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影响①

2021-11-21 21:06:24赵长征谢庆刘依兵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身体体育

赵长征 谢庆 刘依兵

(1.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镇江 212003;2.金坛区少年宫 江苏常州 213299;3.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将西方先进的思想、科学精神灌输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促进中国社会由保守封建转向革新开放。近代女子体育是伴随着女子解放运动产生的,是女子解放运动的重要内容,可以反映女子解放运动的程度。

1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女子体育的发展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广大女子深受封建礼教的压迫,置身于社会底层,毫无人权可言。千百年来,她们渴望社会革新和女子解放,特别是近代有大批女子参与了反抗外国侵略和反封建的斗争中[1]。妇女身体解放离不开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关照,早在1897年,梁启超在《倡设女学堂启》中就提到:“夫男女平权,美国斯盛。女学布濩,日本以强。兴国智民,靡不始此。”胡适发表在《新青年》上的《贞操问题》认为,中国法律关乎贞操问题的规定没有成立的理由,他说:“以近世人道主义的眼光看来,褒扬烈妇烈女杀身殉夫,都是野蛮残忍的法律,这种法律,在今日没有存在的地位。[2]”摆脱封建礼教对妇女的约束,最为关键的是妇女有支配身体的权利,塑造自己的身体,建立身体文化价值,最终获取身体认知的控制权。

2 教育界兴办女学,支持女子体育发展

作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女子体育的开辟者,蔡元培先生更加注重女子完全人格的养成,而他认为女子完全人格的建立离不开女子体育教育[3]。他认为知育、体育、德育、美育是培养女子“完全人格”的关键,而体育则为“完全人格”的根本。1912年,他在担任教育总长时明确提出,“教育普及者,人人受同等之教育”“男子与女子同系国民,权利与义务,应当平等”。蔡元培认为中国近代女子要抵抗外族入侵,摆脱“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束缚,实现自由、平等、独立,首先要从解放身体、塑造身体开始,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勇敢顽强、公平竞争等良好品德,这既是女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振兴民族与社会革新的客观要求[4]。

由此可见,蔡元培对女子体育开展的思想既对妇女解放、男女平权进行了客观思考,又站在了社会革新、民族发展的角度进行了考量。这样,作为社会形态的体育自然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新文化运动是对封建社会中旧风俗妇女形象的全面否定,那么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女子体育便对新妇女形象起到了肯定作用,女子体育也会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而加快发展进程。

3 新文化运动期间女子体育学校迅速发展为女子接受体育教育提供平台

则思息,而游息,而睡眠,皆体育也”等。作为近代女子教育的创始人蔡元培先生,于1916年创办了上海爱国女学体育科,毕业12届共计600人。在众多女子体育学校中,中国女子体操学校表现尤为突出,从1908—1937年间,此学校共计招收45届学生,毕业1751名[5]。其中首届招收学生20余人,皆为身体健硕、德才兼备者,学业为一年半。开设课程除体操等术科外,还有体育、音乐、数学、伦理等课程。中国女子体操学校除教学安排外,另每年设有两场运动会,以此检查学生学习状况[6]。

女子体育学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国近代女子体育学校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一步既是中国近代女子体育重要的一步,也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重要的一步,它得益于新文化运动中仁者志士对女性体育的关照。

汤剑娥认为,“饥则思食,渴则思饮,静则思动,倦

4 新文化运动期间涌现大批新知识女青年,推动了女子体育发展

在中国近代新知识女青年自我觉醒的群体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号称“江湖女侠”的秋瑾。秋瑾倡导女子教育也是从妇女解放运动开始的,她在《中国女报》发出号召,“吾今欲结二万万大团体于一致,通全国女届声息与发展朝夕,为女界之总机关,使我女子生机活泼,精神奋飞,绝尘而奔,以速进大光明世界[7]”。1905年,她在写给其兄长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妹近日身体甚耐劳,日习体操,能使身体强壮。”因此她在1907年担任大通师范学堂时,依旧延续学校以往的管理机制,采用军事化管理,并将军事体操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秋瑾之后,具有体育专业素养的杰出女子代表人物首推张汇兰。张汇兰曾留学美国密尔斯大学攻读体育专业,后转学至美国威斯康辛大学,1934年创办河北师范学院体育系,期间任职教授及系主任。张汇兰留美前,中国不乏对女子体育的探讨者,但如张汇兰这样高学历的人屈指可数。张汇兰有着扎实的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她重视男女生理机能的区别,她认为女子的体育目标设置、教学教法、测试标准应当与男子有所不同,因此她著有《和缓运动》一书。同时她还呼吁广大女性切勿步入锦标主义的迷途,要大力普及女子体育,而非将重心放在竞技运动上。

5 女子积极参加竞技运动提高了其社会参与程度

新文化运动后期,竞技运动场上开始出现女子身影。1923年,北京举办第一次女子联合运动会,同年中国女子代表队参加了第六届远东运动会的游泳项目。女子排球作为表演赛也参与了此次运动会;1930年中国女子网球运动成为第四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由此看来,新文化运动后,中国女子体育运动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8],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的女子运动员也越来越多,而且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证明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实现,即男女权利的基本平等。促进了近代女子体育的发展,加快了女子参与社会活动的平等[9]。

6 结语

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发展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激发下获得的,女子体育的发展也与妇女解放运动紧密相连。随着新文化运动深入开展,一批新知识女青年通过自身努力创办女子学校,在体育领域的各个方向努力实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女子体育发展的契机,展示了中国女子体育的新征程。

猜你喜欢
新文化运动身体体育
楚怡学校与湖南新文化运动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我de身体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身体
大灰狼(2016年9期)2016-10-13 11:15:26
我们的“体育梦”
身体力“形”
健康女性(2016年2期)2016-03-11 09:39:54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探讨——基于“新青年”和《新青年》的角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