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琴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实验中学 内蒙古 赤峰 024076)
道德与法治课程始终是以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彰显立德树人育人价值,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公共参与就是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履行义务。道德与法治教学应重视课程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历练参与社会实践的本领,努力成为合格公民。本文以“关爱他人”教学设计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如何培育中学生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
“关爱他人”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一框,从教学内容来看,共有两目内容,第一目“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这一目主要让学生感受关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学生体味关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关爱对他人、社会和自己的意义,使学生在思想上认同“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第二目“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承接第一目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关爱他人应该持有的态度、尺度和策略,使学生掌握关爱他人的艺术,并将之落实到行动中。
环节一:导课:多媒体播放视频《关爱的层次》
展示各种关爱:亲子间本能的关爱;集体中的关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国家的关爱……
教师提出问题:1、视频中突出表现的是什么?2、关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这说明什么?
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奉献社会,不是远离现实的高谈阔论,而是平凡生活中的实际行动。我们要以真诚的态度、积极的行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我们学习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一起来感受关爱,学会关爱。
通过播放视频短片,设计贴近主题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关爱的内涵,体会生活中关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快速将学生带入学习状态,自然流畅导入本课。
环节二:探究与分享活动:
教师提问:1、你得到过哪些关爱?做过哪些关爱他人的事情?
学生积极发言后,教师展示选取的本班同学在家庭、学校、班集体生活中常见的关爱情境图片和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关爱他人情境图片,让学生感受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谈谈你得到关爱及关爱他人的感受?彼此关爱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教师深入学生小组进行指导。结合学生的观点,师生共同总结关爱的意义:
(1)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3)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承担关爱他人的责任,有助于达成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环节三:探究与分享
活动一:出示小品视频《扶不扶》。教师提出问题:
(1)关爱、帮助他人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
(2)扶?不扶?如果是你会作何种选择?为什么?
活动二:分析教材78页“探究与分享”:居委会在小区开展向贫困山区孩子献爱心活动,几位同学对此发表看法。思考: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办?
活动三:出示漫画《贫困生的尊严》提问:如果是你,这样的关爱要不要?
活动四:情境设问:遇到火灾现场、有人溺水情况下,你……
结合学生的观点,总结归纳:怎样关爱他人?
(1)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2)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
(3)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帮助他认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做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断和理智的行动。
本环节选取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小品片段及漫画形式,以境起智,由境生情,通过活动,共同探究,合作分享、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使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在认知、感悟中达成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的,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环节四: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体验。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从今天起,关爱他人,善待自己,传播正能量。
活动:《我的关爱宣言》
在社会生活中:当______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将关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初步学会奉献,关注他人,关注社会,促进自我发展。
环节五:教师寄语: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我们携手共同努力,让关爱的春风吹拂每个人的心田,共建和谐美丽的社会,共享幸福美好的生活。
教学反思:
一、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发展仅靠观念习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情境中体验、在活动中内化、在实践中历练。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结合社会是情创设生活化情境,指导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参与生活热情,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在实践中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
二、在教学中,基于学情和教学情境,提出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性到共性系列问题,有效引导学生在多方面多角度辩证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突破固有思维定式,从而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