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铭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29日,我国累计确诊患者为93447人,死亡人数4750人。在疫情暴发期,许多行业阶段性停产,造成生产经营活动大面积停滞,最明显的就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旅游、住宿、餐饮、娱乐以及农林渔牧等行业,这些行业占GDP的36%左右。有报告显示,仅仅两个月,我国经济损失了约3.5万亿元人民币。针对疫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亲自指挥部署。直至目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有效控制,疫情防控工作已经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复工、复产、复学等有序进行。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高考的推迟不仅考验了全国所有高三学子的意志,临时的工作变化和更高的工作要求也对各地教育考试院、各高校的新生录取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秩序和人才培养也造成了极大影响,由于疫情,我国大部分高校在2020年春季纷纷延长寒假、推迟开学,一些地区的高校甚至停课整个学期,直至9月才恢复正常报到。开学以后,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学生的日常管理、餐饮住宿、心理疏导等工作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可以说是对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一次大考,而高校也是其中一位重要的“答卷人”。有研究表明:我国70%以上的突发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为重大传染病。幸运的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发生在高校,也没有在大学生中扩散,尽管如此,高校对疫情的防控工作仍需保持警惕。高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涉及许多方面,而学生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又是在校人员数量的第一大主体,疫情防控状态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连职院)在校生1万余人,生源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相比连云港市其他学校的学生,连职院的学生具有生源地广、流动性大等特点。新冠肺炎疫情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加上疫情前期尚无针对性疫苗的特点,校内一旦发生疫情,很可能会造成暴发流行的严重后果[1]。所以,特殊时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关乎校内的人员安全,更关乎社会的稳定和“战疫”工作能否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正处于学生寒假期间,由于连职院的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所以对于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行程轨迹只能依靠电话、QQ、微信以及第三方软件等线上方式进行管理。各地区受疫情影响差异性大,对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增加了难度,而且学生远离学校,学校的约束影响力减弱,活动自由度高,班主任、辅导员难以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行程变化。加之部分地区经济落后、通信设备不发达、网络不稳定,也给线上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重重困难。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针对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学生报到工作相关安排,连职院定于2020年4月19日、20日为春季学期开学报到日,9月6日为秋季学期开学报到日,2020级新生报到日为10月11日,两次老生集中报到日均有近七千名学生返校,而新生报到日也有近四千三百名学生进校报到。根据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每名学生均需经过“一核、二测、三扫描”的工作流程方能进校,即核对健康码、测量体温、扫描完美校园APP等,新生报到工作时间紧、压力大、任务重。因疫情防控需要,按照学校要求新生家长不能进校,所以新生所带行李完全依靠校内志愿者进行搬运,如若行李搬运环节不畅,将直接导致新生在校门口发生聚集,给防控工作带来阻碍。另外,公共交通工具以及自驾车辆到校以后,给校门外的交通疏导工作带来极大压力,稍有不慎就很容易会造成校门拥堵,报到效率将会大大降低。
面对这场来势凶猛且充满未知的疫情,连职院的部分学生出现了恐慌、焦虑、紧张、担心、无助等情绪表现,有些甚至因为认知偏差、心理素质较差、个人以往的特殊经历、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等因素,而不能正确看待疫情发展,逐渐表现出了一些消极症状,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另外,西方某些国家在自己国内疫情防控工作成效不理想的情况下,利用各种舆论渠道妄图将矛盾转移给我国,并且打着国民“民主”的幌子推行所谓的“自由化”思想,别有用心地攻击我国卫生健康体系,无视我国在世界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的贡献,甚至抨击我国对疫情防控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集体主义精神,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
2020年的就业形势复杂多变,一项来自全国工商联的调查结果显示,58%的中小企业预计2020年收入下降20%以上,77%以上的小微企业业绩变差。在这一形势之下,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为继,继续运行的也选择或被迫选择了降薪或裁员的方式以缩减企业运行成本。而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接近900万人,考研报名人数也超过340万,疫情发生时,毕业生和企业正处在求职和招聘的关键期,企业招聘规模的缩减对于应届生的就业和求职产生的冲击是十分重大的[2]。
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疫情防控体系,可以尽量做到疫情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为此,高校应成立疫情防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以党委牵头、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全面落实日常应急管理队伍,落实工作、明确分工、划分责任,全校上下执行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各学院作为防控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在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工作,学工处、教务处、后勤处、心理健康中心、校医务室、保卫处等部门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和校园精准防控工作方案。
假期中,所有教师要迅速从“假期模式”切换至“备战模式”,一线学生工作人员要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各种办法对所有学生进行全面排查。各学院要按照“全覆盖、无死角”的要求,充分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辅导猫、钉钉打卡等第三方平台,对所有学生进行定位打卡,尤其是针对中风险及以上地区的学生逐一排查,建立个人健康台账,了解其14日行程轨迹和体温状况,及时掌握学生的旅居史、生活史等健康信息。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当日统计汇报学生的身体状况,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杜绝错报、迟报、漏报、瞒报等问题的发生。
学校应根据生源地情况、城市交通、区域分布等因素,结合疫情防控方案组织学生分批次、错峰返校。对于中风险及以上地区的学生,建议其暂缓返校、居家观察,根据当地疫情防控情况确定返校时间;对于原定返校路线途经风险地区的学生,建议其换乘交通工具或者改变返校路线;对于其他有条件的学生,告知其在返校途中尽量选择直达学校的公共交通工具,尽量避免在途中多次中转,特别鼓励学生由家长自驾车送学生返校报到。进入校门时,要求学生主动配合学校工作人员,提前出示并核对健康码,检测体温,间隔有序排队进入学校,如出现体温异常、咳嗽等症状应迅速反应,采取措施,根据情况立即进行集中隔离或采取医学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
高校应采取封闭式管理,对所有出入学校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无特殊原因禁止学生外出,降低在校人员流动性。宿舍应给学生配备体温计,建立晨午晚检制度,要求学生一日三打卡上报体温,出现发热状况应及时采取隔离等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安排防护专车由专人送往医院进行核酸检测,根据检测情况做好集中隔离学生的住宿以及伙食安排,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食堂应设置个人挡板,要求学生就餐时保持距离,分散就餐,严禁共用餐具和用餐交谈。教室、自习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每天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清洁,并配备免洗洗手液、香皂等清洁用品。
面对重大疫情,学校要从学生心理的角度有效介入、及时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思维方式,做好自身情绪调节,保持身心愉悦。要组织校内外专业力量成立心理干预小组,通过线下交流访谈、面对面辅导,线上心理干预热线、网络平台服务等方式,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消除对疫情的焦虑、恐慌情绪。
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线下求职渠道被迫暂停,因此,地方高校应尽快建立线上招聘平台,积极开展毕业生线上招聘会,多渠道收集毕业生信息和招聘单位岗位信息,努力实现无缝对接;第二,引导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大学生走向基层就业政策,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组织申报大学生村官、毕业生直招士官、“西部计划”“苏北计划”“三支一扶”等重点项目计划;第三,构建精准帮扶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建档立卡等重点群体以及疫情防控一线医护子女建立工作台账,实行“一对一”帮扶,开展精准推介,落实国家对毕业生求职创业等补贴的申报和发放工作;第四,及时缓解毕业生的就业焦虑和心理压力,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