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课外武术活动发展多维审视与现实考量

2021-11-21 20:29刘新宇
武术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课外武术体质

刘新宇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我国小学课外武术活动能够弥补武术课堂教学的缺憾,满足素质教育中的育人需要。新时代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已成为学校体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然而,当前我国小学课外武术活动发展态势如何?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解决与应对?急需对小学课外武术活动发展状况进行多维审视与现实考量,从而推动我国小学课外武术活动健康发展。

1 我国小学课外武术活动发展的多维考量

1.1 “体育强国”背景下小学课外武术活动备受关注

在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生校外体育活动的备受关注,与这种关注趋势呈现出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不仅从自身相比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趋势,同邻国日本和韩国的相关数据相比,在身高体重等一些关键数据上也已经被拉开了差距。[1]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学校体育发展状况,特别是对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备受关注,学校以及地方政府共同开展以“武术”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例如:武术运动进校园、武术文化传播等活动。从政策扶持的角度,先后颁布了多项执行办法,这些政策性文件法规和相关措施的不断落实和出台,给了学校开展课外武术活动极大的政策性保障,也给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以指引和帮助,为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起到重要作用。

1.2 “健康中国”背景下小学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学生正处在青少年阶段,是身体精神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发展的快速阶段,而在此阶段的学生保持体质健康是对于其综合素质发展的一个基础性要素。[2]众所周知,学生的体质健康是由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多重作用结果所形成的。其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后天锻炼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子。不论是从学生个人发展和未来幸福生活的角度,还是从祖国未来和国家命运的角度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迫切需要和关键性问题。不同水平小学生体质动态变化具有不同的特征,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一方面能够为学生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在对下一代的全面培养,事关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和人才质量。[3]而作为学校教育阶段也成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阵地和基地,其开展的状况和问题需要及时的总结发现并加以解决。

1.3 “体教融合”背景下小学课外武术活动蓬勃开展

在国家推行“体教融合”战略背景下,我国小学生在进行课外武术锻炼的过程当中,由于学生本身的身体发育尚不完善,控制能力较弱,导致以教育为导向的武术活动与竞技为导向的武术训练相脱节,违背了体教融合的初衷。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武术教师而言,对小学生的课外武术活动需要加强指导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专业化的教学,为整个学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教育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国小学课外武术活动蓬勃开展,形成了人人参与武术活动、人人掌握武术技能的良好势头,武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凸显,传统武术文化、武术精神、武术教育在小学中逐渐普及与推广,带动了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为祖国体育强国梦、教育强国梦注入了新鲜血液。[4]

2 我国小学课外武术活动发展的现实困境

2.1 学校领导重视程度较低

校领导对体育课外活动重视程度一般,甚至有些领导并不十分重视,而且在组织管理上欠缺,很难形成完善的课外武术活动管理制度,对具体开展课外武术活动不利,而且在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上,投入的资金不足,很难保证课外武术活动的积极开展,尤其是在活动设备上,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为了能够满足自身需要,很多家长不得不自行购买体育设施来保证课外武术活动的开展。学校领导在主观思想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形成积极的认识,尤其是参与程度不足,导致学生的校内参与只有固定的时间段,没有形成系统性。[5]学校领导对课外武术活动的认识关乎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需要立足实践,促进课外武术活动的有效开展。

2.2 课外武术活动兴趣不足

学生课外武术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压力过大,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身高、体重基本情况等。课外武术活动缺乏兴趣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外武术活动的主要诱因,这与课外武术活动的形式有很大关系,与学生自我认识不足有关。众所周知,小学生处于好动、好奇心强的阶段,单纯进行武术活动,会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甚至对课外武术活动产生排斥心理。[6]这些枯燥乏味的武术活动,难免还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参与意愿,而且小学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如果一味进行武术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被磨灭掉,难以达到课外武术活动的锻炼的效果。

2.3 学校武术场地器材短缺

我国小学武术场地有限,学生数量过多,学校场地难以满足学生需要,导致武术场地器材短缺,影响到课外武术活动的开展。当前,小学武术教师和学生对场地的要求较高。在小学课外武术活动中,场地因素占主要部分,对学校课外武术活动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而武术设施和器材也需要得到保障,这样才能在满足武术教师素质的前提下,做好武术教师与武术器材之间的协调发展。当前小学的体育场地不能满足学生课外武术活动的需要,而且年久失修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对武术活动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2.4 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单一

我国小学课外武术活动的内容主要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在课间操中虽然融入了自编武术操,但是与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联系仍然不够紧密,学生对课外武术活动的兴趣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仅仅凭借一节武术课间操就改变学生对课外武术活动的认识还是比较难的。而且在课外武术活动形式上,由于学校设备有限,仅能开展太极拳、太极剑等传统体育项目。课外武术活动不够充实,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外武术活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活动兴趣造成很大的影响,无法满足学生课外武术活动的需要。

2.5 武术课外活动宣传力度不够

我国小学课外武术活动的宣传较少,很多家长对此并不知情。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了解到,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多方面发展,还在校外参加了相应的培训,与学校组织课外武术活动时间相冲突。学校对课外武术活动的宣传不到位,造成家长对小学开展的课外武术活动内容不了解,对课外武术活动的质量不信任等。因此,为了能够促进小学课外武术活动的长期有效开展,不仅要关注外界因素的影响,还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影响,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活动开展,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使学生全面发展。

3 我国小学课外武术活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加强领导对课外武术活动的重视力度

我国部分小学领导应该转变思想,将原有对课外武术活动的思想转变成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将课外武术活动贯穿到学生生活的每一天,建立课外武术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机构。根据校园武术活动的管理和安排,服务学生,为学生形成完善的机构起到带头作用。第二,学校领导应该加强对校园课外武术活动的资金投入。从资金上进行体育器材场地的完善,加强硬件设施的引导,从而提高课外武术活动的设备来源,为学生形成完善的课外武术活动设施机制服务,而且可以在开展课外武术活动中加大领导的组织力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意志发展,满足学生对课外武术活动的需求,强调学生个体的主导性,完善课内武术与课外武术的有机结合。

3.2 提高学生对课外武术活动的参与兴趣

应提高学生对课外武术活动的参与兴趣,可以从教师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从教师入手,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课外武术活动的培训,由学校领导以及教育局主管部门进行牵头,帮助教师来完善课外武术活动的培训机制,建立学习交流的平台,完善学习交流的内容机制,做到交流与合作相互并存。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心理疏导和体质锻炼,认识到课外武术活动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课外武术活动以及身体素质和兴趣发展。让学生在课外武术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不断地确立学习武术的自信心。

3.3 完善学校课外武术活动场馆配套设施

我国小学应提升武术硬件设施,建立完善、系统的课外武术活动保障机制,硬件对于课外武术活动来说尤为重要,硬件设施关系到课外武术活动的效果,而且每个学校在硬件设施上有所不同,能够决定着课外武术活动是否对学生造成安全隐患。学校在进行素质化教育中,硬件设施关系到学生的安全。因此,提升硬件设施能够加强学生对课外武术活动的兴趣度,而且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更容易接受课外武术活动的形式及内容,硬件的不断更新为课外武术活动提供了动力发展,例如学生在武术竞赛中发挥自我的优势,而且可以通过武术比赛的方式来提高自己武术技能。

3.4 丰富学校课外武术活动的内容形式

我国小学课外武术活动的形式需要丰富多彩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武术活动开展过程中,不能脱离了学生,应该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外武术活动的主体,更是进行课外武术活动交流与学习的重要主体。根据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课外武术活动,更利于合作与学习,而且课外武术活动应该根据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掌握情况不断完善。课外武术活动内容和形式都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形成不断完善的课外武术活动。在进行具体的课外武术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对一些课外武术活动进行改编和创造,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心理需求以及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为根本,形成对学生的基本爱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课外武术活动形式上更应该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而且以娱乐性为主学,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将学生的健康状况与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起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3.5 加大学校课外武术活动的宣传力度

我国小学应不断开发和融入民族特色的课外武术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结合地域特色,以武术操为基础,融入其他形式的课外武术活动内容。例如:八段锦、太极剑、养生拳等,这样有助于安排不同形式的课外武术活动,而且学生也容易对武术活动产生兴趣。小学课外武术活动内容的变化,有助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尤其在自编武术操环节,融入了武术操等传统体育项目,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积极倡导学生健康向上的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磨练学生意志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外武术活动中变得大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锻炼学生的身体。此外,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文化节艺术节、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课外武术活动的形式,把地域特色与课外武术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家校统一的课外武术活动。

猜你喜欢
课外武术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中华武术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武术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