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国华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综合职业技术学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高质量的体育教育不仅要重视对体育运动技能的锻炼,同时也要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现阶段许多教师开始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且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但是由于教师自身采用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体育项目的开发不够充分,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未能落到实处。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结合高中生体育学习特点,对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通过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与讨论,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运动能力是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运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体能、技战术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运动知识以及相关的方法和技巧带到实际的活动中,通过体能强化和运动技能的锻炼,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此外运动能力本身是一个覆盖范围十分广泛的概念,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既要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运动欣赏能力,能够从优秀的体育赛事中汲取营养,发现体育运动的独特美感。
健康行为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保持健康的行为,才能够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并且逐步改善健康状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高中体育教育不仅要关注课堂上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同时也要真正推动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做出科学的指引,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体育锻炼活动,都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且让学生在掌握科学锻炼方法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能够做好健康管理。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在健康行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体育锻炼提高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格外关注对体育品格的培养,以体育教学为基础,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培养竞争和合作的意识。实际上体育学科本身蕴含着深刻的德育内涵,在对体育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时,教师能够对学生做出科学的指导,一方面关注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的成长,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学生个人品德的培养。体育品德主要强调在体育运动中遵循特定的行为规范,并且树立正确价值追求,在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到自尊自强,并且能够勇于克服困难,在顽强拼搏的同时提高体育运动能力,不断追求卓越。
在积极组织高中体育教学活动时,许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偏向性,通常只是关注对理论性知识的分析,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体验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凸显。许多教师只是关注对体育运动技巧的分析和讲解,并且在讲解理论性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效率较高,但是整体而言缺乏趣味性,学生很难真正感受到体育学科的独特魅力。由于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在接触体育知识的过程中十分被动,如果过分偏重对运动能力方面的锻炼,而没有真正考虑到体育品德的培养,这就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未能落到实处。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预具备一定的体育学习基础,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忽略了对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通常只是关注教材中涉及的体育项目,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自身在知识体系方面的建构需求,体育项目内容过少,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这直接影响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目前,许多教师对教材的依赖度过高,只是选择教材中出现的体育项目作为教学重点,而没有真正关注到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体育项目本身的有效拓展,这样一来原本充满趣味的体育课程活动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反复学习单个项目的同时容易产生厌倦感,影响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学生为主体是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许多高中生自身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参与学习活动时的表现不够积极,学生只是关注自身在考试测验方面的成绩,而没有真正考虑到体育学科的价值。在参与体育学习活动时,学生的表现往往不够积极,他们抱着敷衍了事的心态参与体育锻炼,而没有真正意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很难支持日常的学习活动。在学生自身对体育学习以及对核心素养缺乏重视的情况下,高中体育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难以落到实处。
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对教学手段的有效创新,通过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让学生能够在主动探索体育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创新教学手段,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学习现状,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将趣味性摆在首位,学生能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成长与进步。以游戏教学法为例,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之前,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对教学流程做出有效的优化,尝试有效开发和应用体育游戏,让学生能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感受到游戏的趣味,并且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学习先进的游戏组织形式,并且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做出细致的指导,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基于特定的游戏规则,对体育知识进行深度探索,并且在锻炼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一定的保障。
强化学生身体机能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高中体育课程中的体育训练形式做出合理优化,让在科学的训练方式影响下不断提高身体机能,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教师首先需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巧,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让学生能够掌握体育运动的相关技能,为体育训练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教师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不同体育项目的教育要求,确保训练计划的制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良好的外部环境影响下投入于体育训练活动。除了在校内体育场进行训练外,对于长跑等形式的体育训练活动,教师可以将场地设置在户外带领学生参与户外越野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拓展性训练中更好的巩固体育运动技巧,并且强化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各项机能。
为了有效突出高中体育课程中的德育价值,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与竞争相结合,一方面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以及性格特点划分学习小组,另一方面也要基于有效的分组和分工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比拼。教师首先需要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在全面考虑到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将小组人数控制在3-5人,并且由学生自行推选一名小组长负责体育活动的组织。设置小组竞争项目时,教师同样需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体育基础,并且尽可能的保证比赛活动的公平性和趣味性。基于教师组织的合作竞争活动,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发挥自身的价值,并且为了集体荣誉而不断努力奋斗,既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真正做到顽强拼搏,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优化,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基于对体育项目的不断学习与探索,提高综合素质,在具备较强身体素质的情况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