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阳
江苏省泰州市市区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 江苏泰州 225300
经济的发展给道路桥梁工程带来了新技术和材料,同时交通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路桥工程数量较多、规模庞大,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路桥工程发展迅速,施工技术也不断革新,路桥工程的整体质量明显上升。然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有一些路面开始变得凹凸不平,路基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甚至出现边坡滑坡现象,这类病害问题对日常的道路交通极为不利,严重时可能会威胁到行车安全。因此,充分研究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并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在施工阶段控制路基路面含水量是提升道路压实质量的主要措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地质水文等条件对路基路面中的含水量进行调整。例如:某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对道路含水量进行了实时检测,并采取了放水措施,或在施工材料中添加了吸水性好的材料进行含水量控制工作,保障路基路面的含水量在标准范围内。除仔细检查道路施工现场外,该道路工程的施工人员还对施工材料的实际含水量进行了仔细检查,严格按照施工标准选择了含水量在20%以下的道路铺设材料,将道路工程的整体含水量控制在了合理范围内,为后续的道路压实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1]。
道路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与工程整体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在施工开始前,工作人员需要提前进行材料采购工作,在工程成本允许范围内选择市场上性价比最高的材料进行施工,并在施工材料进入现场前进行整体质量检查。除此之外,在建筑材料保存的过程中有可能产生过期等情况对工程材料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在材料实际投入使用前,管理人员也要检查材料的使用日期以及保存方式是否合理。例如:某道路工程的材料管理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对市场上现存的路基路面施工材料进行了检查登记,经过严格的分析对比后选择了同等质量内价格最低的材料,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施工成本。且在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前,管理人员再次对材料质量进行了检验,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同时在管理存储施工材料时,工作人员对材料的防潮进行了严格管理,避免材料由于受潮等情况导致质量产生变化。
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的混合比例也会对路基路面压实工作产生影响。主要原因是不同比例配合的施工材料对压实工作的力度要求不同,施工单位需要在工程正式开展前根据工程要求严格设计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例和搅拌顺序。为避免浪费,可以先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混合少量材料进行监测,待检测后的材料强度等达到标准再大量混合。除此之外,在路基路面施工材料混合的过程中会根据需要添加化学填料,为保障施工材料的质量能够通过化学填料的添加得到提升,保障道路密实程度达标,工作人员可以按照不同填料的功能考虑添加顺序。例如:混凝土缓凝剂需要在材料混合初期添加,避免混凝土等材料在搅拌过程中过早凝结,影响后续的路基路面压实效果[2]。
在路基路面的防水卷材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路基表面的清理修补喷涂层处理剂节点附加增强处理的要求进行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保障路基路面的干燥,在冷底油刷匀后检查是否存在空白现象。且在防水卷材铺设前还要精确测量道路长度,避免在实际铺设过程中出现材料不足的情况,若铺设过程中,防水卷材产生破洞等情况应及时对破损区域进行修补。
一般情况下,对路基进行压实处理时需要用到大型碾压机械,一方面,这能够大幅度提高碾压效率,保证施工工期;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高碾压强度,保证压实质量符合要求。在实际碾压之前,应当对压路机的碾压强度和碾压次数等进行充分准确的记录,通过充分分析相关数据,合理地确定碾压次数。不同的道路桥梁工程等级不同,施工环境也存在一定差别,因此压实度的要求并不统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设计道路铺设要求。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路基表面排水设施进行完善的管理,保障路基路面表面防水材料的强度增强。若道路工程在严寒季节施工排水材料可能出现冻胀问题,必须加强路基排水设施的设置。即通过加强对截水沟出水口的设置,保证排水沟的施工质量符合整体道路防水要求,同时要保证排水沟的长度较短,以为后续改变方向奠定基础。
在完成所有的施工过程以后,还要对路基路面进行防护和维护。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工程实际制定相应的养护方案,并且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作为路基防护的人才队伍。在养护过程中,需要定期对道路两侧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3]。
综上所述,通过对路基路面施工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了在实际施工中道路工程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这对提高道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及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均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