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莹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体医融合,上升到学科领域,就可以理解为体育科学与医学科学这两者的融合。“体”包括了体育学科中的体育锻炼、体能训练、运动方案等等。“医”则是指医学当中的影像学诊断、运动医学、医学手段评估等。将“融合”两字加以理解即是指能够在专业医学知识指导下进行体育活动,来增强体质健康。[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的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了以健康中国战略的顶层设计。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深入推进体医融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体医融合道路,是当前体医融合发展的总方向。[2]
1.国家基金立项
国家基金立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探讨如何能够利用体医融合手段促进某类群体健康的应用研究。(2)结合健康中国的时代东风,以理论层面出发来研究如何促进体医融合发展。(3)分别以“体育”和“医疗”两个大方向的融合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地探究体育与医疗的协同发展。
2.创新突破方向
(1)学术思想、观念的创新:不难查到现有研究提出的体医融合思路、观念照搬西方体医融合模式的痕迹较重,不能从中国国情给予考虑。例如关于体医融合分工,表现在三甲医院进行运动风险筛查、运动处方如何确定。在当前看病难、就医难的现实情况下,仅有个别三甲医院能做到。
(2)研究视角的创新:对我国体医融合的现有问题研究应从我国体医融合的历史角度分析;对实践经验的研究应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积极走中国特色的体医融合道路;对慢性病防治的研究,应从当前国民群众的身体活动不足来具体分析。
(3)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发展:采用理念结合实践的形式,综合运用其他各类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临床医学视角可以通过大量临床试验。社会科学、经济学等视角可以通过运用社会实验法。
3.研究成果的应用
在当前形式的影响下,我国对体医融合的相关产品以及服务的需求很大,但受群众健康意识的影响未转变为现实性的消费。因此,未来应以健康中国建设下的体医融合需求为出发点,以体医融合的制度、技术、产品、服务满足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近年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逐渐被社会所关注,大众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讨论越来越火热。在促进青少年健康、如何提高青少年体质、怎样增强青少年运动表现等方面有很多的研究。因此,从体医融合的视角下来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也成了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1.从“体医融合”视角下探寻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
(1)学校健康教育的缺失:从教学方面来看,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以传授专业技能识为主,几乎很少涉及运动健康的理论学习。这导致了青少年可能会拥有较高的体育技能,但健康知识严重匮乏。此外,由于当前中国青少年的课业繁重,升学压力巨大,也就进一步造成了其对于运动健康相关知识的缺乏。
(2)家长对于体育健康认知不足:首先,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多数的家长觉得饮食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手段。但如果营养膳食过高,容易导致青少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其次,家庭体育锻炼的意识较低。大多数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利用课余的时间或假期休息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而是重点将孩子的时间更多侧重在学习与参加各项辅导班上,认为学习才是孩子生活的重心。最后,从家长自身角度来看,大多数家长自己就没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很难以身作则。
2.探究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策略
要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首先,学校要加大投入硬件设施,改变教学方式,重视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让青少年能够具有充分的运动实践,充足的健康知识储备。其次,需要提升体育教师的体育健康教育能力,让教师们能够掌握相关医疗知识,把运动是良医的理念及相应的实践纳入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最后,让家长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合理引导家长认识到家庭体育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期能够从促进家庭体育锻炼习惯的角度来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因此,从学校角度、教师角度、家长角度三个方面来逐渐培养当代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意识,全面的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情况。[3]近几年来,随着具有“体医融合”概念的养老机构的普遍盛行,大众将养老的目光不仅局限于养老环境,更注重于体医融合的相关政策与设施构建。
1.体医融合对养老的积极促进作用
(1)预防老年人的身心疾病: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身体缺乏相关体育活动,慢性疾病的患病机率会有所增加。老年人群随着年龄逐年增大,其表现出和隐藏的身体慢性疾病也较多,体质较差。将体育与医疗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有效预防老年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对于已经患病的老年性群体,适当的体育活动对于疾病的康复、缓解病痛、减少死亡率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老年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放松身心、结交老年朋友、促进与其他人的交流等。
(2)提高生活质量: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改善老年人消极状态,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此外,体育活动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满足老年人的身心需求,生活质量才能够逐渐提高。
(3)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健身方式,也是一种文化表达。例如,广场舞这种群众性的、老年性的体育活动已经受到了全国老年人的热衷与喜爱。广场舞通过不同的音乐、多样的舞种表达了老年人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精神面貌。
2.探究体医融合深入养老的策略
首先,最重要的是政策方向的大力支持;制定具有实践性的政策制度,能够充分考虑其群体的年龄特 征、身体条件、文化程度以及不同地域的影响因素等。
其次,加强老年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最后,提高老年体育公共服务质量,例如老年体育指导员的人员设置,其相关培训与推广,来提高老年体育的专业性指导。
武医融合,分解开来解释,是中国传统武术与传统医学技术的相互融合,进而达到相互促进。用武术来促进身体强健的历史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了,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其实,传统医学技术与传统武术在很早以前就可以发现有了共同的思想,就是为了通过身体活动来促进群众的身体健康,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时,两者都在吸取对方的独特性和优点,都在积极的进行改进。把中国传统武术与传统医学技术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创建自我保健的科学,将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4]
在体医融合浪潮下推进武医融合的发展,是合乎中国特色的,也是合乎发展需求的。目前对于武医融合的相关研究较少,但无论从其历史发展来看,还是从未来规划上来看,武医融合无疑都将是促进体医融合发展的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途径。
线上服务平台的搭建,就是将个人的健康状况与体检信息反馈到互联网平台,通过后台大数据的分析与匹配就可得到具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这一方法将使人们更加方便,足不出户的获得自身的运动促进健康的方法,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进而达到全民使用、全民参与的程度。[5]
1.体育和医疗信息数据库
创建大数据平台:收集医院,康复治疗中心患者的相关基本信息(例如身高、体重、疾病的既往史等)、联系方式等,建立个体健康数据库,实现健康大数据的体育与医疗领域共享。但同时最重要的是这些信息具有高度保密性,并需要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2.建立线上指导模式
当使用者将个人相关健康信息逐一输入到系统中时,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健康问题,通过网络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方案,同时还可以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使用户群能够及时地了解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通过网络使运动疗法变得更便捷。
本文通过三个方面:体医融合的概念与发展、体医融合的现阶段发展方向、体医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方向,逐一的阐述了体医融合当下的发展热点与未来的发展导向。
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等词汇在群众中广泛流行的背景下,体医融合不难成为未来作为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在青少年体质下降、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选择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有效促进健康的手段是体医融合将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武医结合、线上健康服务平台也将成为行业未来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