作和实验为主的课程,注重的是操作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上课之前完成备课任务,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在备课时,要注意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调整教学方式,弄清楚学生学习的疑难点和易错点,如果是需要重复练习和操作的步骤,就要针对这一内容和课题重点研究,如果某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项目复杂,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精炼,分割成一个个小模块,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课程难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提升。如果是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可以选择重复观看教学视频,在重点章节反复观看,多次练习,逐一突破重点难点,从而实现质的飞跃。比如,在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PowerPoint的应用,并且学会在其中插入声音、图片、动画等内容,教师就可以在备课时准备好微课视频,把操作步骤展现在视频中,这样学生就可以观看老师的操作演示来一边学习一边观看,如果遇到有难度的地方,可以自行反复观看,多次练习操作,最终就可以熟练地掌握这个技巧,教师就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效率也将大大提升。
课堂上的内容使十分有限的,仅仅依靠课堂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某些知识点难度较大,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课后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在课后及时制作并上传教学视频,然后为学生提供学习地址,必要时还要安排课后的练习时间,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解决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如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画画教学时,在进行理论讲解和操作演示后,教师可以控制好课堂时间,在教学结束后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画画操作练习。对于创客教育而言,实践操作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创新实践二者缺一不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将实践教学与信息素养理念相结合,而形成的素质教育是结合时代特点为新时代培养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新时代的人才需求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还要求现代科技人员要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小学阶段开始应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是从小对学生进行精神渗透同时通过与创客精神契合最密切的学科——信息技术学科。在具体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个人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们进行个人实践探索,发挥自己的智慧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推动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既可以培养学生,个人实践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在进行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们融入集体,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定期给小组派发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以兴趣为主导的,教师要让学生们在进行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成就感,让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程感兴趣。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学习成果展示总结会,对学生们的实践成果和创新性的思想进行展示并做出评价和表扬,让学生们有成就感,感受实践的乐趣。
通过对以上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通过信息素养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是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根本,信息素养这一新型的教育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够进行很好的融合,既符合当下人才培养的需求,也能与具体学科教学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因此相关教师要认真设计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多方位,多角度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