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广东高职专业教育实践研究

2021-11-21 23:42王光华
对外经贸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劳动高职专业

王光华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一、广东高职专业教育全面育人效果分析

作为有别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主打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知识技能教学,以培养出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技能型人才。这种育人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文献调研来看,广东地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效果欠佳,究其原因,是广东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早已脱离贫困,解决温饱,奔向小康。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这就是为什么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成为啃老族、慢就业族的原因。因此,仅仅用旧的教育手段刺激最低层次的生存需求已经起不到满意的育人效果。高职院校应关注学生更深层次的需求,比如社交、他尊和自尊、自我实现等需要,并在教学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去创造条件让这些需求显性化,并得以满足。[1]。

针对本校2018-2020 级在校大学生做的关于劳动价值观调研数据可以客观说明这个问题。采取网络发放问卷形式,自由作答,回收有效问卷1596 份。从统计结果可以发现有41%的学生只是偶尔会干家务活;就业时近八成学生更愿意选择偏脑力劳动的工作;对于金钱、权势、地位的重要性,只有6.4%的学生认为不重要;渴望暴富的比例达到60%以上,还有20%左右表示“说不清”。这体现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官本位”、”金钱就是一切”等观念在青年学子脑海中的根深蒂固,他们没有意识到劳动的过程对于一个人的历练是多么重要,美好的思想品质、卓越的能力,都只能靠劳动而不是空想中形成;没有认识到新时代劳动是多样性的,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其实是一体化的,都是可以有创造性的,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头。

积极的方面是,70%以上的学生完全不赞同啃老,绝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都从事过不同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并且选择“通过劳动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和需求”、“通过劳动可以帮助他人和奉献社会”的比例远远高于“通过劳动可以获取报酬”,73%的学生都是自愿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这些数据表明新时代广东学生的主导需要不再是生存需要,而是尊重、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要。另外,60%以上的学生不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容,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打分很低。这表明学生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时,并没有劳动的概念,割裂了劳动和技能培养之间的必然联系。这些观念不可避免会影响其以后的就业和生活。

高职院校该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发展现状,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自觉的劳动习惯,从而最终能体会到劳动给自己带来的内在价值,在劳动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也就是培育对劳动的审美[2]。

二、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需要

引起以上现状的原因是新时代高职教育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几个角度去分析。

(一)新时代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学校。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之前,面临着各种选拔性考试。学校迫于升学率等指标的压力,教学管理上过于重视培养应试能力,而弱化甚至忽视了基本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个别极端的甚至把体力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使得学生对于人类安身立命的劳动存在负面的情感态度。而就读高职院校后,评价机制也有功利性倾向,不考虑劳动品德和劳动态度,学习成绩优秀者或者班级管理者在升学、评优、入党、求职等方面水到渠成,导致更多的学生轻视劳动,把心思放在走捷径、不劳而获等投机取巧行为上。

社会。曾经在课堂上做过调查,大一学生面对“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时,全部是想成为有钱人,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如今,想当网红、明星的孩子越来越多,想通过整容手术改变容颜从而不劳而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想躺平整天做白日梦的学生越来越多。在劣质明星、不良网红的影响下,学生的价值观被扭曲,信仰被侵蚀,浪费大好光阴。

家庭。广东高职院校学生来源于高知家庭的较少,主要集中于两种家庭背景。一是农民家庭。父母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但农业社会一些不适合工业社会的做法比如缺乏集体观念、工作散漫、忽视纪律、时间观念不强等,可能传递给子女。还有一类是经商家庭,父母不愿意子女再受苦的想法导致大学生受到过多的家庭保护、他们不知父辈财富积累的过程,只享受相对优厚的物质生活,从而自负且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缺少劳动意识、劳动实践和社会阅历,无法清晰地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进行定位。

(二)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

劳动教育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反映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迫切需要,而劳动教育处于基本素质教育即德智体美向实际劳动过程的过渡和中介位置,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德可以分为“大德”、“公德”、“私德”。立德,先要“明大德”。作为青年学生,尚未真正步入社会,大德层面要打好底色。“明大德”,就是要懂得大是大非,要有正确的政治信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规律,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想信念。“守公德”,大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既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办事公道、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等,更要高要求打磨自己,培养创新、奋斗、开拓、包容等道德品质,才能在新时代中展翅高飞。“严私德”,青年学子要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向上向善,知行合一。克己奉公的思想素质、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光明磊落的生活作风,是青年学子要追求的。对于不劳而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错误思想要坚决划清界限。

如何与时俱进地重拾劳动教育的本质,在学校教育中重新焕发劳动教育应有的育人职能,构建以立德树人为逻辑主线的隐性教学链条,将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融注到专业教育之中,是当下值得探究的问题。

三、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新内涵

20 世纪90 年代我国的劳动教育思想主要是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立足于本国国情进行劳动教育思想的研究,劳动等同于生产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3]认为“创造物质财富是劳动的主要内容”。卢刚[4]认为,“在信息化时代和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功能淡化”,因而劳动教育的新内涵逐渐向“实践”概念靠拢。檀传宝[2]认为,学校的劳动教育有畸变为技艺学习、休闲娱乐、惩罚手段的倾向,已经远离了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初心;新时代劳动教育不等同于体力劳动,要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意选择新型服务型劳动的内容。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劳动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劳动形态的变化、社会劳动价值观的改变、青年学生劳动实践的缺乏等等。高职劳动教育内容应主动扩容以适应变化发展了的劳动现实。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提倡的是“生存教育、实践教育、创造教育、幸福教育、未来教育、全人教育”[5]。劳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促进学生获得身心发展的综合性育人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牢树立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观念,坚定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信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专业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育人实践路径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始探索劳动实践育人路径,有些院校单独开设了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课时比较少,操作比较草率,对学生来说拿到学分就算结束,没有后续延展性。有些则干脆开设劳动周,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代替劳动教育,手段浅显化、形式化,缺乏职业指向性和社会适应性。

高职教育内在的包含有劳动教育的要求,应当将劳动教育贯穿在高职教育的整个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6]劳动课程建设更多的是要结合专业教育,引导学生融入日益精深的专业分工,储备专业成长所必需的德识才学,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说,学生劳动的广度和深度,必将建构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丰富关系,使学生享受和万事万物关系多样性的美好,摆脱现代钢筋水泥丛林的桎梏。具体形式可以是劳动教育与专业课堂教育、专业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等结合起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下面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例进行阐述。

(一)与专业课堂教育结合起来

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取过程其实也是劳动观念、品德获取的过程。高校应当在专业知识传授中自觉强化劳动观念导向、劳动立场导向、劳动态度导向、劳动精神导向,自觉融入劳动要素。把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可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比如在经管类专业通用课《管理学原理》学习中,在讲述管理者与操作者这两类概念时,可以强调管理者在实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大职能时,也是一个劳动的过程,并不是坐享其成。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管理者也可能是操作者,职场上每个人都要互相尊重劳动成果,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2.4.2 引导居家养老服务体验式消费 通过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免费的体验式居家养老服务,能吸引更多老人参与其中,使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有更全面的认识。让老人切实感受到居家养老服务的好处,真正增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在心理上的认同感。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与老人之间的沟通、了解老人的需求,促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二)与专业社团活动结合起来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社团。参加社团的学生大多有积极向上的面貌,有一定的特长和爱好,能起到带动其他同学的作用。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商务协会,每年都组织商务谈判比赛。根据现实谈判案例改编成谈判背景材料,从策划、组织、举办、参与整个流程,组织学生进行贸易磋商谈判。要求学生事先布置场地,进行真实场景模拟,在谈判过程中要求学生着正装,遵循职场礼仪,掌握商务规则,体现积极的职业精神。通过模拟谈判这种实践活动将谈判意识、国际贸易视野、商务谈判礼仪等价值观和职业观导入到课程教学,让学生通过模拟谈判获得了实践经验,并体会多元文化。

(三)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乡村振兴教育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集聚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政校行企”多方优势资源,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如“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河源”“红色筑梦之旅”等,国商专业学生在参与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比如组织农业会展,开拓电商渠道等等,规划更具体的项目,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的同时,锻炼履行社会责任能力。以上举措不但深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而且对引导学生培养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厚植爱国情怀等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四)与专业实习结合起来

高职学生要杜绝眼高手低的不良心态,就要学会和普通劳动者交往,树立在普通的劳动岗位上做出不普通的事业的观念,从而为走入社会做好职业思想准备。国商专业会展实习要求学生按正式员工要求进行培训,在广交会等展会上,通过参与引导、门禁、接待、维护、电话拓展客户等基础性工作,学生普遍反映见识了职场真实的一面,在工作中付出耐心、细致、专业的劳动才能取得好的工作效果。促进学生养成爱劳动、勤劳动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和勤劳品质。

(五)与专业比赛结合起来

学生参与专业比赛能在短时间内使得专业技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商务专业的互联网+国际贸易比赛时长长达7 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有合作也有竞争,需要学生有不怕困难不怕辛苦的劳动精神,手脑并用,对局势有准确快速地判断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在专业比赛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职业道德、创新创业精神、科学管理时间观念、团队协作精神。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对其日后从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六)与专业实训结合起来

在国际市场调研专业实训中,调研内容广泛,而且极其复杂。主要包括:国际市场环境调研、国际市场商品情况调研、国际市场营销情况调研、国外客户情况调研等。设计调查问卷、实施调查、处理数据,都要下真功夫,坚持求真,不能搞花架子。也不能蜻蜓点水走过场,在调查研究中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问题。在开展调研时不能怕苦怕累,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迎难而上,积极解决问题,使调研能够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形成的调研报告能真正获得有价值的成果,而不是流于表面。

(七)与校企合作结合起来

国商专业和深圳头狼跨境电商公司合办的订单班,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职场专业能力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兼职以及就业的机会。学生在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后,进入深圳或广州的跨境电商企业实习,往往前期都是一个人,选品、上传产品、发货,财务、售前售后、采购。特别是在初期一个新店,没销量,没评价,没有订单,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抗压能力,是坚持不下来的。最终能够从实习转为正式员工的学生都是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能吃苦、会合作的品质。

(八)与树立专业榜样人物结合起来

国商专业有不少同学入学后边学习边创业,未毕业就创立公司,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业成长经历,从如何在跟随学院创业型大学打造的过程中成功零起点创业,如何走出创业低谷、如何转化社会资源,如何抓住创业机会,如何打造创业团队等多个方面与师弟师妹进行分享,通过立标杆、树典型,形成劳动光荣、我爱劳动的浓厚氛围。

(九)与创业创新教育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在校创业的意义并不在于创业结果的成败,而在于创业劳动这一活动本身,学生能感受创业的艰辛。国商专业创业项目“大又鸟二手手机电商平台”,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经过两年时间的打磨,在大三时成立公司,就是一个在创业劳动中磨炼心智的过程。创新创业小组成员从一个idea 开始,做调研,形成商业策划书,再实施想法,就是一个不断找到自我价值,实现劳动审美的创造性过程。

五、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育人保障条件和评价机制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 年)中提到:“加强劳动教育评价,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检验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高职院校应借此时机,积极探索学生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一)保障条件

为了让全体师生铭记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并行,规范践行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必要把所有涉及到具有劳动要素的实践活动比如实习、实训、比赛、双创、志愿者活动等等汇集成工作指导手册,使得劳动教育观念深植于全体师生脑海,并有章可循。师生能清楚有哪些劳动项目、有多少学分、什么形式进行、在哪个学期进行、和专业教育的关联、能收获什么。专业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育人工作手册以学校规章制度模式供新老职工、学生、企业老师等相关人士参照执行。此乃保障条件。

(二)评价机制

岭南学院对学生的专业教育评价弱化了选拔性评价、结果性评价、量化评价的模式,而是采用了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模式[7]。劳动教育评价同样理应如此,以便对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和潜质进行开发,评估劳动教育效果。

新的评价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它是一个动态评价的过程,随时记录,随时反馈,随时修正。不仅重视成绩指标,也同样重视态度、情感等因素。操作非常简便,无需打分量化,只要写明具体评价依据,评定相应等级。这种评价关心的不是学生之间的排名和比较,而是要求学生追求每时每事力争进步的境界。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长足发展,实现全面育人目的。

六、结语

劳动教育本质上是实践的,高职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两者在逻辑上是统一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实践形态和实践路径有了新的要求,重点是塑造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猜你喜欢
劳动高职专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