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蓉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当下高校体育教育需求不只要重视项目技能的培养,还需要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贯穿于始终在增强学生各项能力的同时推动高校体育教学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国家教育的有效助力。而要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快速成长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入合作活动学习模式,此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合作活动的过程中去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积极思考与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实现各项能力的快速成长。
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具有的特点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是以学习为主体且以学生为活动核心。二是利用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实现探究式学习过程。三是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四是尽可能增加体育学习资源且营造出合作学习的氛围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五是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将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所具有的目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帮助学生对体育正确认知并通过合作活动过程形成终身学习体育的思想理念。学生在合作活动过程中会积极思考体育知识并正确认知体育知的学习对于自身成长具有的作用,并且在学习中认知到体育在时代不断发展下会诞生出更多的理念及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第二,营造出真实生活环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传统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局限于课堂中而未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导致学生只是掌握理论知识而不能应用于实践中,合作活动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将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系,可为学生创建出真实的生活情境而在情境中提升实践能力。最后,提升学生协作能力且正确认知团结协作具有的作用。当前发展理念是合作发展模式,单打独斗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发展需求,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教学中后可实现学生协作能力的提升,并认知到团结协作对于自身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
将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后具有的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改变教学模式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育要实现教育目标要遵循以人为本且在教学中要围绕学生开展教学过程,将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后可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及根据理论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了体育技能水平,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并满足了教育要求。其次,促进学生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目标。合作活动学习模式需要每位学生共同参与到合作活动中去,每位学生都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能力及实践能力去完成活动内容,在此过程中共同学习到基础知识及通过实践的过程提升了实践能力,可实现每位学生的学习都有效提升的教育目标。最后,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合作活动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的体育精神与竞技精神不断提高,并且在合作中正确认知自己及提升了合作与团结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了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并实现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
高校体育教学中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实现优质的教学过程,由于体育教学的过程与结果和文化课程的教学与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表现在教学环节属于连续性过程、需要课堂主体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教学效果可达到实时反馈的效果。在教学目标方面,体育教学与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存在着区别,体育教学传授学生体育项目技能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锻炼的意识,可利用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并达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身心健康,而文化课程重视的学生掌握各学科知识并可准确的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师在实施合作活动学习模式时第一步要先确定出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运动参与目标。在教学中要激发出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活动的欲望,并且能够养成每日锻炼的生活习惯,在产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同时可以合理化编制出个人锻炼计划,可以具备良好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并成为推动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一分子。另外,教师要保证合作活动学习模式的开展除要了达到基本的教学目的外,还应挖掘出每位学生具有的运动特长且针对此运动特长进行有效培养,还要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二是运动技能目标。教师在制定合作活动学习模式的教学目标时要注重运动技能培养的目标设定,学生至少要掌握两项及以上的运动技能且可实现科学化锻炼的过程,并在科学化锻炼的过程中提升运动能力,对于运动中产生的创伤可以进行有效的处理。另外,教师还要对有余力及拥有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培养,并鼓励这些学生参与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竞赛与野外活动等,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到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自己和其他主体通过有效交流与互动、合作的过程而形成的。三是身体健康目标。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第一步要先实现学生身体健康,教师要在教学中将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实现体验发展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进而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合理化选择健康食品,特别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实现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可改变以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促进自身拥有健康的身体。四是心理健康目标。心理健康也是体育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设定合理化的体育学习目标,可以通过适宜的体育运动达到改善心理不良状态的目的。五是社会适应目标。学生进入社会后会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而只有学生及拥有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精神,才能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并合理化处理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
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只是实现学生掌握理论类知识,还能够将掌握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体育教师在应用合作活动学习模式时可为学生创设出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并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为学生设计:“某位学生在医院检查出自身免疫力低下,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利用有效的措施提升自身免疫力?”通过为学生设立生活化的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可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促进合作活动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在开展合作活动学习模式时要明确自身为辅助者与引导者,而学生则为活动开展的主要参与者且活动完成的过程由学生自主思考与设计,在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达到活动开展的目标。教师可先对学生实施科学化分组的过程,根据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两个元素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内都含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保证合作活动学习有效开展。然后,教师要在学生合作活动中要密切观察每组学生的合作效果,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并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行为达到提升活动开展效果的目的。
评价是每个学科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目的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教师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教师与学生共同改善下达到提升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高校体育教师在构建评价方法时应采取多元化评价模式,主要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主评价自己、学生互评、学生评价教师教学四种评价内容融为一体的评价过程,将这四个评价元素综合一起后可实现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及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并通过积极改善的过程提升合作活动学习的效果,促进体育教学过程进一步朝向教育目标快速迈进。
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实施合作活动学习模式且充分发挥出此模式具有的作用,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快速掌握知识点及促进综合能力不断成长。教师在实施合作活动学习模式时需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设定,只有拥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才能保证设计而出的合作学习活动方式具有有效性,并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朝向教育目标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