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操教学存在问题与路径优化研究

2021-11-21 17:42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操思政教学内容

吕 敏

(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课程思政理念,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在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还要使思政课程与其他各门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和职责。因此,课程教学是“立德”和“树人”的统一,尤其注重德育为先,课程思政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有力抓手。

体操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必修科目和主干课程,其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元素。虽然课程思政理念开始受到普遍重视,但就当前大多数高校而言,在体操教学中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标准等普遍缺乏。高校体操教师应充分挖掘整理思政资源与要素,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施以教学,可以将课程思政理念下体操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完美结合,实现体操教学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1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体操课程与教学目标重知识与技能,轻德育

课程目标对教学实施具有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细化和分解。通过查阅相关体操教材及高校体操必修课教学大纲等文件发现,当前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程目标还是教学目标,大部分是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很少且极为概括地提出相关于德育教学的要求,如较多地提出了解体操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分类,掌握体操技术动作教学的特点或方法等,仅笼统地提出结合体操运动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可以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普遍淡化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已然成为目前高校体操教学目标设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2 高校体操教师缺乏思政教育落实意识

通过访谈部分高校体操教师获知,高校体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般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体操知识的传授和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很少研究和设计高校体操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板块和内容,更不会去专门整理和挖掘高校体操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与元素。高校体操教师大多数更关心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至于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究其原因,是大多数高校体操教师缺乏结合高校体操教学内容开展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

1.3 高校体操教学内容相对固化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中包含体操概述、体操术语、基础类体操、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创编、体操保护与帮助、体操技术动作教学、技术类体操项目、实用类体操、体操身体素质训练、体操比赛的组织与欣赏10个板块的相关内容。虽然教材涵盖的教学内容十分全面,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多体操教师几乎将全部精力用于技术类体操和基础类体操项目的教学上;绝大多数体操教师利用短短几个课时将体操概述、体操术语、徒手体操及轻器械体操的创编、体操保护与帮助、高校体操教学技术动作教学等内容作为理论课教学内容,仅泛泛而谈、讲解不够深入。另外,绝大多数体操教师很少涉及实用类体操以及体操比赛的组织与欣赏等相关内容的教学。

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专业体操教学开始以传授体操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为先导,绝大多数高校体操教学中学分和课时量被压缩,高校体操教师逐渐将体操教学内容精简并固化为基础类体操和技术类体操两大类,其他体操教学内容被很大程度地弱化。

1.4 高校体操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缺乏创新

传统的高校体操教学模式以体操教师为主导,教师课堂教授,学生通过听讲或练习获得体操知识与技能。教师主导下的高校体操教学对大学生体操知识与技能的习得作用毋庸置疑,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则收效甚微。因此,传统的高校体操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技术普及和倡导发展大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显然较为落后。另外,高校体操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采用挂图、教材、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演示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进行相关教学,显然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虽中规中矩但置于当今信息化社会则缺乏创新。

1.5 高校体操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相对单一

教学评价主要用于检查和促进教学,是促进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当前高校体操教学的教学评价方式多集中表现为以教师评价学生为主,大多缺少学生自评和互评;在高校体操教学评价过程中通常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缺乏预备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高校体操教学的评价主要以教师主观对学生的体操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状况施以量化评价为主,大多缺乏知识和技能习得以外的思想政治表现、德育等方面的考核与评价。同时,普遍缺乏客观的施以教师施教、学生习得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评价量表。增加或者完善教学评价方式和方法必须依靠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但由于高校体操教师的思想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同,导致了高校体操教学评价方式与方法单一的普遍现象。再者,高校体操教学评价标准不完善,重教学、轻育人的情况也是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也成为当前课程思政理念下体操教学的问题。

2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操教学的优化路径

2.1 突出思政目标价值引领

不论是体操教学还是其他课程的教学,首要任务都是传授学生知识、提升学生技能,但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站位来看,课程尤其是主干课程的开设,其目标是立足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但育德是重中之重。从高校体操课程教学来看,无论是主管领导还是体操教师都应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将课程思政目标作为课程教学的价值引领,增强和突出体操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的地位,从而达到体操教学育人、育德的目的。

2.2 转变高校体操教师教育观念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高校体操教师,担负的责任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担负着大学生“父母”的角色,不仅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上应尽心尽力,还要在行为示范和思政教育上让自己的“孩子”有所建树。

高校体操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育理念,首先,从“为人师、为人父”的角度去感知和理解教育的目的及教学的意义;其次,从体操形成和演变的历史发展脉络中去挖掘和审视教学的价值;再次,在回顾和感悟自己成为体操教师的历程基础上,总结高校体操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元素。总而言之,高校体操教师只有转变与更新教育理念,才会带来新的教育成果与成效的显现。

2.3 优化高校体操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的载体,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思政的实效性。高校体操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与元素,如学习高校体操概述,可以使大学生在了解体操发展史及我国体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学习高校体操评分规则,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规则意识;练习技术类体操和身体素质训练,可以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培养其顽强拼搏的毅力和团队配合意识;学习保护与帮助,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及互帮互助的精神;欣赏体操比赛视频,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怀;等等。所以,在高校体操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要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通过优化高校体操教学内容的设计,既传授知识与技能,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4 强化思政素养评价的导向作用

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高校体操教学改革,首先应从高校体操教师的教学评价理念入手,使高校体操教师认识到,大学生的思政素养是一切教学习得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体操教师的思政素养是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教授水平的压舱石,应重视高校体操教师思政素养教授和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同时,在教学评价方式上,应积极引入大学生对高校体操教师的综合评价。在高校体操评价方法上,应强化预备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的综合实施。通过师生互评的比较与量化,以思政素养评价为引领,全面客观地评定大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提升。

3 结 语

课程教学是“立德”与“树人”的统一,尤其注重德育为先。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操教师应充分挖掘、整理思政资源与要素,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施以教学,做到高校体操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体操教学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提高体操教学育人实效性的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体操思政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头脑体操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