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已经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全面开展,高职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这一教育大环境中,使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综合型专业技能人才是高职教学的第一重要任务。“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紧密结合高职的特点,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未来职业对身体素质的需求,在教学中实施岗位体能教学,培养学生重视体育锻炼的意识。”[1]为此,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将日后工作岗位在体能方面的需求和学生的日常锻炼充分结合到一起,把高职体育教育的资源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出来,创建既有高职特色,又能满足工作岗位体能需求的多层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职体育中设置职业岗位体能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化发展方面,作用格外突出。”[2]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体能,可很好地保障学生日后工作过程中的体力支撑,将职业岗位体能积极融入高职体育教学实践中,可帮助学生尽早开启工作状态,让每个岗位的劳动特征更加明确化,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更有针对性。
“岗位主导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岗位为核心,通过对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分析,确定其职业(行业)和岗位。”[3]将岗位体能教育充分融入高职体育教学实践中,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日后工作岗位在体能方面有哪些具体的需求,利于提升学生职业体能锻炼的积极性。
在高职体育教学实践中,开设职业岗位体能课程,可帮助特色体育实现更好地发展。在具体的职业岗位体能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制定了具体的、专业的各项体能标准,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和锻炼需要,选择使用与之对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有很大的改进,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另外,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能确保体育教学的“强身健体、强化终身锻炼意识”教学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
通过分析我院各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去到的各个岗位在体能方面的需求发现,不同的岗位,对体能的需求有很大差别,同时,也具备不同的特征。
通常是脑力劳动,此类工作需要长期伏案,工作姿势通常是坐立、含胸、低头,上半身往前倾斜,手部、肩膀、头部、颈部的动作都很频繁,肘部、腰部、颈肩都需要很大的支撑力。
该岗位要求从业者的头部、颈肩、手指、手腕、手臂等部位的肌肉都要有很强的耐力,手腕手指要灵活,要有较强的感触能力,整个身体上半身的所有肌肉要互相协调好。
此岗位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脑力,此类岗位通常都是站着,身体前倾,而且还需要保持姿态端正或是需要短距离走动,这就要求下肢、腰部、足部有足够的支撑力,偶尔需要搬抬物品的时候,身体负重会增加。这类岗位对下肢、腰部、腹部的支撑力量有很高的要求,礼仪方面需要满足站立、行走的基本礼仪。
此类岗位大多是体力劳动,平常工作姿势不固定,有时动,有时静,全身几乎所有的关节、肌肉、骨骼都参与到工作中,劳动强度大,所以身体负荷就大,工作过程中需要拿取轻重不一的机械零件器具,必须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手部、胳膊、腰部的力量要足够和持久。
此类岗位需要不停地走动,工作姿势不固定,需要体力和脑力,工作时全身所有骨骼、关节、肌肉全部参与,下肢、腰部、背部力量要足够、要持久,此类工作需要长时间走路,频繁弯腰,需要有很好的下肢支撑能力和有氧耐力。
大一新生入学后,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进行测试,分班时按照《标准》评分表进行,大致分三个层次的班:测试成绩80分以上是A层;60至80分是B层,59分以下是C层。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标准,结合不同层次学生日后工作岗位体能方面的需求实施教学,关于学生的能力差异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样才能取得高的教学质量。
科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差异化的运动能力,给学生安排符合他们生理负荷量的体育锻炼项目。C层的学生,强化心肺功能的同时,采用趣味体育的形式强化身体素质;B层的学生,可按常规计划开展教学;A层的学生,除了强化心肺功能、按常规计划开展教学之外,重点掌握运动技术。对学生进行分层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合理,结合体育教学的具体标准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各层的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结合日后各工作岗位在体能方面的具体需求,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都进步。
1.设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在设置高职体育教学目标时,要结合体育课程的特征及高职教育的特点,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的需求,设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目标包括职业发展目标和健康达成目标两个方面。
2.课程设置与结构建设
①要保证课程学时。“职院校的教育非常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也需要有高校的岗位体能作为支撑,才能发挥更好的优势。”[5]高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制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到大三的时候,很多专业的学生就要到单位中定岗,开启实习之路,因此,要在大一、大二设置足够的体育课程,这样体育课程的学时才能有所保证,才能更好地满足各专业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需求。
②结合学制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开课方式,保证多元教学模式切实落实到位
目前,国内常用的高职培养方式有“3+2”、三年制等。一些专业根本没法开设两学年的体育课程,针对这些专业,为了让体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建议使用校内外、课堂上下、社会和学校紧密结合的形式,在体育课程中,有计划地融入课外、校外体育活动,这样体育教学课程才会更丰富、教学质量才会更高。
③根据学生日后工作岗位对体能的具体需求,实施“三分”(分段、分项、分类)教学方式
一是,分时段培养学生的岗位体能,将基础体能教学、岗位专项体能教学、社会体能教学分时段、多层次进行。二是,设置多个体育项目并配备高质的教师队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日后工作岗位的具体体能需求及自身具体的状况自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三是,结合工作岗位的共同特征、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以及学生的性别安排精细化的教学内容。
3.深入优化整合体育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只有深入优化整合体育教学资源,才会将教学资源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各部门都应将自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大力支持高职体育教学工作,例如: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场所的建设、体育设施设备的采购等,力争为学生打造一个极具个性的锻炼场所,保证学生都能进行与自己岗位体能需求相对应的体能锻炼。
4.积极改进考核评估系统
高职体育教学在改革实践中,要重视教学评估方法的改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均可得到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也因此得以加快。学校应结合学生日后工作岗位在体能方面的需求,积极完善教学考评措施,深入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能基础、日常学习状况等各个方面,让考评工作更加全面、科学、准确。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要结合体育课程的本质和学院的专业需求,根据学生岗位姿态、职业能力需求和学生体育课程需求来建设,教学目标设置应该多元化,课程设置要符合各专业的特点和需求。”[6]结合学生日后工作岗位在体能方面的需求展开分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生的参与度、表现欲望都能得到明显地提升。因而,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的体能状况采用科学的分层教学方法,让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化、学习积极主动性更高,如此,也可以让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明显地提升,还可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状态,以更加良好的精神面貌、更加优质的身体体质踏上工作岗位,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