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莉
平度市审计局 山东平度 266700
长期以来,我国审计部门对一系列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审计,多数情况下使用事后审计的方式。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公共项目的投资、开发形式不断变化,如何进行有效审计,及时发现问题,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其中,跟踪审计是一个有效的工具。通过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分析,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跟踪审计工作,并渗透到项目建设过程中,为政府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促进我国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合规、高效。
其一,跟踪审计是动态审计,根据工程项目的实施程序,建设工程包括前期决策(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项目实施(工程质量、材料价格、工程变更及隐蔽工程施工)和项目验收及决算阶段。跟踪审计也应该在项目决策阶段就予以介入,通过对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预算、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施工、材料价格、工程质量、变更签证及隐蔽工程验收等方面的全过程跟踪监督,规范项目前期决策,工程施工和预、决算管理,建立审计预警模式。其二,通过跟踪审计,及时发现项目各阶段存在的不足,予以查漏补缺,从源头上制止损失浪费和项目建设程序、工程质量及资料不规范、不合法问题。建设过程中有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行为时,项目投资风险较高。通过跟踪审计的监督,违规行为将无所遁形,便于及时整改,从源头上抑制各类不规范行为的发生,控制投资成本,降低投资风险,规范项目管理。其三,跟踪审计贯穿项目的全过程,在项目立项阶段,就跟进相关工作的审计监督,是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震慑项目中的各方单位如施工、建设、监理和投资等单位,为项目建设参与单位的相关行为制定标准,不仅能提升审计在项目投资中的地位,还能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及时制止腐败。
现阶段我国还未针对PPP 项目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制定出专门的政策指引制度,且部分地方机关在开展跟踪审计时也未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定,导致部分政府投资PPP 项目跟踪审计工作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在部分事务处理上没有明确的要求,使得审计结果受跟踪审计人员能力、思维的影响较重,客观性得不到保障。此外,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容易受到项目各方管理力量的影响,跟踪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得不到保证,进而直接影响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公共投资项目的周期长,审计单位必须分阶段进行跟踪审计、披露审计结果。以汶川大地震后重建项目的审计报告为例,从审计报告中可以看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规的操作,多数资金流向不明,但是群众往往只看到不合规的点,并未看到后续改进点,审计仅仅局限于发现某些问题,对后续改进措施的跟踪受限于资源并没有跟踪到底和公之于众。这些审计结果缺失和不完整,让群众对跟踪审计的效果产生疑问,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政策制度的支持,政策法规是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根本性支撑。因此,国家在全面了解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结合跟踪审计特点、政府管理现状以及当前政府投资PPP项目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等来构建出一套专门针对PPP 项目跟踪审计的政策制度、法律条例,明确PPP 项目跟踪审计的规范、程序以及标准等,为PPP 项目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确保跟踪审计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一,深化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和融合。除了将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融合到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并沿用传统事后审计的方法外,还应将过程管理、经济量化方面的知识纳入跟踪统计过程中,让跟踪审计更具指导性和实用性。第二,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加入经济责任审计元素。审计部门应将经济责任审计元素纳入领导干部的审计和考核中,将对项目进行的跟踪审计转化为对人和项目的同时审计,这样一来,更容易及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构建政府项目的跟踪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加入定性指标,一些难以用数字衡量的项目,应使用定性指标评估和衡量,这要求审计人做到公正客观。加入定量指标时,可以加入正向指标、负向指标和评价标准不固定指标。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定性、定量双重评价,综合权重和评价结果的得分汇总,得出审计项目的最终评价情况,使之更加量化、客观。
针对地方审计机关跟踪审计人力匮乏的问题,地方审计机关可以借助外部审计力量进行跟踪审计,并对其工作结果予以监督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审计风险,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跟踪审计的成效。同时,对外部力量进行监督,避免出现问题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跟踪审计虽然提高了政府投资PPP 项目的质量效率,但同时也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而且在解决问题时,不单需要审计机关、政府部门加大对跟踪审计的宣传和支持力度、加强专业人才团队的培养、科学界定审计监督权,还需要国家编制相应的政策制度来提供支持,由此才能推动跟踪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