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超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
当前,在信息化快速发展大背景下,社会各行业的发展模式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体育业的发展路径也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特别是近日(2020年9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听取各领域专家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针对体育方面,他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探讨体育业的发展路径具有很强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从城市到乡村,政府对于全民检索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目前体育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全民健身的需求。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2018年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规模达到9105.3亿元,2019年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1654.8亿元,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影响,体育消费市场规模上升趋势有回落可能。从区域来看,体育消费呈一线、新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递减趋势,但是由于一线、新一线城市人口规模也大,人均量优势不明显;从性别来看,男性从来就是体育消费主体,但随着女性经济独立及健身意识逐步增加,女性体育消费市场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年龄来看,青少年和退休后老年人是消费主体,创造社会价值最大的生产力旺盛的中青年反而是体育消费量较弱者。
当前,青少年群体中特别是中小学群体中由于应试教育唯“分数”制度的导向,学生在校内及周末、假期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虽然目前全国已经在中考中加了体育成绩,但分值相对较低,体育分值所占比例有待增加;高校大学生群体体育学分的比例也比较低,需要进一步增加体育学分。
我国目前体育管理机构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属于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举国体制,这样的管理体制在建国初期及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为我国体育行业的展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四十年的不断发展,这样的体制出现的比如:效率低下、系统封闭、发展失衡等问题已经非常明显,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当前体育业发展的需求了。
政府应加大体育场馆等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要从幼儿园抓起,信息化时代,政府应鼓励企业多研发运动APP并给予财政补贴及减税政策。
在信息化背景下,利用大数据,企业应该生产出更适应消费者的体育商品,例如健身器材类、健身服装类等,在满足国内市场内需基础上,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从设计、面料、制作等各个环节积极培育我们的自有品牌,让中国不仅成为制造业出口大国,更要成为“创造”也出口大国。
建议政府多划拨资金加大中小学校的体育场馆及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学校体育课的量;加大考试体育分值比例,还应多投入
当前,体育管理体制亟待完善,竞技体育的市场化和职业化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美国的纯社会主导型体制不适合我们照搬过来,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结合型体制可能更适合我们当前的体育业发展需要。鼓励社会组织及企业积极参与到体育产业当中,进而解决运动员训练经费不足等问题,进而加强运动员的人文素养,解决其文化水平不足问题,培养全面综合协调发展的运动员,进而可以降低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的问题。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税收减免政策,以此鼓励企业出资弥补政府体育设施经费投入不足问题或者赞助全民体育赛事等;再者,积极倡导企业多提供资源和机会让本单位员工积极参与健身活动,比如可以将节日及年终的年会、聚餐活动改为体育赛事的友谊比赛等。
“文明之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一百多年的提法在当前依然非常有用,在接下来的“十四五”时期,只要各级政府、企业和广大群众通力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等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