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研究

2021-11-21 15:43杜雪吉林医药学院
灌篮 2021年14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思政融合

杜雪 吉林医药学院

课程思政主要是指深入挖掘学校各专业学科中蕴含的德育因素,也就是说,各专业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练习专业技能,同时要注意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合时宜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一理念的提出始于上海。

全国高校思政会议要求各类课程必须与思想政治理论实现同向同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体育教学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中规定,体育教学必须和课程思政相融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育者有必要对于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进行研究,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学,更需要教育者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走出高校大门的学生能够有强健的体魄和全面、向上的素质。

一、课题思政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意义

第一、高校体育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1)中共中央要求高校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为高校各学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从2005年至今,国家领导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都非常高,而且非常明确。明确要求各高校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发掘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作用。

(2)上海对于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处于先驱的地位。但是在上海的各高校中体育教育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对于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不重视的情况。多数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学教授学生锻炼身体、学习技能,提高专业素养等,要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课堂上融入思政改革理念和元素较为欠缺。

第二、高职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必要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以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完成对其的德育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道德素养。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与转化,除了开展德育课程外,还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融入隐性的思政教育,或者在思政课程中引入体育精神的培养,比如良性竞争、团队协作精神、纪律意识等等。通过显性、隐性教育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做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正确三观的形成奠定思想基础,从而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的策略

第一、重视体育教学工作

当前很多高校在教学工作中都没有做到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统一与整合,很多学校甚至没有予以体育教育认可态度。当前国内大环境的这种风气,也就是重文化轻体育情况非常普遍。很多高校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参与并不感兴趣,没有形成良好习惯。很多高校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只需要掌握今后应用于生活问题、社会问题解决的能力即可,而不是需要去掌握体育技能、体育素质。所以学生才会将精力放在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体育素养的培养。部分学生认为思想道德不能吃饭、不能提升其就业能力,急功近利的高校生并不重视思想道德素质建设。

第二、丰富体育教学方式

传统体育教育模式中,教师所用的方法枯燥、无聊,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很难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与认可。基于此学生往往不愿意进一步学习,自然而然的也享受不到体育活动的快乐,理解体育精神的奥秘。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只讲解理论知识,忽视学生运动情操、思想理念培养。种种因素增加了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难度。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改变这一态度,予以思政教育足够的关注度。在改变教育看法以后,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才能足够有效。教师需要引入教学改革内容,将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纳入教学计划。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改革与尝试,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顺利的提升体育素养、体育精神、道德品质。

第三、注重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体育教育需要着重考虑的要素。基于这一特征,在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中需要打造合理、可靠载体,运用体育文化承载思想政治内容。当然学校有必要做好对场地、运动设施的利用,构建开放性的文化环境,激发与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对于项目运动环境的建设,需要基于学生的训练量、训练要求考虑,使学生能够处于良好氛围、良好环境中成长。学生体育精神培养需要立足于实际。体育精神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广大受众,拥有很好的社会基础,是思政教育开设的有效平台。找出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结合点的关键在于做好对实践教学的处理,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积极的体育精神,将该精神融入自己的头脑、精神品质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活动、社团开展体育精神教育,利用这些平台与载体完成精神宣传。学校有必要予以新媒体力量更多的关注度,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与脚步,提升精神内涵,加深对体育素养的理解与认知态度。在完成学生总额和品质引导以后,转化精神能量,消除新媒体本身的负面影响,展现体育教育引导性作用,提升学生思政素质水平。

第四、树立正面典型

对于体育精神、德育资源的传承来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德育资源实用性与体育传承活动实际上带给了学生成长道德意识规范化成长的良好途径。对于道德教育来说,无意识是最高形式。作为无意识道德教育的一种,体育教育本身就有着多姿多彩的魅力与吸引力。体育活动本身有着竞技性突出的特征,影响力与受众非常广泛。很多高校学生都会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观看或是参与到体育运动,甚至有许多运动员是学生崇拜的偶像。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凭借着激情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高校学生,能够产生一种微妙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其中。

第五、发掘体育资源

学生在陈旧、迂腐的模式下无法开拓思维,获得对思政教育、道德品质要求的理解。教师缺少足够的条件、空间发挥教学作用,所以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统一才会遇到如此多的问题。为了同时代接轨,就需要运用创新的教育渠道,提升学生素养。

体育教育需要重视对思政教育元素、体育精神元素的运用。学校需要以此为切入点,不断调整教育形式,丰富与拓宽教学内容。学校需要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与学生实际情况,突出活动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吸引学生课堂关注力。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以后,体育教育成效自然能够得到保障。学校需要重视优秀品德者选拔,用榜样力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三、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的具体方法

第一、目标之间融合

要想让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教学进行融合,目标融合是首要的。体育学科的宗旨是教会学生体育技能、保证学生运动参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社会适应。也就是说体育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体育运动技能,还要求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这和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脉相承的。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推动的作用。因此,课程思政和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相一致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体育文化、体育精神,把体育的内涵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同时在设置教学目标过程中,将德育的相关目标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在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指明方向。

第二、内容之间融合

内容之间融合是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的重要环节。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繁多,有田径、球类、艺术体操、体育理论等,以往体育课程最重要的是体育知识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中往往容易忽视体育精神传承,学生品格培养,人生价值、理想信念、爱国情操等价值引领内容。因此,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体育课中的德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体育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提高课程思政的针对性,提升育人效果。

第三、理念之间融合

设计高校体育教学的理念和高校思政课程的理念要能够较好的融合。体育课主要是室外教学,环境开放,学生自由度参与度较高。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从课堂师生问好开始,到整理队列,到集体讲授,到分组练习,到纠错改错,到放松活动,到最后的宣布下课。这些所有的环节中都可以融入思政内容。如:师生问好可以培养学生懂礼貌、知礼仪、尊重他人等品质;分组练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相互礼让、集体主义精神等;纠错改错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对于问题主动出击,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在田径类项目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不断攀登极限的精神。等等。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时刻保持灌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同时注意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说,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理念,让体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最后达到润物无声的目的。

第四、评价之间融合

高校体育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评价也应较好的进行融合。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等,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学生综合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将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全面化,以督促教师不断变化教学方式,让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重视,不仅教会学生体育锻炼,同时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促进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和课程思政必须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融合,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思政融合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破次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