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辉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课后延时服务是双减政策下的一项政策实践措施,在实践中要结合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框架设计和实践导向,最终通过推动课后延时服务,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双减后的课后延时服务[1],作为严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需要学校深入研究课后延时服务的重点以及核心要素做好活动的实施过程[2],强化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中各项方案的设计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优化设计,这样才能够体现课后延时服务的价值。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小学校的体育课后延时服务在实践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课后延时服务但善于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基于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的理念中,小学校在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中推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开展课后服务,每天开展两小时,结束时间与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本着自主自愿原则,学校在开展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落地政策和措施,但实际上课后延时服务在实践中遇到了多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于教师来说,学校领导虽然让教师自愿参加课后延时服务,但实际上却将评优和评先与课后延时服务相挂钩,这导致课后延时服务“变味”,体育课后服务提出以来强调自愿参与,不强迫教师参加课后服务,但实际上由于学校将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与评先评优相挂钩,导致教师虽然不愿参与,但有迫于这样的压力,必须参与其中,在交易过程中,由于教师主观上的“抵触”,影响了课后延时服务的有效性。
二是对于学生家长来说,虽然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也强调自愿,但实际上更多的家长却“被自愿”参与。学校强调,家长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课后延时服务。但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一些家长认为如果自己的孩子本来可以不参加,但班上其他的孩子都参加,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参加会不会被区别对待?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即使在课后延时服务中,教师不再提供新的知识内容教育,但会不会对孩子进行个别辅导,如果自己孩子不参加,是否会错过这样的机会,这些种种顾虑都导致家长不管愿意与否都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后延时服务。
三是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来看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与体育课程的特点相同,体育课程主要在操场上开展,那么课后延时服务也需要在学校的体育运动场中引导学生进行各类体育活动,虽然以放松为主,但在实践中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在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中要让学在这样的活动中放松,也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成长,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践行双减政策的理念,避免给学生施加过多的负担[1]。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联合体育课程,教师开设了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内容,但在实践中效果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开展中小学体育课后延时服务,能够弥补体育课时不足的问题。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以来,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体育课程作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实现学生终身成长,落实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科目,越来越受到学校的广泛重视,但实际上由于学生接触的课程学习内容众多,体育课在总体上还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现状,结合双减政策开展体育课后延时服务,能够让学生在课后娱乐和学习的时间中,补足自己的体育运动方法,提高自己的体育运动技巧,并且能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最终落实终身体育意识,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和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开展中小学体育课后延时服务,有利于推动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以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为抓手,探讨当前体育课程教学以及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转变体育教学观念,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优化体育课程设置等方面出发,转变既有的问题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能够使学校的体育课程体系更加合理,课程内容更加全面,与此同时学生更能够在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中补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这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而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更能够促进自身能力与素质发展,使教师策划的活动更加科学,更好的保障学生的 成长。
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学能力和体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要提高这样的能力,一方面应当加强教学反思,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反思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在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中进行改进,加强教研,最终将改进和教研的成果应用于体育教学中,从而推动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另一方面教师在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不断的经历自我突破,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且通过体育课后延时服务检验自己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 能力。
其次,体育教师应该不断拓展知识的广度,掌握多元化的体育知识。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应当将自己发展成为一专多能的新型体育课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强化自身的专业特长更应当突破自己的体育教学专业,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甚至跨学科的全面学习,强化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专业能力,更好的支持体育课后延时服务。
在中小学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体育课的进程安排各类体育课后延时服务,这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和学生本身的特长进行分层,在此基础上提供分类的课后延时服务[2]。例如,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设立“体育自习室”,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又可以保证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在“体育自习室”中,引导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进行专门的练习,这种自我练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具有体育特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训练,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独立的分析,能够改进练习的方式方法,更好地掌握运动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后延时服务,中学生能够培养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提高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学校可以依托运动场,为学生提供普遍化的体育娱乐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得到全身心的放松。
体育运动需要场地需要器材,因此学校在开展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过程中,可以依托学校的社团进行。首先,在体育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中,要提高传统社团质量和传统体育社团的活动形式,具体来说,根据中小学校学生的不同以及学生生理机能发展的情况,建设专门的体育社团,与此同时,让具有专业化和指导能力的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切实提高现有社团的质量。
其次,学校应当增加一些新型的学生社团,保证学生的体育兴趣,多元化发展。例如学校可以将学生学习的体育运动与民间体育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探索民间体育运动与现代体育,通过这样的探索活动,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不仅锻炼身体也能够锻炼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多样化能力的发展。例如学校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将传统的多人项目舞龙、舞狮融入社团活动,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强身健体,通过探讨舞龙、舞狮项目的起源,了解体育运动的历史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达到了体育运动的基本目标,这样的体育课后延时服务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最后,体育课后延时服务应当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学校应当转变家长“被自愿”参与的情况。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构建家校共育平台,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双方参与,例如邀请家长给学生讲授自己的锻炼方法,以及自己制作的健身小器械以及锻炼的心路历程等,使学生家长也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平台上与学校、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的活动才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体育运动基础。
体育课后作业,作为体育课后也是服务的重要组成内容,也应当加强创新,避免传统作业中带来的弊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具体来说,首先,可以创设一些兴趣培养类作业,这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良好的兴趣,能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从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其次,可以设置亲子类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合理的设置一些亲子作业,让学生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家长能够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精神沟通与交流,从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校的体育课后延时服务得以更好的开展[3]。在共同运动中,家长和孩子能够放松心灵,深入交流在教师的共同参与下,不仅能够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体育课后服务,更能够在相互参与,共同配合的过程中,发挥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功能,保障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作为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双减政策的提出引发的体育教育的新一轮改革,体育不仅注重学校教育,也开始注重课后引导,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作为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和政策,学校应当积极探索具体的实施策略。在此过程中,学校不仅要深入探究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体育课后延时服务开展的重要意义,理清开展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思路。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当积极探讨措施和策略推动课后延时服务的落地,这样才能更好地践行双减政策,推动学生的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