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劲峰
(福建省清流县实验中学 福建 清流 365300)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经典作品因其短小精悍、情理兼备,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实践证明,朗读是最经典、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最本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初中古诗词教学宜根据不同年级要求,区分能力层级,以读为本,有梯度地指导学生诵读、品读、美读,引导学生读中感言,读中得言,读中存言,汲取古诗词言语智慧和人生智慧。
1.1 识记。古诗词学习始于诵读,诵读又从识记开始。在识记阶段,教师要进行朗读方法指导:读准字音,力求声音响亮;读清句读,做到正确停顿;读出重音,学会抑扬顿挫。同时,教师还要调动学生循着诗行去感言、解义、会意,带动学生放声读、反复读,以至记忆背诵,只有读得通、读得顺、读得懂,才有助于识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方有收获。
1.2 积累。识记是零散的,积累是系统的。古诗词积累,形式不拘,吟诵、摘抄、默写、编辑等,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这是一个在识记基础上深度感知、记忆、思维的再认知过程,是自主学习、合作研学古诗词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习得过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多了,模仿、转化、借用、引申,都是一种熏陶,都是一种积累。
诵读,以音读作为教学切入点,着眼于感言和显象,力求读出诗词的韵律美。
诗是美的,或是韵律美,或是画面美,或是情感美,或是意境美。诗词美点探寻,需要用心品读。
2.1 感悟。古诗词的感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落实?通过资料助读,初读感言;通过交流互动,再读会意;通过质疑探究,复读悟理。古诗词的品读,可以从语言、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研读诗句,理清诗意,解读诗词的表层意象;可以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个人情思等引领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知人论世,体会诗词的深层意蕴。
2.2 运用。感悟是运用的前提,运用是感悟的影射。诗词是精炼的艺术。在古诗词品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语言运用实践,在字句篇章的琢磨中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和迁移。从练字中学会用词,品读题眼、诗眼、词眼,体会古诗词点石成金、妙笔生辉的精心切磋。从练句中学会用语,在听说训练中引导情境运用,在作文训练中活用表现手法。从练意中学会章法,了解古诗词的起承转合,品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在古诗词品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开展读写拓展训练,如,经典名句扩写、句法移植仿写、情境设置临写、诗词创意改写、自主感悟创写等,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济。
品读,以意读作为教学切入点,着眼于得言和悟理,力求读出诗词的画面美。
美读是读的最高层级,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再创性艺术欣赏活动。古诗词教学始于诵读,成于品读,达于美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读赏析诗词,引导学生发现诗词之美,展现诗词之美:通过推敲字句,揣摩细节,比较分析等发掘美点,如,遣词造句之精妙,构思立意之新巧,表现手法之独特等。
教师要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在课堂探究、课外活动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通过开展领读、对读、齐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传递诗词的音乐美、文学美、艺术美;启发学生通过类比、对比、联想、想象等多种途径的赏读,引导学生品景美,品理美,品情美,品佳句;通过开展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吟诵吟唱等多种形式的演读、赛读,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欣赏意境、再造意境,使诗词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情境化。
教师要立足学生体验,充分挖掘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咀嚼、品味和感悟方面下功夫,让学生在互学互助、沟通交流、参与评价、知识迁移中感知领悟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内涵美,放手让学生体悟语言、感悟语境、共鸣情感,从而达到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美读,以情读作为教学切入点,着眼于存言和达境,力求读出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词之识得、习得、悟得,读是主线,以读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