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①

2021-11-21 21:06:24张国旗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传统型俱乐部形式

张国旗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

所谓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及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关系,对教学结构的组合方式。体育教育的发展本身就存在复杂性和多变性,体育教育的内容本身就是在学生的发展中进行逐步的提升和发展[1],因此,在近几年的高校体育教育汇总中发现,教师不断对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将“俱乐部型”的体育教育模式引进到了高校的体育课堂中,与“传统型”体育教育模式相比较,更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发展和提升。

1 “传统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产生的教学效果

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一直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课堂中得不到相应的展示,这不仅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和体育学习的价值目标,还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的体育参与感不强[2]。

在“传统型”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都是依靠个人的意志进行教学,学生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使得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喜好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体育项目。最后造成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不能更好地引领自身的发展。

该文从多方面进行“传统型”体育教学模式的考量,发现其教学中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传统型”的体育教学方法中,教师一味地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没有切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和体育锻炼的特长,学生的主动性不能更好体现;其二,在“传统型”的体育课程中,课程单一,学生的体育运动场地不能得到满足,在学习中经常是必修课设置的比较多,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3];其三,“传统型”的体育评价考核方式中,对学生一般是依据最后期末的成绩进行“一锤定音”式的评价,没有将学生的日常参与行为和日常的表现融入到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单一化的现状。

2 “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产生的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领域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逐渐呈现出新的形式,展示出新的学习氛围,凸显现代体育教学课堂的发展。

2.1 “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在教学中,重点要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体育能力和体育素养的培养,并且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技能的发展,不断在体育教学中,展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将体育学科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展示出来,促进学生能更好地将体育爱好变成体育训练的形式,通过体育运动,养成健身的好习惯,将学生强大的身体素质和学生的体育学习精华相衔接,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在学生的发展中,可以开展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体育学习技能上进行必修课的集中学习,在学生个人的爱好方面,利用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展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升,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促进体育课堂的提质升级。

2.2 “俱乐部型”体育教学的优势分析

2.2.1 在学生的主体性展示方面具有优势

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教学中和课堂的形式展现中逐步体现的,在学生的主体展示中,学生能通过自主掌握自己学习的内容和兴趣的方向,更好地融入到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对体育学习产生更加深厚的兴趣,促进学生在课堂中体现主体性的地位。普通高校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展示自身的主体地位,就是将自己的学习主动性进行展示的环节,在学生的发展中占据主要的地位,通过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体育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主动学习体育知识,促进体育素养的进一步完善。通过现实的“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的实例进行分析,深圳大学以一、二年级学生为对象,开设竞技、保健、娱乐3种类型共23个运动项目的俱乐部[4];鞍山师范学院以1999级、2000级学生为对象开设8个俱乐部进行实验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开设7个俱乐部,共19个体育项目[5]。从以上3个大学的“俱乐部型”教学模式中可以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辅导后,学生进行自主练习的形式展开的,这更能展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更能体现学生在自主发展过程中的学习主体性地位,满足了学生对体育课程选择的需要,也更好地实现了学生自主发展的愿望。

2.2.2 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具有优势

现代的学生,在任何方面都追求个性,不愿意和其他人一样,但是在“传统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顺利展现,因此,在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方面大打折扣。但是在“俱乐部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中,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能采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各个层次的发展内容进行多维度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中单一的教学形式,让教学模式中的多维发展成为更加深厚的展现。通过选修课程的开展,学生能学习到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并且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这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

2.2.3 在课内外衔接方面具有优势

体育本身就不是仅存在于课堂的形式,国家开展体育课程是想要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素质,是帮助人们形成全面健身的思想意识的重要举措,因此,不能将体育课程和课外的锻炼断裂开来,而“俱乐部型”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融合课内和课外的教育形式,在课内外的相互结合中,通过课内检验学生思想、理论和方法,课外检验和培养自炼、自评、互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育锻炼素质,促进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6]。因此,在新时代就要通过“俱乐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课堂内的学习巩固知识,了解技能,通过课外形式小组练习,以及与志同道合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切磋,更好地将身体素质和体育爱好提升上来,促进体育教学在形式上的丰富和发展,促进其实效性。

3 结语

通过比较普通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的模式,发现“俱乐部型”教育模式更能适应现代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和学习兴趣发展,同时也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前瞻性的意义。

猜你喜欢
传统型俱乐部形式
借助信息技术,让家庭教育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化”
求知导刊(2022年1期)2022-03-27 10:35:13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清代州县文簿册报制度:对中国传统行政特点的透视
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