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小学
体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课堂运动训练是培养学生身体体育、体育技能的重要途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体育运动需要从小抓起,在课堂中开展运动训练,不断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简要探究在小学教育中开展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使体育运动训练更加科学、高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学生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优渥,然而,由于学生缺乏运动,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在生活中容易出现生病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开展运动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科学的运动是拥有健康身体的重要条件,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
小学是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时期打下的基础影响着今后的学习,而小学阶段学习任务和学习难度是不断提升的,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资本,在小学教育中,不仅要打下知识基础,更要拥有健康的身体。通过体育运动训练,让学生走到室外,锻炼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缓解长时间久坐导致的颈椎、腰椎问题。同时,适当的运动能够让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以更好地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在教育中重要性不断提升,随着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体育已被纳入考试的范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从小抓起,加强运动训练,不断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初高中教育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基础的体育知识,树立体育运动意识,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认真对待体育运动[2]。体育运动是一个不断锻炼和精进的过程,开展运动训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能够促进体育素养的发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在体育教学前,教师要规划好教学任务,提前做好课程规划,根据课程纲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加强知识的关联性,并根据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预设体育课堂,将教学步骤精确到具体的时间段内,合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还要加强知识模块之间的关联,预设教学内容,加强体育知识、体育课堂之间的联系性,构建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3]。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课堂规划开展运动训练,掌握课堂节奏,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体育测试,将运动训练与测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的运动能力较低,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中学习态度敷衍,影响训练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模块训练后设置测试活动,并将平时的随堂测验纳入期末总成绩的考核范围内,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开展运动训练,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训练效果。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在情境中进行运动训练,学习相关的体育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进行列队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对会刻板的训练较为抵触,体育课堂枯燥沉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可以创设阅兵的情境。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大阅兵的场景,让学生欣赏解放军气宇轩昂、英姿飒爽的形象,心生向往,再将阅读与列队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堂中,通过列队的方式再现阅兵情景,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启发学生,在运动训练中培养学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明白其中的要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此外,由于小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教师要进行动作示范,注重运动训练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本身是知识传递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教师要将这种艺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者作用,在课堂中注意言行,向学生展示最好的一面,树立良好的形象,并通过动作示范,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标准的动作示范不但能够提高让学生信服教师,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认为自己也能够将动作做好,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运动训练。除了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外,还可以让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运动训练中。例如,在前翻滚的动作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做到言传身教,进行标准的动作示范,通过标准的动作训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先由教师示范动作,展示相关的要领,一边展示一边讲解团身、抱腿等技能,再让学生自主训练,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训练,了解教学情况,选出动作标准、规范的学生,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助教学,通过训练做出整齐划一的动作,领悟动作要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实际需要,以兴趣引导为主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选择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如果长期使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会导致体育课堂枯燥沉闷,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训练效果,为此,教师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进行反思,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4]。与文化学科不同,体育运动更加注重方法和技巧,而技巧需要在训练中获得,教师要根据体育运动的特点,构建轻松愉快的训练氛围,降低学生的排斥心理,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主动训练。如小学生对游戏非常感兴趣,而在课堂学习中容易分散注意力,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教师可以将游戏与体育运动训练有机结合,要构建游戏性课堂,借助游戏辅助训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游戏提高训练的趣味性,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在游戏活动中掌握运动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以良好的状态投入运动训练,促进学习积极性的提升。首先,教师要注重兴趣的引导,不能一味地照搬教材内容,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合适的体能训练项目,将游戏融入其中,丰富教学内容。如体能训练中包含了体育训练和耐力训练,课堂的训练时间有限,而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同,教师可以制定阶段性教学方案,并在实践中融入游戏活动,探究游戏与体育运动训练结合的有效方式,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让学生找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在课堂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其次,教师要创新游戏形式,以学生为主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水平、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等,利用游戏点燃学生的热情。例如,在接力跑的运动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运炸弹”的游戏活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成立炸弹运输小队,一部分学生担任“计时器”,一部分学生“运炸弹”,在规定时间内以接力的形式将炸弹运到制定的地方,通过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年纪较小,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加强互动。为此,教师要创建互动课堂,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中掌握教学节奏,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加强运动训练。考虑到学生体育水平的不同,教师要制定合理的目标,开展分层训练,循序渐进开展训练互动,通过分层训练培养学生的运动水平。学生的运动接受能力与小脑的发展和运动神经中枢开发的有关,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开展分层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强化训练效果,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身体素质和兴趣特点等方面出发,合理划分教学内容,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块,突出体育运动训练阶段性、综合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方式和考核标准,在学生的能力限度内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例如,在立定跳远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和考核标准,将学习态度、训练成果等都纳入评价标准中,发挥分层训练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小学体育课程较少,通常一个星期只有一两节课,单纯地依靠课堂训练,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为此,教师要拓展体能训练,将体育课堂教学与户外活动有机结合,丰富教学活动,加强体育运动训练,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掌握运动技巧,获得体能锻炼,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如在短跑的运动训练中,教师可以将体育教学与日常跑操训练相结合,将跑步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跑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科学使用教学器材和教学场地,将体育运动训练进行拓展延伸,在学校中构建良好的运动氛围,改变学生消极的态度,通过长期的拓展教学,掌握运动的技能,形成运动意识,在运动中获得体能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是习惯培养的最佳阶段,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树立核心素养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体育运动训练,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开发运动潜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教师要规划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积极性;开展情境教学,提高运动训练有效性;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创建互动课堂,加强师生配合;拓展体能训练,丰富教学活动,将新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