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 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院
在事业单位中,财务部门的会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影响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为落实新会计准则,事业单位需要在提高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做好预算与财务会计的结合工作,及时发现自身财务管理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降低自身财务风险。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不仅能够实现分离管理,更能实现协调管理。同时,财务报告的权责发生制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愈加严格。因此,当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实施时,该制度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愈加准确与真实,既能准确反映预算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信息,更能将财务会计所需要的信息全部反映出来,例如,支出所用成本、负债以及资产等信息。该模式在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提供详细信息的基础上,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与实施。
新会计准则在实施的过程中,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实行并行制的基础上,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愈加完善,而权责法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应用,使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领域应用愈加广泛,有利于改善当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现状。通常情况下,收付实现制运用于相关财政的拨款上,使得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重视经济活动的本质。而会计核算中使用的权责发生机制,则能较为详细的反映经济活动性质,使经济活动愈加科学、合理。固定资产核算中选择按期进行计提折旧的方式,使得资产价值能够规范合理的反映出来,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与有效,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可靠[1]。
传统《政府会计制度》,使事业单位缺乏对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重视,在折旧与摊销方面无法有效实施,容易造成没有实际价值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在使用年限较长的情况下仍体现在账面中,财务数据愈加混乱。进一步导致实际的数据统计不够准确与真实,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无法得到合理、规范的评估,造成风险较大,对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也存在威胁。在新会计的引导下,权责发生制能够实现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在本期已发生或应承担的费用,都需计入本期的费用管理中。记账方式更加规范、合理,财务数据统计也愈加准确,在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中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因而,从客观角度来说,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仍需注意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与本单位的实际资产情况与使用条件结合,进而做出合理、客观的会计管理设计方案,使得事业单位会计管理配置更加的合理、高效,满足单位整体发展规划。
现阶段,多数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系统对于财务工作并未有明确的要求,使得财务工作功能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不仅导致事业单位中基本的财务工作权责不明,其内部管理制度也相对于不够成熟与完善。内部的监督系统是保证事业单位提升管理效率与财务信息的保障,对于资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仍存在部分事业单位中的审批和财务收支的成本核算制度不够完善。由于其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水平,因而事业单位对内部监督工作需要予以重视。多数的事业单位内部都有集中领导系统,其缺陷在于使得事业单位资金调度能力缺乏,造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不断加大,极易出现超支或按收入支付等情况。通常情况下,管理者进行信息的反馈进而得到事业单位的战略决策,使得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成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事业单位的发展由财务管理程度决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极易出现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管理模式单一的情况。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使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未得到有效的重视。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严格的工作操作流程,财务人员职业素质较低,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较低,与此同时,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管理要求,使得事业单位财务资金浪费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单位的整体发展。传统财务观念深入,缺乏先进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而造成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2]。
事业单位中仍存在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较为陈旧,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发展要求。而从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养能力无法符合行业标准,加之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程度,缺乏对财务人员的严格要求,造成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水平仍处于被动地位。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中的管理者自身财务管理知识不足,无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与监督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若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本身缺乏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就容易造成事业单位无法与具体实际财务状况相结合,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不健全。同时,若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无法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则会造成管理者决策失误,使事业单位发展出现偏差。另外,事业单位财务系统中的内容不全,会导致会计信息缺乏真实与可靠性。而财务人员管理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使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不熟练造成能力欠缺,容易发生随意调账现象。同时,事业单位对于会计记录缺乏明确的规范,使记录较为随意且规范性较差,造成实际资金与账面资金不相符合,为事业单位管理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的积极性不强、主动性较差。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事业单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传统经济模式中,事业单位成本有国家控制与确定,例如材料、人力以及相关财务费用等,缺乏依据自身的管理和经营方式制定相关管理的权力。二,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面,相关政策与标准由国家制定,其主要依据固有资产的损耗程度进行划分,而非事业单位的自身经营发展进行确定,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三,事业单位中的坏账则主要依据国家滞纳金进行一定的比例确定,而非依据自身发展中的内部财务管理情况决定。四,事业单位中人员福利待遇制度由国家制定,使得事业单位在工资待遇上缺乏一定的自由。
部分事业单位财务整体信息不全面、财务信息系统应用较少,使得会计资产核算整体处理系统不够健全,无法满足现阶段的会计核算要求,新制度的需求落实不到位,造成整体效率和信息准确性的缺乏。例如,事业单位在财务数据缺乏全面统计的情况下,财务软件的使用、更新不够及时,进一步反映在相关报表以及记账中,使其只能满足其中一种需求,新制度中所提出的平行记账核算方式缺乏实际落实。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中的各项数据与系统平台的共享能力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单位内部资产管理部门、预算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模式,数据信息的提出易出现重复率高、机械性强的情况,降低了整体的会计核算水平和质量[3]。
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健全财务制度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有力支撑。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系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财务系统中财务监管功能能够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真实与可靠,合理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若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系统缺乏完整性,则会导致事业单位发展停滞不前,因而,需要重视财务制度的建设与财务监督的健全问题。为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首先需要改变原有的财务管理观念和内部管理模式。加强财务监管的同时,重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通过定期对财务人员培训的方式,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效提升财务监管能力。另外,需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管力度,需要在此过程中积极依据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提高违法成本。积极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相关财务监督制度,并通过制定详细操作流程的方式,严格规范执行。加强内部人员的监督,对于财务工作记录以及财务管理要由多人管理。
事业单位若想在新会计制度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则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发挥事业单位资金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性。一方面,要积极规范相关财务管理体系,有效地将事业单位的内部资产管理与相关记录工作进行分离,保证人事记录与人事管理在财务管理体系中的良好配合,避免出现纰漏。另一方面,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率。固定资产的购买不得使用短期借贷的方式,防止发生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对于货币的支付与返还做好准确的判断,掌握相关收支情况,防止不平衡情况出现。事业单位的单一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为保证事业单位发展能够适应现代化的经济发展,需要事业单位转变原有的管理方式,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进而在增加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在新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为保障事业单位发展能够更加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要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由于良好的人力资源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在财务会计管理中,知识更新较快,因而需要对财务人员加强培训,保证财务人员的知识技能能够及时更新与优化。通过定期的培训,才能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及时满足事业单位发展要求,使其财务管理也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现阶段,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中会计内容较少,真实性较低,因此,需要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可靠性。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制度的制定时,需要依据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严格的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以满足自身发展要求。财务制度在制定后,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因而,制度制定后,需要进行不断地完善与实践,从而使其更加适应事业单位发展。事业单位需要明确制定财务系统的目的,确定好目标,与此同时,依据制定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自身发展的合理规划。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经营环境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需要相关财务管理部门及时依照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和财务制度目标,制定可行性较强的财务管理制度[4]。
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逐渐摆脱传统经济的影响,加强自主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积极更改事业内部的相关项目成本,将确定后的成本依据经营方式,重新确立新的成本项目。二,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对固有资产等制定相关的折旧政策。三,积极自主决定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福利待遇,并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
事业单位需要做好相关的会计资产核算,改进原有会计核算体系。在具体的内部会计管理中,积极与新制度进行有效的融合,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营状况与成果更加真实、准确。事业单位内部的负债、非经营收入和经营收入等需要及时做好核算,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情况及时作出了解。例如,资金的利用与渠道的使用等情况,进而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高资金使用率。与此同时,需要积极将固定资产的核算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有机的融合,实现两种核算方式的互补。在做好会计资产核算后,要加强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定期检查与披露工作,并对其提高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合理的做好折旧与摊销工作。另外,需要重视收入与支出工作,并对其依据权责制度予以正确的确认,从而实现在新制度下能够正确落实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问题。除此之外,事业单位需要积极改进资产管理工作。新会计制度的有效运用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立足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健全资产管理工作流程,不断对相关内容进行优化与升级,并严格依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对财务进行科学的管理。对资产配置要有合理的选择,防止随意购置与盲目购置的情况发生,对已达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需要严格依据相关管理程序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只有通过上述办法,才能实现事业单位资产的合理优化,在不断提升资产财务管理能力的同时,有效保证业务管理效率的提升[5]。
总而言之,新会计准则的不断深入应用,为事业单位的会计带来一定的影响,促使事业单位积极改进会计核算工作。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其资金问题也会面临更多样化的发展,因而,需要积极利用好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认识到自身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的分析、不断的探索,以积极的面貌应对新会计准则。更好地促进自身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