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举制渊源下我国智育和体育的关系研究

2021-11-21 16:15周颂凯焦臣道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7期
关键词:智育二者矛盾

周颂凯 焦臣道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科举制度对我国教育发展影响至深,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前身。在唐代,科举制度发展最为鼎盛,武举发展也达到了顶峰。但在宋代,民间禁止武器的命令致使体育的发展受到很大的挫折。元代科举制不受重视,明清时期更注重文化方面的考试,而轻视体育。而且在古代普通人考取文状元要比考武状元更容易,因此产生了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想法影响至今,就演变为重视智育而轻视体育的现状。现代社会大部分家长的关注点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成绩的好坏决定了孩子是否能继续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教育不能只注重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辩证地看待体育与智育的关系,提高人们对体育与智育的认识。

1 从科举制度到我国现代教育制度

在隋朝之前中国就有很多选拔人才的方法,影响最深远的有世卿世禄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但弊端都较为严重,很难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科举制始于隋唐时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方法。唐代科举中诞生了武举,武举选拔的是体育人才,因唐朝军事需要,故武举选拔的人才都从事军事活动[1]。无论怎样,武举都促进了军事体育的发展。宋朝虽然禁止民间私藏武器,但宋朝选拔人才时,要求人的体格必须健壮[2]。虽然小程度上抑制了体育的发展,但影响不大。到了元代,由于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他们有自己的选拔人才制度,因此非常排斥科举制[3]。明清时期影响最大,明清时期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体育的发展,读书人把毕生精力都用在八股文之上,虽然拓宽了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但同时使得社会上形成只注重文化学习的风气,久而久之重文轻武的思想就诞生了。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极其深远,即使在1906年废除科举制后,重文轻武的思想仍然占据体育与智育斗争中的核心地位,直到现在,在我国现代教育制度中演变为重视智育、轻视体育的思潮。这种想法是严重背离实际的,将体育与智育割裂开,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观点的。

2 体育与智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2.1 体育的功能

体育的功能主要分为学校体育功能与社会体育功能,学校体育功能是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教授学生运动技能,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传承体育运动精神与文化,壮大体育的群众基础,为竞技体育选拔后备人才[4]。社会体育的功能是增强大众身体素质、强身健体,让大众体验运动乐趣,放松压力。无论是学校体育,还是社会体育,两者共有的隐性功能是培养人的心理健康。孔子的体育思想包括了对心灵的教育,使人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用道德以滋润人的心灵,使人成为身心健康的人。直到现代社会,体育也是育人心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点在学校体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学校体育一直遵循着健康第一原则,这里的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体育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功能包括了对人的情感培养,使人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缓解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培养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发泄不良情绪等。发泄不良情绪尤为重要,刚来到这个世界的人像白纸一样,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内外部各种因素决定的。从孩童到成人的阶段,任何一种不良品性都不是一瞬间侵入人内心的,而是积少成多,逐步形成的。现代社会的高压是一种普遍现象,当压力超出人的承受极限时,人们就会产生负面心理。这个过程类似于医学中的积劳成疾,而后量变引发质变。因此,宣泄负面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尤为重要。由此可见,体育的教育功能主要是育体与育心。

2.2 智育的功能

智育可以分为一般智育与专业智育,一般智育是人认识世界的基石,专业智育是在一般智育的基础上,选出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智育的功能也会从专业智育开始,分化为不同领域。虽然分化,但其基本的本质不变,正如马克思基本原理中的“世界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可将智育的功能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挖掘自己潜能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能力。智力是人在自然和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智力使人具有判断能力,能汲取对人有利的信息,提升人对世界的认识。

2.3 功能和作用,决定了地位

虽然体育的主要功能是育体、育心,智育的功能是培养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能力,挖掘人的潜能,让人能系统地学习和认识客观世界。但功能和作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体育和智育从诞生之初,就带有功能和作用。体育和智育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体现在人的评判上,人的评判带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所以通过评判诞生的体育与智育的地位,也具有时代的特点。从隋朝流传下来的科举制,到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但其仍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新时期下,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从体育与智育的育人方面来看,二者是并行的关系,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就如同新生儿诞生后,从爬行到学会走路,这就是新生儿的体育,而父母教孩子识字说话,这就是智育的启蒙。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观点来看,功能和作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也就是说,体育和智育的作用即为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地位是人们对作用的认识加以评判体现其重要性的标准,是人的主观意识。由于存在决定意识,所以体育与智育的功能和作用,决定了体育与智育的地位,在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观念下,二者缺一不可,即体育与智育是并行的关系。

3 从体育与智育的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看待二者的重要性

3.1 体育与智育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矛盾的双方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在我国现代教育制度下,家长看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而轻视体育,有的家庭甚至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家长要想让孩子健康且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体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上,体育和智育存在一定的矛盾,即若为了成绩,则智育更重要;若为了孩子全面健康发展,则体育更重要。智育也重要,体育也重要,但孩子的学习时间有限,无法平衡二者。因此,体育与智育二者不孤立存在,二者互为前提。在智育过程中,大到做实验,小到写字,都包含了体育,最明显的是学生上课与写字的姿势,不端正的姿势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发育,端正的姿势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在体育中,除了运动技能学习和锻炼身体之外,学生学习体育的各种理论,阅读各种书籍都是智育的体现。只不过这种智育是专业智育,学生只有在体育领域有深入研究,才会对此感兴趣。由此看来,体育与智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看,即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比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更为重要。由此可见,体育和智育是矛盾的统一体。

3.2 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观点看待体育与智育的关系

既然体育和智育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就能用矛盾的观点科学地看待体育与智育的关系。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在我国现代教育制度下,体育与智育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统一法则中包含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指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在我国现代教育制度下,过分关注成绩的智育与培养人全面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体育,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就产生了对立、排斥与斗争,但二者在教育人要全面健康发展的理念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因此,体育和智育是符合矛盾的同一性的。其次,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排斥和互相斗争,解决矛盾的方法总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体育与智育,无论哪一方都无法完全涵盖另一方。所以,至今体育与智育一直处于斗争之中。可以看出,体育与智育既符合同一性又符合斗争性,因此,体育与智育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了智育,体育又会被人们说成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运动[5];没有了体育,就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也就无法发展智育。前人研究中也指出,大部分体育成绩好的人,智育成绩同样也好[6],而只有一方成绩突出的学生只占少数。体育与智育,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双方应该在同一个高度的位置上,二者同等重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从隋朝的科举制到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我国用悠久的历史挑选出了适合我国这个人口大国的教育制度。尽管我国现代教育制度出台了很多政策,有利于体育的发展,但在注重文化课分数的影响下,人们对体育的重视还是不足,应该先从思想上转变对体育的看法。在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观念上,体育与智育二者是并行关系,缺一不可。而体育与智育作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且二者的斗争会一直持续下去。想要改变我国体育教学中的不良现状,就必须在思想上将体育与智育统一到同一高度。

4.2 建议

学校体育作为我国未来体育发展的基石,校内有大量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事业想要改变当前重智育、轻体育的现状就要从基础抓起。当前,中小学与大学虽然有各自的特色体育项目,但只有学生和教师在参与。除了真正热爱体育的人以外,很少有人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体育的重要性被人们所忽视。由于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活压力更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没有空闲去发掘体育的重要性,也就不会将体育和智育在思想上统一到同一高度。只有减轻大部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生活压力,他们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猜你喜欢
智育二者矛盾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延平区推动婚姻家庭 矛盾纠纷化解
矛盾的我
摇曳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做人教育是道德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大学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研究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
Units 13—14词语辨析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