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威 韶关市技师学院
田径短跑运动是一项无氧运动,在学生的体育课中也是比较常见。通过田径短跑运动的学习,学生的腿部肌肉爆发力被充分激发,增强了四肢协调能力,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能力。田径短跑运动学习比较简单,技巧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需要学生对田径短跑运动进行长期的坚持训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精神。所以,体育教师要积极地寻求田径短跑运动训练效率提升的策略,最大程度提升田径短跑运动教学效果,保障学生在田径短跑运动训练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田径短跑运动与其他的体育运动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训练精力,但是在训练学习中的体验感不强,缺乏必要的趣味性,导致学生对田径短跑运动没有兴趣,甚至有很多学生对田径短跑运动的训练持有排斥的心理。出现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原因是,在田径短跑运动教学训练中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在田径短跑运动训练中主动性不强,使得学生的田径短跑运动学习训练效果不佳。例如,在现实的田径短跑运动训练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爆发力,体育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起跑训练”,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起跑技巧,强化学生的肌肉记忆。但是这种“练习”的训练方式,加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压力,让学生身心疲惫,引起学生对田径短跑运动的反感,不利于学生对田径短跑运动的训练学习。总之,单一的田径短跑运动训练方式,加重了学生的田径短跑运动训练负担,让学生在田径短跑运动锻炼中缺乏主动性,田径短跑运动训练效果最终不够理想。
在对学生的田径短跑运动训练成果进行考核时,仅仅考核学生的田径短跑运动时间成绩,让学生在赛道上进行比赛、计时,导致了体育教师比较注重田径短跑运动的成绩,对田径短跑运动理论知识教学缺失,虽然学生的田径短跑运动成绩提升了,但是学生对田径短跑运动相关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在实际的田径短跑运动理论教学中,体育教师更加注重田径短跑运动的技巧理论讲述,但是对学生在田径短跑运动中的安全、饮食、休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学缺失。这种仅仅重视实践训练、忽视田径短跑运动理论教学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田径短跑运动的长期学习训练,甚至还会给学生带来身体上的伤害。
例如,体育教师在学生田径短跑运动训练学习时,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没有向学生传授一些心理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在田径短跑运动训练学习中,无法克服自身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田径短跑运动训练学习成绩,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田径短跑运动训练学习产生消极心态。总之,田径短跑运动训练教学中,田径短跑运动理论知识教学的缺失,导致课程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学生无法深入体会田径短跑的效果,影响了田径短跑运动的训练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对田径短跑运动的学习训练提升[1]。
与其他的田径短跑运动一样,田径短跑运动专业性很强,在运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拥有田径短跑运动的专业技能。但是调查中发现,在实际的田径短跑运动教学训练中,几乎没有专业的田径短跑运动教师,部分体育教师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影响了田径短跑运动教学训练效果。非专业田径短跑运动教师在开展田径短跑运动训练教学时质量不好,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田径短跑运动引导,训练教学方法不科学,学生在田径短跑运动训练学习中提升不明显。另外,田径短跑运动教师为学生制定的田径短跑运动训练计划同样不科学,没有紧密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时间现状等,忽视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特征,影响了学生的田径短跑运动长期学习训练。缺少高素质田径短跑运动师资队伍,导致学生无法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们对田径短跑运动学习训练效果有限,阻碍了学生在田径短跑运动方便的进步和发展。
在实际的田径短跑运动教学训练中,要想保障田径短跑运动教学训练效果,应当让学生对田径短跑运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有效开展田径短跑运动实践锻炼活动[2]。一方面,体育教师要注重田径短跑运动训练意义的理论教学,让学生对田径短跑运动训练产生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有关田径短跑运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田径短跑运动赛场上激动人心的时刻。一次次的奔跑,一次次的突破人类短跑速度极限,既是田径短跑运动的成就,更是人类田径短跑运动的成就。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田径短跑运动训练对身体健康发展的意义,像提高肺活量、增强免疫力、锻炼肌肉、激发爆发力等,这些田径短跑运动训练学习中获得的经验优势,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当学生了解田径短跑运动训练学习的“伟大”之处,田径短跑运动对身体健康成长的意义,那么学生对田径短跑运动的锻炼学习主动性增强,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在田径短跑实践中的内驱力,从而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田径短跑运动的长期坚持训练;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全面的介绍田径短跑运动理论技巧。体育教师向学生介绍田径短跑运动的理论技巧,有助于学生对田径短跑运动训练的整体把握,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田径短跑运动技巧上更加准确,让学生在正确的状态下完成田径短跑运动的训练和学习,从而有效保障了田径短跑运动的训练学习效果。另外,学生掌握田径短跑运动理论技巧之后,能够为学生的田径短跑运动训练和学习提供方向。总之,在田径短跑运动训练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重视田径短跑运动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田径短跑运动基本情况,了解田径短跑运动训练中应当注意的事项,从而助力学生在田径短跑运动学习中高效开展训练活动。
在当前的田径短跑训练中,受教育环境、教师专业水平、学生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印象,田径短跑训练模式较为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田径短跑训练的有效性不足。因此,在提升田径短跑训练效率中,教师应优化田径短跑的训练模式[3]。
例如,体育教师应采取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利用视频分解动作,并对筛选出来的短跑视频进行裁剪,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播放,让学生尝试模仿优秀运动员的动作,从而掌握短跑的技能。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短跑的田径竞赛,以竞赛的方式加强田径短跑训练的对抗性,并总结学生在运动中的训练技巧,提高田径短跑的训练效果。学生因身体素质的差异,对短跑训练有着不同的训练需求,教师应根据田径短跑训练中的气泡、加速跑、中间跑、冲刺跑等阶段,开展分层次的田径短跑训练。例如,在起跑过程中,教师应借助运动器材进行辅助训练,矫正学生的田径短跑姿势;在途径跑时采取皮筋训练,锻炼学生的摆腿力量,利用惯性较差训练,提高学生在高速跑过程中的身体负荷。在田径短跑训练中,冲刺跑是核心内容,也是赢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冲刺的训练环境,可以开展10 米冲刺的短跑训练,加强田径短跑训练部分练习与总体练习之间的关系,保证各部分之间的训练效率。
在田径短跑训练中,将训练项目进行分类,创新学生训练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在田径短跑运动中的爆发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训练现状和体能特征,将田径短跑训练分为对学生的田径短跑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基本的体能训练[4]。第一,体能训练是田径短跑运动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在分项目训练时,从学生的体能训练入手,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利用无氧运动像肌肉训练等运动,提升学生在瞬间的爆发力,并利用冲刺跑训练,提升学生在田径短跑中的训练速度,将短跑训练与放松训练相结合,通过开展分层次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技术训练以学生的基本经验为基础,教师应在提升学生的体能素养基础上,进行高效率的技术训练,筛选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技术方法,并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种类的技术训练,在实际的田径短跑训练中实际应用,从而保障学生在田径短跑比赛中积极应用技术取得胜利。第三,战术训练是以学生较高的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为基础,针对的是实力较强的学生。因为这部分学生有机会参加田径短跑比赛,教师应在短跑训练的间隙,教授学生在竞赛活动中的战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战略能力和比赛能力,在赛场上能获得较好的水平。总之,分类教学是提升田径短跑训练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根据短跑的过程性阶段,根据不同的分类项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并利用部分阶段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整体性田径短跑训练效率,培养学生的身体技能和短跑训练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体制中,田径短跑训练存在教学训练方式单一、田径短跑运动理论知识教学缺失等问题,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发展规律,采取多元化的措施,强化田径短跑运动的理论教学,选取多元化的田径短跑训练模式,开展高效率的分类教学,实现提升田径短跑训练效率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未来的身体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