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技师学院 李浩宏
近年来广东每年一度的“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和2021年“创客广东”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都显示出政府层面对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极大重视。创新和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衡量学生是否创办了公司,是否当了“老板”,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而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创新创业教育普遍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主要表现如下。
(1)在没有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下,单纯为了满足国家政策的要求,把创新创业课纳入就业指导课或思想教育课,处于临时应付状态。
(2)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本质理解不到位,只是在学生快毕业时办几期创业培训班,而且停留在课外环节,根本谈不上系统性和规范性地发展。
(3)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普遍性。以“点”(设立几个创新创业社团)为主,没有达到带动“面”(全面铺开)的效果,结果就是投放的资源只是服务了少数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望梅止渴。
这些情况说明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紧密结合,导致创新与职业技能不能“两条腿走路”。双创教育的实践效果不如人意,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学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把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实施途径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体验式学习是突出实践创新的重要一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采用的模式众多,如德国双元制、工学合一、理实一体、行动导向等,这些模式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实践,强调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其次需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咨询委员会,在行业发展、产业升级、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征求专家意见。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已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改革已是板上钉钉。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自己完成一个项目的资料收集、方案制定、计划实施、过程控制到验收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动手动脑,还要有相互讨论与协作,各个个体之间容易发生思想碰撞。在具体教学方法上,采用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新方法,这样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形成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是在实际工作中去摸索、思考进而去创新,并从企业的角度去培养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枯燥的技能训练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融入创业理念,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达到互惠双赢的局面。
具体做法例如:在加工制造类专业的实习课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实用的多功能新产品;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用不满意或不方便的物品,运用学过的知识重新设计和制作,然后在班上展示并模拟定价出售。
积极开展技能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实现职业认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技能竞赛不同于实习课的训练,竞赛培训呈现形式多样化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在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同时进行理论深化,鼓励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将创新和创业的培养融合到比赛的日常训练中。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中创新思维的形成,加强技能实践过程中创新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以技能竞赛为抓手,锤炼专业技能、开拓创新视野和培育创业精神。
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例如笔者指导学生参加2020年广东省“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2019年第三届云浮市大中专学生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并获得市三等奖、2017年第三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并获得省三等奖等,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能够展示学生创新创业才能的舞台。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含金量较高的省市级大赛,加大宣传力度表彰参赛获奖的先进个人或团队,有利于全方位营造校园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突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中的影响力。
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到技校专业教育过程中,需要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改革现行教育模式、建立“双创”实践中心和营造“双创”文化氛围。作为技工院校,最大的发展瓶颈是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的匮乏,现有教师的知识储备与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脱节较为严重,难以真正做到“理论适度、加强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