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文海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基础,而语文学科又是基础学科,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是实现城乡教育结合,拉近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方式。因此,本文将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等方面来探究提高农村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要增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应该重视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不仅要让农村教师具有新型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的教学技能,还要让教师具备终身学习发展的理念和素养。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式,如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幽默诙谐的语言让语文教学变得更有趣,教学更接地气。要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学生能信任教师,能够与教师成为好朋友。教师同时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力图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所以要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学校可以多引进一些城市内的优秀教师,或是为农村教师提供自我晋升的空间,让农村教师有机会与城市内的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还可以开展“专家进校园”活动,多展开一些针对教师的专题讲座,不断提升教师的素养。最后农村学校也可以进行内部培养,比如定期组织同一学科的教师互相交流教学心得,互相总结分析教学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等。只有教师具备这些能力,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灵活应变,才可以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无法有效提升的因素之一就在于农村学校拥有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太少,教师即便知道更高效的教学方式,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缺乏对应的教学工具,仍旧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展开语文教学。这就导致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板书上,在讲述抽象的内容时,也只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不能理解教师的思维,在课后也无法高效复习和预习。所以只有农村学校多引入一些现代信息设备,比如电脑,多媒体等,教师才可以将翻转课堂融入语文教学中,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设置个性化的课件,让学生在课前课后都可以观看课件,高效预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比如在讲述人教版五年级《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课文主要围绕“我”买书这件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坚忍,关爱儿女的母亲形象,展现了母爱的无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课文中有着大量的场景描写,要让学生通过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画面所呈现出来母亲工作的艰辛。这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图片,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深化学生的感受。这样学生在阅读细节描写时,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同时,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还可以播放歌颂母亲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能够进一步勾起学生的美好回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与辛苦。
农村语文教学与城镇语文教学的差异之一在于农村语文教师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而城镇教师则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素质能力,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更丰富,更具有趣味。因此农村教师也要积极向城镇教师看齐,要多开展一些趣味活动,以活动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父爱之舟》这篇课文中,课文借梦境来回忆往事,以时间为序,围绕父亲送“我”报考学校与上学这一求学主题,记录了许多看似平淡无奇的琐碎小事,写出了父亲浓浓的父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激之情。教师可以重现课文中叙述的故事情境,比如利用多媒体播放盛大的庙会视频,给学生具备毽子,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踢毽子比赛;或是给学生观看一些小舟的图片,对此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是否有坐船的经验,再与课文叙述的场景进行对比。在讲述课文时,教师还要进行合理的德育化教育,让学生知道感恩,使学生具备家国情怀。这样一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就能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高主要是因为农村学校缺乏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学生的学习观念有误,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完善,所以只要能够提高农村学校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让教师坚持素质教育,重视开展丰富的趣味学习活动,同时重视在语文教育中合理渗透德育教学,这样就能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学校还要积极引进信息化的教学设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学习工具,进一步提高农村语文教学的质量,有助于拉近城乡教育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